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增强人力资源的竞争能力,将是企业培训的发展重点。在培训管理“互联网+”下,企业的培训转型将成为重点。本文主要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及职业培训发展,希望能将更多的培训互联网产品提供出来,助推我国经济的转型。
【关键词】培训管理“互联网+”;培训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030-01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人们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形成了以互联网实践带动社会经济的新形势。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即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采用何种培训方式,才能对碎片化的时间更好的利用,实现大数据时代员工学习培训的裂变效用,助推企业战略的快速转型,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培训开发者带来的全新思考和重大挑战。
一、培训管理互联网+培训转型
(一)企业目前所采取的主要培训方式
目前的职业培训基本上是采用补充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对于培训的精准需求信息,培训主管机构很难获取,导致培训不具备一定得针对性,同时在培训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盲从性;另一方面,因为学员要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而产生对培训的抗拒心理。由于无法满足对知识的需求,更倾向于自我获取知识,这样更加凸显了教与学的矛盾。而互联网不仅将传统产业的版图改写,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和重构了传统的行业,对包括培训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低成本、大数据和全天候,会很轻松的解决培训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培训管理“互联网+”对培训行业将带来深刻的变革。
(二)职业培训的发展展望
企业如何对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整合,传统企业如何从地面转战网络?诸多现代企业如何在培训管理“互联网+”脱颖而出呢?这是职业培训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职业培训的现状和特点是,还不能真正的将学历补充的定位摆脱。首先,在职学员主要是职业培训的对象,他们主要是利用有限的业余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其次,大部分在职学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工作经验,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强化专业的是深度,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机。职业培训应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培训课程,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企业员工终身培训的需求给予满足。最后,职业培训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培训管理“互联网+”培训转型的有效方式
(一)遵循“用户至上”的培训理念,设计更加简约化的课程内容
企业进行培训投入的宗旨,是希望将培训的结果转化为企业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培训的目标。受训者是培训的主体,而非讲师、课程和PPT。在企业的培训过程中,植入“用户至上的理念”非常关键。所设计的课程内容要简约、通俗易懂,即便是一个案例、一个观点,也能发挥对裂变式的转化效应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碎片化方式,使用移动互联网支撑培训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具有较大的工作,强度和较快的节奏。传统的多天培训的方式,对于快速转化培训效果,无法提供保障,同时也很难集中学员的精力和在注意力。培训开发者为了能使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应尝试设计微项目和微课,以便能快速的传播知识。微课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以干货为主,时间短,内容精而少。用重包的方式,让学习者参与进来。
(三)增加培训体验感,对社区化的学习氛围进行营造
实践证明,学员之间的碰撞,要远远大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通过诸如“问答社区”“企业群组”等的建立,能实时的评论这门微课。为了相互学习和碰撞,可向企业所有管理者开放。而培训管理“互联网+”下未来企业的讲师,也并非是来自各级专家评审、人力资源部推荐和部门选拔,而更多的是来自社区。社区往往对“高手在民间”的价值观进行推崇,在社区内,各个都是高手,人人都是讲师。这样在将讲师和学员的距离拉近的同时,更多的使学员的成就感、参与感和存在感增强。
(四)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使培训对象能全员参与
通过开展行动式学习,将两种人作为重点的受训对象。一种被赋予重要的职责,是企业所认定的发展人才。他们的参与不单单能促进自身迅速转化培训效果,还会带动其他学员积极参与,发挥社会化的影响力;另一种是入职新员工,企业往往希望他们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并对岗位技能迅速的掌握。
三、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为了保证学校效果,除了创新学习模式外,还应在项目实践中采取有效和有力的管理方法。为促进培训的转化,不可或缺的是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在培训前激发受训者的转化愿望。培训开发者应通过对互联网思维设计的运用,采取诸如积分制设计等和课程相匹配的激励措施,对全部学员采取积分激励制。学员们对课程、发言、讨论和视频微课的观看,都能转化为看得见的积分。最后,针对积分,划分等级,适当与薪酬增长相挂钩,与提升与奖惩相挂钩。
企业培训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面临着全新的突破和转型。本文立足新时代员工的特点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应积极转变培训方式和学习习惯,开发新型的培训课程。实现企业效益质的飞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并与国家战略的企业部署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趙德志,刘丽.移动互联网转型期运营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以LLT公司为案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6).
[2]刘剑.实现灵活化的平台:互联网时代对雇佣关系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4).
【关键词】培训管理“互联网+”;培训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030-01
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人们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形成了以互联网实践带动社会经济的新形势。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即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采用何种培训方式,才能对碎片化的时间更好的利用,实现大数据时代员工学习培训的裂变效用,助推企业战略的快速转型,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培训开发者带来的全新思考和重大挑战。
一、培训管理互联网+培训转型
(一)企业目前所采取的主要培训方式
目前的职业培训基本上是采用补充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对于培训的精准需求信息,培训主管机构很难获取,导致培训不具备一定得针对性,同时在培训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盲从性;另一方面,因为学员要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而产生对培训的抗拒心理。由于无法满足对知识的需求,更倾向于自我获取知识,这样更加凸显了教与学的矛盾。而互联网不仅将传统产业的版图改写,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和重构了传统的行业,对包括培训行业在内的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低成本、大数据和全天候,会很轻松的解决培训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培训管理“互联网+”对培训行业将带来深刻的变革。
(二)职业培训的发展展望
企业如何对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整合,传统企业如何从地面转战网络?诸多现代企业如何在培训管理“互联网+”脱颖而出呢?这是职业培训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职业培训的现状和特点是,还不能真正的将学历补充的定位摆脱。首先,在职学员主要是职业培训的对象,他们主要是利用有限的业余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其次,大部分在职学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工作经验,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强化专业的是深度,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机。职业培训应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培训课程,不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企业员工终身培训的需求给予满足。最后,职业培训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培训管理“互联网+”培训转型的有效方式
(一)遵循“用户至上”的培训理念,设计更加简约化的课程内容
企业进行培训投入的宗旨,是希望将培训的结果转化为企业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培训的目标。受训者是培训的主体,而非讲师、课程和PPT。在企业的培训过程中,植入“用户至上的理念”非常关键。所设计的课程内容要简约、通俗易懂,即便是一个案例、一个观点,也能发挥对裂变式的转化效应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碎片化方式,使用移动互联网支撑培训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具有较大的工作,强度和较快的节奏。传统的多天培训的方式,对于快速转化培训效果,无法提供保障,同时也很难集中学员的精力和在注意力。培训开发者为了能使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应尝试设计微项目和微课,以便能快速的传播知识。微课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以干货为主,时间短,内容精而少。用重包的方式,让学习者参与进来。
(三)增加培训体验感,对社区化的学习氛围进行营造
实践证明,学员之间的碰撞,要远远大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通过诸如“问答社区”“企业群组”等的建立,能实时的评论这门微课。为了相互学习和碰撞,可向企业所有管理者开放。而培训管理“互联网+”下未来企业的讲师,也并非是来自各级专家评审、人力资源部推荐和部门选拔,而更多的是来自社区。社区往往对“高手在民间”的价值观进行推崇,在社区内,各个都是高手,人人都是讲师。这样在将讲师和学员的距离拉近的同时,更多的使学员的成就感、参与感和存在感增强。
(四)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使培训对象能全员参与
通过开展行动式学习,将两种人作为重点的受训对象。一种被赋予重要的职责,是企业所认定的发展人才。他们的参与不单单能促进自身迅速转化培训效果,还会带动其他学员积极参与,发挥社会化的影响力;另一种是入职新员工,企业往往希望他们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并对岗位技能迅速的掌握。
三、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
为了保证学校效果,除了创新学习模式外,还应在项目实践中采取有效和有力的管理方法。为促进培训的转化,不可或缺的是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在培训前激发受训者的转化愿望。培训开发者应通过对互联网思维设计的运用,采取诸如积分制设计等和课程相匹配的激励措施,对全部学员采取积分激励制。学员们对课程、发言、讨论和视频微课的观看,都能转化为看得见的积分。最后,针对积分,划分等级,适当与薪酬增长相挂钩,与提升与奖惩相挂钩。
企业培训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面临着全新的突破和转型。本文立足新时代员工的特点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应积极转变培训方式和学习习惯,开发新型的培训课程。实现企业效益质的飞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并与国家战略的企业部署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趙德志,刘丽.移动互联网转型期运营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以LLT公司为案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6).
[2]刘剑.实现灵活化的平台:互联网时代对雇佣关系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