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山东省又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至今,山东省的农业经济保持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民收入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鉴于此,本文将从进入21世纪以来的山东省农民收入的总体数量及来源结构入手,对山东省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分析。
【关键词】农民收入;总体数量;结构来源;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018-04
一、山东省农民收入总体数量状况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人口和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在中国各省当中,长期居于第一位。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总体数量也发生较快增长。
农民收入数量可以用宏观的指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从1978年的114.6元增长到2013年的10619.9元,增长超过了91倍,农民收入总体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本文重点研究山东省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收入的状况。由表1-1可见,2001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04.5元,到了2013年为10619.9元,短短十余年,增长了接近4倍,且在2013年首次突破了万元,在2011年当中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1351.8元,是人均收入数量增长最多的一年,而2002年比2001年人均纯收入数量只增长了149.5元,为近年来最低。表1-1 2001-2013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元、%)

据图1-1可见,从2001年到2013年期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数量呈现出整体逐年上升的走势,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这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及政府的农业政策紧密相关。但图1-2又明显显示,虽然自2001年以來农民人均收入总体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率并非呈简单的增长趋势,而有明显波动。2002年的增幅最小,增长率为5.33%,2011年的增幅最大,达到19.34%。从2001年到2005年,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率总体呈现增加的走势,尤其在2004年开始快速增长,虽然在2006年增长率下降了0.92%,但2007年又出现快速增长,在随后的2008至2009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与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年增长率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不过在2010至2011年增长率急剧上升,在2011年达到顶峰,在过后的2012和2013年,年增长率出现了大幅回落,2012年比2011年下降了6.1%,为历年来下降幅度最大,2013年虽仍在呈下降的趋势,但已趋于平缓,只略下降0.82%。


二、山东省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状况
农民纯收入的来源结构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表2-1可见,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总体处于人均纯收入的30%~50%之间,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重总体处于人均纯收入的40%~60%之间,在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居于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虽然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分别在1%~4%之间和4%~7%之间。因为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为近年来最低,所以其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也为近年来最低,分别为965.7元、1705.3元、34.7元和98.8元。而2013年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为历年来最高,分别为5127.2元、4525.2元、283.9元、683.8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5.31倍、2.65倍、8.18倍和6.92倍,由此可推,尽管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相比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来说增长率较高,而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率最低。
如图2-1及图2-2所示,2001年到2013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1年至2005年上升趋于平稳,在2005到2010年呈现缓慢增长,而在2010年到2013年,呈现快速增长,尤其体现在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上,而财产性收入仍增长平稳。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各来源构成所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由图2-3可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在2001年至2004年变化较平稳,甚至从2002年到2004年还稍有下降,从35.77%降到33.59%,但从2004年到2013年,工资性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从33.59%升到48.28%,可以得出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唯独呈下降趋势的部分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它的变化趋势与工资性收入正好相反,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虽然在2001年至2004年变化也较平稳,但在2002年到2004年出现了缓慢上升的趋势,从58.52%上升到61.23%,且从2004年到2013年,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也恰好与工资性收入走势相反,从61.23%下降到42.61%。
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虽没有占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体地位,但它们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图2-4可见,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变化较为曲折,从2001年的1.24%上升到2003年的2.02%,处于上升阶段,但2004年马上又回落到1.85%,不过持续时间不长,从2004年直到2010年重新回到上升阶段,从2004年的1.85%到2006年的2.92%,此两年上升较快,从2006年的2.92%到2010年的3.41%,此四年上升较平稳。2010年财产性收入所占的比重达到最高点,此后一直到2013年处于下降趋势,从3.41%降到2.67%。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虽也有所波动,但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到2004年先升后降,先是由2001年的3.52%上升到2002年的3.87%,接着又连降两年,降到2004年的3.33%。从2004年到2009年,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2009年与2010年则比较平稳,分比为4.85%和4.82%,但从2010年到2013年,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已达到6.44%,处于上升较快的时段。

三、山东省农民收入的增长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整体国民经济环境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政府的一系列农业政策的影响下,山东省的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稳定,农民收入的来源走向多元化。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产量的增加对提高农民收入起重要作用,但山东省内的农业资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山东省现有的农业生产格局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必然会产生矛盾,如何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对提高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就业机会与工资水平的降低,要提高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也是日后山东省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必然面对且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综合看来,在山东省现有的农民收入的基础之下,如不能有效地处理影响农民收入的深层次的问题,在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之下,将会加大山东省保证快速稳定增长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娄长云.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趋势的变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8(9):3-12.
[2]王春超.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中国17省份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1):93-101.
[3]杨灿明,郭慧芳,孙群力.我国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的实证分析—兼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J].财贸经济2007(2):74-78.
[4]易秋霖.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J].经济界, 2003(1):43-45.
[5]杨春玲,周肖肖.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0(3):13-18.
[6]李国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5):12-20.
[7]方绍明.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结构及其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 2O06(12):16-18.
【关键词】农民收入;总体数量;结构来源;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018-04
一、山东省农民收入总体数量状况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人口和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在中国各省当中,长期居于第一位。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总体数量也发生较快增长。
农民收入数量可以用宏观的指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来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从1978年的114.6元增长到2013年的10619.9元,增长超过了91倍,农民收入总体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本文重点研究山东省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收入的状况。由表1-1可见,2001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04.5元,到了2013年为10619.9元,短短十余年,增长了接近4倍,且在2013年首次突破了万元,在2011年当中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1351.8元,是人均收入数量增长最多的一年,而2002年比2001年人均纯收入数量只增长了149.5元,为近年来最低。表1-1 2001-2013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表(元、%)

据图1-1可见,从2001年到2013年期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数量呈现出整体逐年上升的走势,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这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及政府的农业政策紧密相关。但图1-2又明显显示,虽然自2001年以來农民人均收入总体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率并非呈简单的增长趋势,而有明显波动。2002年的增幅最小,增长率为5.33%,2011年的增幅最大,达到19.34%。从2001年到2005年,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率总体呈现增加的走势,尤其在2004年开始快速增长,虽然在2006年增长率下降了0.92%,但2007年又出现快速增长,在随后的2008至2009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与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年增长率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不过在2010至2011年增长率急剧上升,在2011年达到顶峰,在过后的2012和2013年,年增长率出现了大幅回落,2012年比2011年下降了6.1%,为历年来下降幅度最大,2013年虽仍在呈下降的趋势,但已趋于平缓,只略下降0.82%。


二、山东省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状况
农民纯收入的来源结构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从表2-1可见,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总体处于人均纯收入的30%~50%之间,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比重总体处于人均纯收入的40%~60%之间,在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中,居于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虽然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分别在1%~4%之间和4%~7%之间。因为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为近年来最低,所以其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也为近年来最低,分别为965.7元、1705.3元、34.7元和98.8元。而2013年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为历年来最高,分别为5127.2元、4525.2元、283.9元、683.8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5.31倍、2.65倍、8.18倍和6.92倍,由此可推,尽管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相比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来说增长率较高,而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率最低。
如图2-1及图2-2所示,2001年到2013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1年至2005年上升趋于平稳,在2005到2010年呈现缓慢增长,而在2010年到2013年,呈现快速增长,尤其体现在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上,而财产性收入仍增长平稳。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各来源构成所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由图2-3可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在2001年至2004年变化较平稳,甚至从2002年到2004年还稍有下降,从35.77%降到33.59%,但从2004年到2013年,工资性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从33.59%升到48.28%,可以得出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唯独呈下降趋势的部分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它的变化趋势与工资性收入正好相反,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虽然在2001年至2004年变化也较平稳,但在2002年到2004年出现了缓慢上升的趋势,从58.52%上升到61.23%,且从2004年到2013年,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也恰好与工资性收入走势相反,从61.23%下降到42.61%。
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虽没有占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体地位,但它们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图2-4可见,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变化较为曲折,从2001年的1.24%上升到2003年的2.02%,处于上升阶段,但2004年马上又回落到1.85%,不过持续时间不长,从2004年直到2010年重新回到上升阶段,从2004年的1.85%到2006年的2.92%,此两年上升较快,从2006年的2.92%到2010年的3.41%,此四年上升较平稳。2010年财产性收入所占的比重达到最高点,此后一直到2013年处于下降趋势,从3.41%降到2.67%。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虽也有所波动,但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到2004年先升后降,先是由2001年的3.52%上升到2002年的3.87%,接着又连降两年,降到2004年的3.33%。从2004年到2009年,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2009年与2010年则比较平稳,分比为4.85%和4.82%,但从2010年到2013年,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已达到6.44%,处于上升较快的时段。

三、山东省农民收入的增长趋势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整体国民经济环境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政府的一系列农业政策的影响下,山东省的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稳定,农民收入的来源走向多元化。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产量的增加对提高农民收入起重要作用,但山东省内的农业资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山东省现有的农业生产格局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必然会产生矛盾,如何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对提高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前提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就业机会与工资水平的降低,要提高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也是日后山东省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必然面对且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综合看来,在山东省现有的农民收入的基础之下,如不能有效地处理影响农民收入的深层次的问题,在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之下,将会加大山东省保证快速稳定增长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娄长云.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趋势的变化[J].中国农村经济,2008(9):3-12.
[2]王春超.农村土地流转、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中国17省份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1):93-101.
[3]杨灿明,郭慧芳,孙群力.我国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的实证分析—兼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J].财贸经济2007(2):74-78.
[4]易秋霖.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J].经济界, 2003(1):43-45.
[5]杨春玲,周肖肖.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0(3):13-18.
[6]李国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5):12-20.
[7]方绍明.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的结构及其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 2O06(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