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什么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观。究竟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
  一、培养学生的新观念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深化的过程。为此作为初中生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中心对称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利用面积、方程等方法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如图,△ABC中,过A分别作∠ABC,∠ACB的外角的平分线的垂线AD,AE,D,E为垂足;求证:(1)ED∥BC,(2)ED=(AB+AC+BC);(3)若过A分别作∠ABC,∠ACB的平分线的垂线AD,AE,垂足分别为D,E,结论有无变化?请加以说明。
  这道题推导过程,集转化思想、类比思想及辅助线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如我在讲授图形镶嵌时,课前我让10名学生做全等正三角形的纸板(第一组),让他们进行镶嵌,并总结规律;又让10名学生做全等正方形纸板(第二组),让他们进行镶嵌,并总结规律;让10名学生做全等正五遍形纸板(第三组),让他们进行镶嵌,并总结规律;让10名学生做全等正六边形纸板(第四组),让他们进行镶嵌,并总结规律。课堂上我先把镶嵌定义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大家比较他们成果。发现第一组、第二组、第四组的图形都可以镶嵌,然而第三组的图形却不可以镶嵌。学生发现镶嵌的图形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然后一三组结合,二四组结合,继续拼图;并总结规律。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要学生总结规律,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预设有效的数学问题便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互动教学”的必要措施。笔者认为教师预设的问题必须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相一致;必须要吸引学生,用问题驱动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必须启发引导学生“做数学”,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为将来工作实践准备必要的工具。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一起提高,为真正成为现在社会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定基础。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内涵意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看好。然而,囿于一些原因,许多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对学生轻易采取了赞赏、肯定等富有激励性的积极评价。乍一看,这似乎很符合课改本质,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但中肯地说,这种评价仍多不合理,它是对评价的误解甚至“颠覆”。因此,正确认识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矫正,显得很有必要。  一、五种评价误区的危害  (一)“大派送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多看课文书,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  一、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我认为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阅读,是一种学习活动,亦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有效性呢?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
期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这一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中位置已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为口语交际一旦训练扎实了,学生便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已把“口语交际”正式列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领域之一。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对培养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说话
期刊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数学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更没有数学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重讲轻读,重练轻看,根本不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求听懂课、会做题,对数学教材只是做做习题,有的学生甚至连书都未曾翻过,更不用说通过阅读去主动获
期刊
从参加工作那天起,我就在农村学校开始了教学工作,主要是上英语,在八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有几点感触较深。  我所教的第一届学生,在不同学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状态和学习积极性,虽然我努力学习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收效甚微,学生经历了一个由好奇、积极尝试到失望、迷茫甚至痛苦的过程,使得我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怀疑……在农村,英语科目是否该降低一些难度呢?于是,我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困惑。为什么呢?
期刊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校内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信息化网络资源等。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及报告会、演讲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下面谈谈怎样借助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加强多学科整合 
期刊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情况  2004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010年秋季贵州等省市实施新课程时,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已全面推开。贵州省作为最后一轮参加新课改的省份之一,我们可以借鉴其他省份的课改成果,扬长避短,吸取经验教训。但是,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新课程我们也有许多的困惑。如何在新课程标准条件下把握使用好教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是我们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
期刊
我在教学中发现,英语考试有些学生常常可以拿到高分,但要让他流利地说几句英语却很难。在进行课堂口语练习时,有的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十分害羞,不愿积极参与口语活动;有的学生虽然参与积极性较高,但一开口就抓耳挠腮,不知怎么表达。  一、小学英语口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哑巴英语”的现象发生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英语口语的训练认识不够。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根深蒂固。广大家长和学生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