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现状及其提升对策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shui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软技能作为反映个人能力特质的技能系统,是高职学生就业与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高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自信力不足、理解沟通和管理类能力缺乏等软技能问题。是引发高职学生离职和发展受阻的深层原因。切实培养和提升高职学生的软技能,要求学校营造环境、创设条件,学生则积极参与、努力改变,从天赋层、修炼层和应用层三个层面采取有效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软技能;提升对策;天赋层;修炼层;应用层
  【作者简介】叶翠兰(1973~),女,重庆忠县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四川成都61173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北京100871)。
  【原文出处】《职业技术教育》(长春),2012.5.28~32
  研究表明,长期工作的成功,75%依赖于人际间的技能或软技能,而只有25%依赖于技术技能。这就是说,比起专业知识本身,软技能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研究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的现状以及提升对策,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软技能的概念及分层
  软技能,是由一个人的人格特质、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个人行为等一系列能够反映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的技能系统。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予了不同的定义。Philip和Chris将软技能定义为与人格、态度、行为有关的技术、能力和特质,而不是正式的或科技性的能力;Marcia认为软技能是使员工工作表现更为出色的学习和实践的技能;Kantmwitz把软技能定义为个人内在的或人际间的能够促进技术技能以及知识应用的工作技能。我国学者于广涛等认为软技能是人际沟通、协调、领导、情景意识、决策等方面的技能。软技能是与工作有关的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操作技能而言的非技术技能,它强调的是内在的和人际间的技能。综合各方观点,本文认为,所谓软技能,是指劳动者在职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相对于技术技能或认知技能即硬技能而言的个人能力特质,由个性、性格、责任心、自信力、服务意识、沟通、分析、管理等要素组成,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借鉴曾湘泉的软技能分层思想,从应用层、修炼层、天赋层三个层级对软技能进行分析[司。应用层软技能最接近硬技能,是指直接用于支撑硬技能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软技能,如沟通技能、人际技能、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应用层软技能由于与工作任务紧密相关,因此,往往不同性质的职位对任职者的应用层软技能要求也不同。
  修炼层软技能是指通过长期积累和修炼而形成的心理能力。修炼层软技能不容易被简单地观察和测量,需要长期接触,通过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够判断。较典型的修炼层软技能包括责任心、成就动机、服务意识、自信力、承受压力能力、全局意识和道德等。
  天赋层软技能是指人基于先天生理差异而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的软技能。天赋层软技能既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和测量,相对而言也更加难以改变和塑造,如直觉、美感、个人特质、性格等。鉴于天赋层软技能无好坏、优良之分,仅与职位匹配度高低差异有关,本文不做详细分析。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软技能的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某高职学校(简称A校)2011年委托专业评级公司负责对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短期评估。根据该公司基于A校2010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跟踪调研所形成的A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可以从毕业生的离职类型、离职原因以及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状况的问卷数据中,分析高职学生软技能现状。
  (一)A校毕业生修炼层软技能的状况
  这是基于A校毕业生离职现象及原因的分析。离职率是衡量修炼层软技能的标尺。毕业生在工作半年后,有主动离职,也有被动离职的。主动离职会让用人单位认为该校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在修炼层软技能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综合表现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表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存在重大缺陷。具体见图1、图2、图3。
  由图1、图2可知,A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离职率高达51%,高于本省高职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示范高职10个百分点。在离职的学生中,93%的是主动离职,仅有1%是被公司辞退的,两者兼有的为6%。学生主动离职的原因有: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5%)、薪资福利偏低(27%)、想改变职业或行业(19%)、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8%)、工作要求和压力过大(5%)、就业没有安全感(5%)和准备求学深造(1%)等。
  毕业半年内的高职学生正处于职业适应期,却有如此多的主动离职,究其原因,个人适应能力不强是引发学生离职的深层次原因。个人适应能力的关键是心理适应,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反应的人会去改变自身原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使其在新的水平上与环境相适应;相反,消极反应的人不愿放弃自身的一些观念和方式,紧张和焦虑感随之产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于是,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具体心理表现,如自信力不足、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不高、承受压力能力较弱、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欠缺等。这些消极的心理反应自然会引起走出校门不久的学生对企业发展前景、自身发展空间、企业文化、薪资福利、就业安全感等进行质疑甚至感到悲观。说明职业适应期内主动离职毕业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不强,修炼层各项技能达不到企业和社会需求,有待提升。
  (二)A校毕业生应用层软技能的现状
  这是基于A校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状况来分析。××公司将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分为35项,同时,按SCANS标准的中国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的需求,将35项基本能力划分为五大类能力,见下页表1。
  工作能力的重要度和满足度相关性是衡量应用层软技能的重要尺度。××公司依据高职学生毕业一年后所理解的35项基本工作能力在其岗位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制定A校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重要度情况,见图4。依据毕业时掌握的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制定A校学生基本能力满足度情况,见图5。但是,单从能力的重要度和满足度图标中无法分析出更多的问题,由此,应着重分析代表重要度和满足度关联性的优先改进矩阵图,见下页图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和人才培养导向也应当随之转变。工业文明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两种价值理念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应当得以整合,教育过程中技能训练、经验积累与人的本性与自由发展应走向统一。职业教育应当走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相整合的创新之路,逐步从求数量和规模发展转入到求质量和内涵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的需求
摘 要 警察在警械武器使用中存在技能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警械武器相关课程欠缺规范化、教学与训练中与法律相适应的内容欠缺。鉴于微课程教学具有灵活、简单、高效等优点,设计了警察警械武器使用微课程体系,分为3个模块,60个知识点,详述微课程制作的选题——教学设计——视频录制——评价与修改——上传与反馈等流程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微课程;警械武器;课程设计;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
摘 要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是我国推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实践表明,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不可或缺的三个主体要素,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形成了共同推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发展的机制。从“三螺旋”理论的分析视角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有创新主体的自反機制、创新组织的集成机制和创新过程的非线性机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的关键在于根据职业院
摘 要 澄明是一种境界,职业教育研究者需要努力澄明问题的本真。张健教授的著作《职业教育的澄明与守望》以“澄明与守望”与主旨,从职业教育的守望、思辨的澄明、读书的牵挂、教师的发展、实践的追问等九方面进行思辨,提出职业教育的澄明和守望依赖于守望者信念的坚定,依赖于守望者思想的澄明,依赖于守望者行动的坚韧,依赖于守望者品格的崇高。  关键词 职业教育;澄明;守望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 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必须厘清应用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应用性是其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定位的根本属性,师范性是其职教师资培养的特色属性,而学术性是其作为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定位的层次属性。应用性必须是具有学术研究属性的应用性,师范性必须是具有学术研究属性的师范性,且师范性从属于应用性范畴。只有明确其在办学类型、层次、目标、面向等方面的具体定位,才能凸显特色,实现高
围绕高职层次提升的论争,是产业结构升级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继而对教育体系结构提出的时代变革要求。目前的改革思路是形成“中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此种改革思路,意图通过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实施本科高职教育,以管理学中谓之“垃圾箱”模式的思路,一并解决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 统筹兼顾的设计思路固然值得称道,但也带来“一刀切”的弊病。 这种做法只是简单地根据学校层次
摘 要 澳大利亚TAFE理事会国际绿色技能网络主任Linda Condon认为,绿色技能是指直接或间接减少碳排放、减少环境影响或在企业及社区内产生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结果所需要的技能。在职业教育中开发绿色技能的最有效途径是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纳入到现有的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并重新设计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为促进绿色技能的有效开发,中国政府应在资金支持、专业标准开发、教师培训等
入选理由 在“十一五”、“十二五”的基础上,支持实施新一周期的《计划》,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提升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发展能力,推进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有助于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  主要内容 《计划》由目标任务、实施原则、计划内容、保障措施四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目标任务。明确完成职业院校教师全员培训、创建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
摘 要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灵活办学、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而专业带头人在其中扮演着领头羊的作用,选拔和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等特征的带头人十分关键。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专业带头人,至少需要具备两个优势:一是相对于合格高职专业教师而言;二是相对于合格专业团队带头人而言,同时可从是否为高职教育领域的专家、专业团队带头人、专业团队中的成员三个视角来判断其是否胜任。  关键词 高职院校;胜任特征模型;专业
要想建立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必须建立一种类似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在此,应开展相关的制度研究和建设工作,包括:制定国家、地方和行业协调统一的法律法规,建立对高等学校和企业合作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建立跨越传统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的专门机构,承担协调工作,并建立各方认可和参与的协调和实施机制;建立专门的学徒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培训和实习的质量;鼓励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