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章随想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颁发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最牵动着全国710多万老党员的心。他们感到无比高兴,感受无上荣光。值得庆贺的是我们家获颁两枚纪念章,“叔侄同获纪念章,子为父颁发纪念章”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凝望着金灿灿、沉甸甸的纪念章,我一路追寻我们一家的红色印记。我的父亲朱济宁1934年出生,今年88岁,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全家的红色鼻祖。其实,据父亲介绍,奶奶曾是解放前的老接头户,具有原始的红色基因。父亲1957年成为村党支部书记,辗转联峰村、陈彩村、澄溪村等,异地任职10多年。在乡文书、村党支部、人民公社、县政府等多个岗位工作,1994年退休回农村,目前党龄66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思想简单,工作认真,我的父亲很少提及他早年的党内生活。今年“七·一”前夕,记者专程前来采访他时,我才第一次看到他打开话匣子,听他讲述解放初期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度过艰难岁月的故事。他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农村主要工作是土地改革。耕好地,种好水稻和地瓜是主要任务。让农民不挨饿,不受冻,有居处就是最大的民生。起早贪黑,累死累活是工作常态。所以农村基层党支部十分重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说,当时工作难度大,要求高,有很大一部分干部因为不能胜任工作而被组织退回。父亲为自己能顺利履行好三个村的支部书记职责而感到自豪。巧的是,我的二哥是澄溪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在建党10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亲手为父亲颁发佩戴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此外,父亲的侄子、今年75岁的堂哥同样在澄溪村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堂哥1965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某部队,曾任班长,1968年入党。从部队转业后,他到龙岩参加煤矿事业建设十多年,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当地农村一门颁授两荣誉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深感荣幸至极。同时,作家黄瑞民在现场采访时题诗一首:“半纪叱风云,一门授党勋。双徽传谱第,万古鉴忠心。”这不仅是对“光荣在党50年”所有老党员革命传承的光辉写照,也给我们增添了莫大的鼓舞。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也于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地从事农村妇女工作,曾任九峰公社妇女委员。在童年的记忆里,母亲要经常参加公社或县里的会议,有时会议会延长,我就会特别想着母亲能早点回来,因为母亲总能带回好吃好玩的东西,让我们非常开心。至于母亲的具体工作,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在建党百年的喜庆日子,她在查找当年的《党章》和党费证,当时的党费虽然有的几分,有的几角,母亲却如数家珍。身教胜于言传。在父母亲的教育和感染下,我们兄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积极上进,表现良好,都相继光荣入党。二哥已连续三届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二嫂入党后多次当选为镇、县人大代表,我的侄儿也已在2010年5月入党,成为我们家最年轻的共产党员。目前,全家祖孙三代共有九位共产党员,可谓党员大户。
  其实,父亲最关心的是子孙们能赓续红色血脉,星火代代相传。他注重学习教育,注重德才兼备,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永远跟党走。他鼓励长孙扎根农村,善作善为,积极有为,自觉向党组织靠拢。以前农村偏僻、贫穷、落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现在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道路已经进行了四次改造升级,交通便捷。住房条件大为改观,从土木结构小平房到钢筋结构小洋房到别墅群,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田间地头山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飘香。他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他说,共产党给他授奖,给他颁章,给他很高的荣誉,他很自豪很光荣。他说,他的最大愿望是他的孙子能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扎实工作,服务农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带头人,实现祖孙三代都是村支书的梦想。父亲虽然身材廋小,但精神矍铄。虽然满脸沧桑,但内心安稳。虽然有些耳聋,但目光坚定。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最朴素的精神信仰,找到了最丰盈的精神家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中央振兴乡村的号角已经吹响,使命在肩,责任在心。振兴乡村组织是保障,基层要善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社团组织+”等形式,解决乡村社会“散”的问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民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家家联系紧起来,守望相助兴起来,干群关系亲起来。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当然,澄溪村已经率先行动起来了,他们将美丽乡村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初步形成了“印象半径”和“名峰山庄”两大景区。实现景区联动,村民联手,合作共赢的崭新格局。村党支部先后多次被县、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第二個百年奋斗目标的蓝图已经擘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全家将继续一门红心跟党走,奋力建设新农村。而此时,我的最大愿望是:退休后,回到农村,争当村支书,接续再奋斗,再夺新功章。
其他文献
[摘要]纪仁博研究员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和治学经历,以及在法国和中国汉族地区进行的田野调研,探讨了结构主义与历史学的关系。他指出结构主义与历史学并不矛盾,了解历史需先看懂结构,而且这种结构并非是恒定的,而是渐变的,结构中某一部分的变化会带动其它部分发生变化,结构在动态变化中寻求平衡。纪仁博研究员还谈到了葛兰言对结构主义思想的贡献及其对列维·斯特劳斯的影响,指出葛兰言的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于当前的
期刊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彝走廊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经验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3XSH030),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wd-s0304)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张原,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灾难人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兰婕(1987-),贵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四川 成都610041  [摘要]以民族志
期刊
[摘要]在村落做田野研究的学者与村落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而是有更多层面、更为复杂的内涵。对于村落而言,学者的在场有何意义?站在学者的角度,他们又是否认可村民赋予自己的这种在场意义?通过讲述贵州屯堡村落与学者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问题会从表面纯粹的研究背后凸现出来,提示在村落做研究的学者,除了认识村落之外,还应肩负起别的责任。  [关键词]学者;在场;屯堡村落;知识生产;反思  中图分
期刊
编者按:  由黄文山担任主编、卫惠林担任副主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商务印书馆印行的《民族学研究集刊》,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正式出版了第一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学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的13篇论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在创刊的《民族学刊》刊名题字,采用《民族学研究集刊》第一期的刊名题字的集字,就是希望能够秉承历史上优良的学术传统,“缔造上佳的学术
期刊
[摘要]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2008年数据对民族学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包括民族学论文的发文数量、发文期刊、研究领域、基金资助、研究机构、作者地域分布以及合作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民族学研究的现状。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学研究的发展。但也可以看出,发表大量
期刊
[摘要]马林英教授等撰写的《彝族本土刑法与国家刑法的司法实践对比分析——以凉山彝族农村人命案司法实践为例》一文,肯定了彝族民间刑法及刑事司法对“人命案”处理的合理性。笔者的分析指出,从实体法角度,彝族刑法对“人命案”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的界定存在不合法且不合情理之处;从程序法角度,本土刑事司法程序不能很好保障“人命案”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在此基础上,提出彝族地区“人命案”刑事司法最佳本土模式的可能
期刊
[摘要]韩国南部法圣浦端午节与北部江陵的端午节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活动内容和特色。在江陵端午已经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法圣浦端午节的举行仍然保持不减的热情。论文通过这个案例,从传统节日活动举行的政府行为和民间参与角度,探讨韩国法圣浦端午祭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节日保护的启示:政府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保障,民间团体和民众的自主参与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保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古藏语木给(dmu-skas)是指通天之梯,古汉语建木是指通天之树,古汉语建木是古藏语木给的译音。木给与建木反映的是藏汉古文化视野中的早期原始的绝地天通思想。在藏汉民族古文化视野下,这种绝地天通思想在后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大致经历了巫觋管理阶段、人人为巫阶段、政教合一阶段、前三者合题阶段等几个发展阶段,但是,在各自文化视野里每个阶段及其表现形式又略有不同。藏族历史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
期刊
那一年,古城还没有被称为古城,只是城区里并不广为人知的一个角落,离精心的修旧纳新还很遥远,街面并不整洁,墙上的文字招牌已经开始驳落,只是有着大片的民国初期风格建筑,让路过的人留下一瞥。  那一天,她抱着戴白色公主帽的三岁女儿,站在北京路的屋檐下,瘦削而略显疲惫的脸庞上,刘海在风中摇曳。蓦然回首,二十余年冉冉而过。那个眼眸圆圆的懵懂小女孩,已出落成古灵精怪的大姑娘。  那一天,他搬出一只小竹凳,穿着
期刊
[摘要]中国动画“民族化”8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民族题材、民族绘画、片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大跃进环境下,有人把“民族形式”赋予了政治内涵,演变为“民族化”口号,并与“爱国”、“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立场联系起来,形成“主题化、民族化”的教条法则,有悖于“民族化”的初衷。“民族化”不是外壳形式和原装故事的图解,而是内在的民族思想与精神构建。在动画产业化潮流中,抛弃极端的“民族化”口号,将有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