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城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mxfy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古城还没有被称为古城,只是城区里并不广为人知的一个角落,离精心的修旧纳新还很遥远,街面并不整洁,墙上的文字招牌已经开始驳落,只是有着大片的民国初期风格建筑,让路过的人留下一瞥。
  那一天,她抱着戴白色公主帽的三岁女儿,站在北京路的屋檐下,瘦削而略显疲惫的脸庞上,刘海在风中摇曳。蓦然回首,二十余年冉冉而过。那个眼眸圆圆的懵懂小女孩,已出落成古灵精怪的大姑娘。
  那一天,他搬出一只小竹凳,穿着白背心,坐在香港路的骑楼前,用二胡拉奏没有几个人听得懂的曲子。有的人赞叹,有的人不屑,有的人好奇。春来秋去,一拉就是二十多年,从偶有银丝到两鬓斑白。当有人劝他放弃,他会用一句闽南语“我欢喜”让人语塞。那样的执着,让人想起电影《第一次》里,那个因为妻子在十字路口车祸去世,而几十年站在那里指揮交通的男人,尽管缘由互不相及。
  那一夜,他坐在台湾路一处院落里雕花窗棂的背后,听邰正宵的《一千零一夜》,残月如钩,墙角下无名小草随风摇摆,院墙日渐斑驳。二十多年后,小楼月满,修葺一新的庭院,他坐在实木摇椅上,听《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尽管历经多年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善良的人们对纯洁情感的尊崇,如同远观多年珍藏的酱香酒,带来历久弥香的想象。
  昨夜,故旧有约,灯光下的古城,如梦如幻。无数的人在这里相遇,如潮水般聚集,又如潮水般退去。不同的人在这里演绎不同的故事,有的人在这里落地生根,有的人经由这里开枝散叶;更多的是过客,有的携手相依,有的踽踽独行。四处寻觅,已经找寻不到多年前走过的痕迹,只有无名巷子里传来的芗剧,对我们耳语那些晨昏留下的影子。
其他文献
Abstract: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launched a nationwide census and voter registration campaign in the summer of 1953. After debating which questions should be posed to their nearly six hundred
期刊
彝族的文字,是我国古文字体系中一种较为古老的象形文字。关于彝文的起源、彝文的性质、彝文的构形法、彝文的规范、彝文与甲骨文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前辈学者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尽管如此,留给后人再思考问题依然很多。  文字的研究与文字的发明都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举。继汉字的发明之后,在中华大地上,相继出现几种类似汉字的文字,它们是彝族的彝文,水族的水书,纳西族的东巴文等。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象形”,由此
期刊
[摘要]纪仁博研究员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和治学经历,以及在法国和中国汉族地区进行的田野调研,探讨了结构主义与历史学的关系。他指出结构主义与历史学并不矛盾,了解历史需先看懂结构,而且这种结构并非是恒定的,而是渐变的,结构中某一部分的变化会带动其它部分发生变化,结构在动态变化中寻求平衡。纪仁博研究员还谈到了葛兰言对结构主义思想的贡献及其对列维·斯特劳斯的影响,指出葛兰言的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对于当前的
期刊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藏彝走廊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经验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13XSH030),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wd-s0304)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张原,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灾难人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兰婕(1987-),贵阳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四川 成都610041  [摘要]以民族志
期刊
[摘要]在村落做田野研究的学者与村落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而是有更多层面、更为复杂的内涵。对于村落而言,学者的在场有何意义?站在学者的角度,他们又是否认可村民赋予自己的这种在场意义?通过讲述贵州屯堡村落与学者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问题会从表面纯粹的研究背后凸现出来,提示在村落做研究的学者,除了认识村落之外,还应肩负起别的责任。  [关键词]学者;在场;屯堡村落;知识生产;反思  中图分
期刊
编者按:  由黄文山担任主编、卫惠林担任副主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商务印书馆印行的《民族学研究集刊》,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正式出版了第一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学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的13篇论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最高水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现在创刊的《民族学刊》刊名题字,采用《民族学研究集刊》第一期的刊名题字的集字,就是希望能够秉承历史上优良的学术传统,“缔造上佳的学术
期刊
[摘要]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2008年数据对民族学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包括民族学论文的发文数量、发文期刊、研究领域、基金资助、研究机构、作者地域分布以及合作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民族学研究的现状。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学研究的发展。但也可以看出,发表大量
期刊
[摘要]马林英教授等撰写的《彝族本土刑法与国家刑法的司法实践对比分析——以凉山彝族农村人命案司法实践为例》一文,肯定了彝族民间刑法及刑事司法对“人命案”处理的合理性。笔者的分析指出,从实体法角度,彝族刑法对“人命案”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的界定存在不合法且不合情理之处;从程序法角度,本土刑事司法程序不能很好保障“人命案”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在此基础上,提出彝族地区“人命案”刑事司法最佳本土模式的可能
期刊
[摘要]韩国南部法圣浦端午节与北部江陵的端午节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活动内容和特色。在江陵端午已经申报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法圣浦端午节的举行仍然保持不减的热情。论文通过这个案例,从传统节日活动举行的政府行为和民间参与角度,探讨韩国法圣浦端午祭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中国节日保护的启示:政府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保障,民间团体和民众的自主参与是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保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古藏语木给(dmu-skas)是指通天之梯,古汉语建木是指通天之树,古汉语建木是古藏语木给的译音。木给与建木反映的是藏汉古文化视野中的早期原始的绝地天通思想。在藏汉民族古文化视野下,这种绝地天通思想在后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大致经历了巫觋管理阶段、人人为巫阶段、政教合一阶段、前三者合题阶段等几个发展阶段,但是,在各自文化视野里每个阶段及其表现形式又略有不同。藏族历史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