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应用性、师范性、学术性”内涵及其关系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必须厘清应用性、师范性和学术性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应用性是其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定位的根本属性,师范性是其职教师资培养的特色属性,而学术性是其作为本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定位的层次属性。应用性必须是具有学术研究属性的应用性,师范性必须是具有学术研究属性的师范性,且师范性从属于应用性范畴。只有明确其在办学类型、层次、目标、面向等方面的具体定位,才能凸显特色,实现高水平職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办学定位;应用性;师范性;学术性;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1-0048-04
  科学定位是推动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根本性的工作。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体系》(2011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2013年)均将办学定位作为评价高校的一级指标,并且明确了基本要求:“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能主动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考察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作为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职业技术师范本科院校只有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真抓实干,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一、办学定位的内涵
  办学定位是指一所高校在相应系统中所处位置及其发展目标的水平确定。它涉及学校类型定位、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等多方面内容。从高校所处系统看,办学定位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定位,属于宏观定位;二是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属于中观定位;三是在学校发展历史中的定位,属于微观定位[1]。本文所指的办学定位是中观定位,即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
  办学定位是否科学,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评价,同时高校自身也要在纵横两个维度上找准位置:纵向上,主要看历史积淀和理念凝炼,是坚持方向一以贯之,还是常变常改;横向上,主要看与其他院校比较优势,看办学特色彰显和优势发挥,是做精做强,还是求大求全。每所高校都应在高等教育分类体系中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方向,制定战略,避免“千校一面”。为此,一要进行“身份”确认,进行类型定位。例如,按照办学功能分为综合性高校、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按照人才培养类型分为研究型高校、应用研究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和技术技能型高职院校;按照重点建设项目分为“985高校”“211高校”“双一流大学”等。同时高校的“身份”,也由其现有学科专业、师资水平等在内的办学实力所决定,反映了大学的贡献度和社会认可度。二要明确发展目标,进行水平定位。一所高水平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的、可实现的办学目标,同时要有一个有特质的发展模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所处类型院校中办出高水平、办出特色。
  由此可见,办学定位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学校的办学历史与现状出发,对自身在有关系统内部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位置进行定位以及构想发展愿景。办学定位不同于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特色,办学指导思想是前提和基础,主要在理念、战略层面为办学定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办学特色是坚持办学定位的发展结果和发展方向,体现了办学定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应用性、师范性、学术性三性统一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共建立了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师范院校,分布在吉林、河北、天津、安徽、河南、江苏、江西、广东,这类院校一般定位为地方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职教师资为核心功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应用性是其办学定位的第一属性。作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必然要求其具有鲜明师范性,既不同于普通师范院校,也不同于一般工科院校,而是具有“工科 师范”相融合的特性。职业师范本科院校包含了高等师范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重属性,同时具有三类教育学术研究的必要性和学术性要求。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是在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应经济建设之急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普通师范大学。原隶属于国家劳动总局,1983年划归吉林省管理,经近40年的探索与积累,形成了应用性、师范性与学术性三性统一的办学定位格局。
  (一)应用性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承载了职教师资培养与培训的重要职能。职教师资培养秉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能讲会做”教学模式,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定位的“应用性”属性。2015年,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文件中,把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任务,要求“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作为应用型大学,其办学定位的应用性体现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研究与应用相结合、产业与教学相融合、学校与企业相协作。应用性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本质属性,应用性的定位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具体体现在学科、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服务面向等各环节。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面向地方办学为主。在科学研究方面,注重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特别注重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以解决其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社会服务方面,以服务地方为主。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服务地方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形成学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学校现有46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理学七个学科门类,服务于职业教育、制造业、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地方支柱产业,其地方性、应用性极其突出。
  (二)师范性
  师范性是职业师范教育的立校之本,也是其核心特色体现。师范性既有普通师范的普遍性,如职业教育学、职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及基本的教学技能,同时也有职业师范所有的特殊性,如专业教学论和教法的不同。我国教师供给状况是从总量紧缺向结构性过剩转变,每年录用新教师仅占师范专业毕业生的1/3。教师的培养也从关注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专业化是其发展方向,师范教育已向教师教育过渡和转化,其师范性转变更多体现在教师素质提升上,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同时也要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2]。职业师范院校所定位的师范性不同于普通师范教育,职业师范教育要为中等及高等职业学校输送师资,其重要特征是职业技能训练,其师范性的重要体现是技能培养和传授,而理论教学强调“实用、管用、够用”原则。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时提出,“你们不仅讲解书本知识,同时传授职业技能;不仅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同时培育学生修炼匠心、格物致知”[3]。概言之,就是要坚持师能与技能培养并重,社会责任与职业精神并重,构建“校企校联动、教学做结合”的“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校以来,共为全国职业院校培养专业课师资2万余名,培训职教师资1.5万人。   (三)学术性
  学术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职业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尺[4]。如前所述,职业师范教育包含了高等师范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要素,其学术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方向的学术性,作为以工科为背景的职业师范院校,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是其教学相长的重要支撑,也是服务地方和服务职教的必然要求;二是体现了职业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包含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与研究;三是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术性,面向和服务职教,建设职教研究和文化建设高地,在职教研究、职教文化传播与职教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学校创建了全国职业教育第一个省级重点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2006年)、第一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2007年)、第一个省级高校智库(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智库,2016年)。学校创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职业教育专业期刊、全国第一本职业教育英文期刊、第一个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第一个职业教育发展数据库,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在第三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上承办了中国职业教育展览,充分体现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学术性。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人才培养角度,应用性强调应用能力,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学术性强调学科专业的深度与发展,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师范性则强调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学术性包含了应用性,学术性同样包含了师范性,职业师范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需要进行学术探讨,建构学科基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需要向上延伸,必须提高其学术地位[5]。因此没有学术性,大学就失去了办学基础,没有师范性与应用性,就失去了职业师范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应用性、师范性、学术性兼容并存、融合统一是职业师范院校办学定位的基本属性,三者基本关系见图1。
  三、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办学定位主要内容
  基于应用性、师范性、学术性的三性融合属性,职业师范院校办学定位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
  (一)应用型的办学类型定位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就是要体现高校办学的特殊性、差异性,提高其贡献率和社会认可度。办学类型定位不清,都办成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显然是错误的。一流大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办学水平定位,研究型和应用型大学都可以办成一流,这样才会实现各有所长、各安其位、分类发展。《吉林省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高校分类发展,建立以研究型高校、应用研究型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和技术技能型高职院校为基本框架的分类体系”,作为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牵头单位,学校发展目标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也是由长期办学实践所确定的。
  (二)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要解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包含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质量。职业师范院校以培养职教师资为核心功能,是其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体,是应用型转型的必然要求,职教师资同样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范畴。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要求学生既有师能又有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教师型、工程师型、技师型”的三师型素质,学生毕业时获得“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中职教师资格证书”三个证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既要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性人才,又要区别于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高素质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因此,要注重实践性、创新性和适应性;强调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突出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真正做到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三)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办学层次定位
  办学层次定位是指在学位和学历层次上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职业师范院校一般定位于以本科教育为根本,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全国独立设置的职业师范院校,学校成立之初即以本科教育为主体,能够基本满足中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学师资的需要。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以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为核心骨干,以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重要支撑,相关院校和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职教师资队伍面临三大困境:一是数量亟待增加,未来五年中职学校、高职学院专业师资缺口分别为40万人、21万人;二是结构亟待改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要由目前的52%提高到60%以上;三是层次亟待提升,随着教师本科学历普及化,现在职业院校聘任教师的门槛普遍是“硕士以上”,普通本科学历的师范生已经很难走上职教教职岗位。经验表明,大力发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立足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面向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方面所涵盖的地理区域、行业范围和经济社会领域[6]。作为应用型大学必须明确“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立足地方就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学科专业建设中,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重点,保持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培养的人才能够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得好,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作为职业师范院校应面向和服务于职业教育,利用多年来形成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在职教师资培养、职教培训、职教研究和职教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突出功能与作用,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必须在更大视野和空间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在职业教育领域辐射全国也是学校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之必然要求。
  综上,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确定为应用性、师范性与学术性内涵特质,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规律的必由之路,更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准确定位办学方向、办学性质、办学途径、办学模式,是高水平特色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目标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仍须努力探索与践行。
  参 考 文 献
  [1]牛金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09(11):29-31.
  [2]卢耀阳,杨上影.特殊性与共性的统一:地方高师院校转型的发展取向[J].教育探索, 2013(8):22-24.
  [3]李克强.考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17(27):资讯.
  [4][5]曹晔.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三性”办学特色辨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2(25):9-13.
  [6]肖冰.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定位研究[J].教育评论, 2010(1):6-8.
其他文献
1月8日,由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联席会”筹备会议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交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典型经验,商讨成立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协作会事宜。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传统考核存在的共性问题,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企业反馈,基于国际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主体,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以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为入口,经过3年试点班实验,相对普通班,在职业素养培养、课堂组织与面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职业技能掌握、企业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好的效果。实现了考核促进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
摘 要 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在内的很多国家政府都制定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或政策。绿色经济重组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对绿色技能的需求,绿化技能是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目前,虽然国际社会对绿色技能的具体内涵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是,将绿色技能纳入到职业院校的所有课程和教学活动中,使其成为整个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原则,并落实到全体教师员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这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路径。  高职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而言,就是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基础理论、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满足企业实
辗转追寻着梦外的篝火,我凝望着静谧的夜空,梦中的低语又摇落一道烛影。浮士德究竟在梦中兜兜转转了多久,迷路了多少次,才得到了救赎?那么迷茫失意的我又该何去何从呢?为了寻求一个答案,我缓缓闭上双眼,坠入梦境。  风从山巅自生自息地吹拂而来,拂绿了青山翠水。乘一叶小舟,就像星辰奔波了亿万年黑夜,我来到此地。群山苍翠,清新静谧,迎面是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径,道旁青竹夹迎,缓缓向上爬升,直至目光所不及,没入黑暗
摘 要 新媒体的普及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国家首批28所高职示范校图书馆的网页建设、微信、移动图书馆等新媒体平台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其存在图书馆网页关注度不高、信息更新频率缓慢、忽视阅读推广等问题。高职院校图书馆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延伸服务,需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树立推介服务意识,实现技术融汇贯通,丰富平台服务内容,使内容与形式协调发展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新媒体;信息服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和人才培养导向也应当随之转变。工业文明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两种价值理念即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应当得以整合,教育过程中技能训练、经验积累与人的本性与自由发展应走向统一。职业教育应当走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相整合的创新之路,逐步从求数量和规模发展转入到求质量和内涵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的需求
摘 要 警察在警械武器使用中存在技能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警械武器相关课程欠缺规范化、教学与训练中与法律相适应的内容欠缺。鉴于微课程教学具有灵活、简单、高效等优点,设计了警察警械武器使用微课程体系,分为3个模块,60个知识点,详述微课程制作的选题——教学设计——视频录制——评价与修改——上传与反馈等流程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微课程;警械武器;课程设计;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
摘 要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是我国推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实践表明,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不可或缺的三个主体要素,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形成了共同推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发展的机制。从“三螺旋”理论的分析视角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有创新主体的自反機制、创新组织的集成机制和创新过程的非线性机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的关键在于根据职业院
摘 要 澄明是一种境界,职业教育研究者需要努力澄明问题的本真。张健教授的著作《职业教育的澄明与守望》以“澄明与守望”与主旨,从职业教育的守望、思辨的澄明、读书的牵挂、教师的发展、实践的追问等九方面进行思辨,提出职业教育的澄明和守望依赖于守望者信念的坚定,依赖于守望者思想的澄明,依赖于守望者行动的坚韧,依赖于守望者品格的崇高。  关键词 职业教育;澄明;守望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