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y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数学教学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老师和学生,让大家都感到无计可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略有所悟,在此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改变教学观念,消除师生距离
  首先,改变教学观念是实施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质量”的教学思想。从现行教材而言,编排体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以“议一议”、“做一做”、“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等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转变观念,为成功实施新《课程标准》创造条件。教师要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要有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上从精力和时间方面增加投资。通过与学生交谈、讨论与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在师生间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另一方面收到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本着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趣,使学生自发展示自己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数学魅力“激”趣。任何事物都有它内在的魅力。数学这门学问尽管抽象却不枯燥。它那奇妙的几何曲线,优美的几何图形。神秘的黄金分割以及简洁明快的公式,各种特殊而奇妙的思维方式,构成了数学本身的美。例如二次函数y=ax2(a≠0),形式简洁明快,几何曲线优美。利用它,不仅可以描述一般物体的运动规律,而且还可以计算宏观天体运动轨迹,从而发现一些存在但没有被发现的星体。也可以利用它揭示物质微观世界的无穷奥妙,体现数学的神奇与美。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二)利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激”趣。新《课程标准》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了更充分的体现。通过“议一议”、“做一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通过自身努力而成功的喜悦。例如讲统计和概率时,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通过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整理、绘制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利用现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亲自解决实际问题而感到兴奋,获得极大的满足,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正确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激”趣。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学生对教师主导的知识的理解远远超出了教师预计。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老师应充分尊重,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对于正确的见解,教师要利用激励性语言,如“太棒了”、“有见解”、“思维独特”、“能力强”等加以评价,对于不正确的见解,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利用现代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育手段趋于多样化。如“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器”等的运用,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教学中要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有的资源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例如讲解数学七年级(下)(北师大版)中《我变胖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系列,形象生动地体现物体“变”与“不变”的思维变化过程,不仅解决了难点。还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通过给学生以想象的机会、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互相协作交流的机会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教学活动就会严而有序、和谐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校内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信息化网络资源等。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及报告会、演讲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下面谈谈怎样借助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加强多学科整合 
期刊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情况  2004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010年秋季贵州等省市实施新课程时,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已全面推开。贵州省作为最后一轮参加新课改的省份之一,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省份的课改成果,扬长避短,吸取经验教训。但是,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新课程我们也有许多的困惑。如何在新课程标准条件下把握使用好教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
期刊
我在教学中发现,英语考试有些学生常常可以拿到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在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但一开口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  一、小学英语口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哑巴英语”的现象发生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口语的训练认识不够。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根深蒂固。广大家长和学生认为
期刊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观。究竟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  一、
期刊
《认识整百数》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12页的内容。为了设计好这一教学内容,备课前我作了如下几点思考。
期刊
要学好数学,必须突破列方程这道难关;要突破这难关,学生不仅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具备这些能力,不仅需要学生狠下功夫,多花时间主动去学习数学,而且需要老师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我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英语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学校在低年级也开设了英语课。让低年级孩子掌握好英语知识,也就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学习与兴趣、情感有关,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特征开展好英语教学。  一、依托形象思维,运用直观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尽量使用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漫谈》一文中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语感”已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明确提了出来。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语感训练现状如何?又该怎样培养学生语感呢?  一、语感训练现状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训练语感”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素质教育的新新产儿,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性创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
期刊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往往在数学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现就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对策,谈点粗浅看法。  一、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不乏从初中数学学习的佼佼者沦为高中数学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造成他们成绩滑坡的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