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应用于5岁儿童龋病预防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学校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zha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口腔卫生宣教对5岁儿童龋病预防的临床效果,为新技术应用于儿童龋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8—10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123例5岁高龋活性乳牙列儿童,由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64名)和对照组(59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微信小程序接收刷牙提醒及口腔宣教视频推送。比较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两组儿童的患龋风险、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数、监护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状况。结果 干预后6个月,高患龋风险儿童比例实验组(14.06%)低于对照组(67.80%)(Z=-5.85,P<0.05);菌斑指数实验组[1(1,2)]低于对照组[2(2,3)],龋失补牙面数实验组(12.17±8.30)低于对照组(15.18±6.24),监护人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实验组[78(74,81)]高于对照组[68(63,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值分别为-6.67,-2.29,8.94,P值均<0.05)。结论 应用微信小程序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可有效降低儿童患龋风险,改善儿童口腔卫生情况,提高监护人口腔健康知信行状况。
其他文献
<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准确理解二者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主动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充足的效能支撑。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的“学业质量”部分,既对学业质量内涵进行了界定,也采用分学段描述形式,从识字与写字、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包括跨学科学习)等多个方面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描述。学业质量标准比学段要求的标准低,学业质量标准表述的层次没有学段要求表述的层次清晰,学业质量标准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学业质量标准的出台,对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教师要以任务
凭借自媒体技术而深度卷入日常生活的微信媒介不断解构传统的社会关系并重组交流路径,成为媒介化生存的重要范式。对“微信日常”的“田野反思”表明,微信民族志研究应注重“人即媒介”的主体定位、“媒介镜像”的科学审视以及“伦理视域”的价值重塑,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微生活叙事的“共通”意义。
国际上对历史文化街区已经进行了深入且系统的体系构建与研究积累,对其进行梳理与总结有助于客观掌握该学科当前的热点与动态。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历史文化街区有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软件,结合传统文献梳理方法,系统分析从1990-2019年间的1420篇文献,对近30年来国际历史文化街区的国家分布特征、学科分布特征、关键词共现、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诊治的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头孢噻肟钠治疗,试验组予以中药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妇科检查体征消失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总体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中医
“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如何减轻作业负担这一问题上,教师可以根据2020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相关数据,从“作业现状”“要素分析”“作业设计”三个方面对小学生语文作业负担进行分析和思考,切实保障学生提升学业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条件,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敏锐度.受综合环境影响,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是课标中??全新的板块,??也是一线教师须重点研读的部分。对学业质量的概念理解、内容阐述与其研制的探源,是理解与执行新课标,实现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保障。
心灵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热门学科之一,也是哲学中争论最多的、探讨最激烈的学科。塞尔认为“心灵哲学业已成为了当代着许多的核心课题之一”。心—身问题处于本体论地位,因而是争论最为激烈的话题。心—身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论题:(1)心灵同身体是否同质;(2)心灵同身体之间是否具有能相互作用或是否具有因果性;(3)假设心灵同身体是不同质的,并且能够相互影响,那么一个非物质的心灵是如何作用于一个物质的身体,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