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揩公家的油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驿站”是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各类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相当于今天的邮政所加官方招待所。进入和使用驿站都需要专门的凭证 (火牌或马牌)。使用凭证本有严格的规定,但到了明朝后期,凭证已经相当泛滥,官府滥发,民间滥用,也不管你是不是有公事,谁有本事拿到谁就可以到驿站里大吃大喝,或免费役使驿站附近的居民,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吴思在 《潜规则》 一书中提到,徐霞客当年游历全国,本无权使用公家的驿传系统。但是凭着地方官赠送的马牌,徐霞客却支使村民为他和仆人抬轿赶路。主仆加上行李,动辄要用七八个夫役。村里人手不够时,还让妇女为他抬轿。此外还要供他吃喝,有鱼有肉,“煮蛋献浆”。《金瓶梅词话》 中,西门庆要进京给蔡京奉送寿礼,“把皮箱、凉箱装了蟒衣、龙袍、段匹,上寿等物……次日,把二十扛行李先打发出门;又发了一张通行马牌,仰经过驿递,起夫马迎送。”给京官送礼是完完全全的私事,竟如此大大咧咧地揩公家油。顾诚教授在 《明末农民战争史》 中说,“随着吏治的全面败坏,驿递制度也弊窦丛生。大小官员往来于道路时,常常任意勒索夫、马,甚至敲诈‘折戟’,即令驿站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供应,其超过部分折成银子纳入私囊。
  《儒林外史》 中提到另外一种凭证:溜子,又名“溜”、“溜单”。书中注释:这是官员出行时逐站传索供应的一种文件,豪家拿官衔片子传唤饮食游戏的供应,是借着官府势力役使人民的恶例。其性质应该与马牌差不多。《儒林外史》 第四十二回中讲,汤总兵的儿子汤大少和汤二少,参加完科举考试后累倒了,每人吃了一只鸭子,睡了一天。到十六日,叫小厮拿了一个“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戏子来谢神。也就是说,都督府出此凭证,可以随便喊一个戏班来给自己演出。这种演出基本是免费的,即使偶尔有点赏金,估计也不够他们的开支。戏班本是私企,并非官办文工团,却要承担其职责。第四十九回中讲,“秦中书回家,写了五副请帖,差长班送了去请万老爷、施老爷、迟相公,武相公、高老爷;又发了一张传戏的溜子,叫一班戏,次日清晨伺候。”明清一带,中书就是个从七品的小官,也能随便“溜”人,“溜子”之泛滥可想而知。给人的感觉就是,老百姓乃纯正鱼肉,任由上下官员驱使,随时给他们提供各类免费服务。如果会算计,官员的工资基本可以不动了。
  在戏曲里常常看到“肃静”的金字大牌或者灯笼,一般都是官员出行时,抬出来警告愚氓的。汤大少和汤二少去逛妓院,带着四个小厮,青天白日还要提着两对灯笼:一对上写着“都督府”,一对写着“南京乡试”。前者乃其自家庭出身,后者表明自己正要参加科举,一副即将高升的得意之色。这种招摇现在看来不可思议,古代却是彰显身份的重要方式。随着金字牌的泛滥,地方豪强和劣绅只要能弄到,也会拿来使用。严贡生带领儿子迎亲返回高要县,派手下雇了两只大船,一只坐的是新郎新娘,一只严贡生自坐。借了一副“巢县正堂”的金字牌,一副“肃静回避”的白粉底。船家十分畏惧,小心服侍,一路无话。
  不过借来借去也容易搞出事来。《儒林外史》第九回中,高官家属娄三公子和娄四公子乘船回家,水中都是各家运送租米的船只,导致河道堵塞。忽听前面一片声响,两位公子往外一看,见上游一只大船,明晃晃点着两对大高灯;一对上面写的是“相府”,一对写的“通政司大堂”,娄氏兄弟的父亲做过“中堂”,相当于宰相,他们的哥哥任职于通政司,两对大灯明显指向他们家。船上站着几个如狼似虎的人,手拿鞭子,打那挤河路的船。四公子吓了一跳,低叫“三哥!你过来看,这是谁?”三公子来看了说“这仆人不是我家的嘛。”说着,那大船已到了跟前,拿鞭子打这小船的船家。船家一争辩,大船上的人说,我们是娄三老爷装租米的船,谁人不晓得!这边娄三公子一听,出来表明身份。对方赶紧道歉,说自己是刘守备家的船,大胆借了娄府的官衔。娄氏兄弟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我同乡,借个官衔灯笼何妨?但你们在河道里行凶打人,却使不得。你们说是我家,岂不要坏了我家的声名?
  他们在乎自己的名声,但对使用官衔灯笼还是抱无所谓的态度。不过你想想,借官衔灯笼的,哪个又是为了做好事?
  (选自《海南日报》2015年2月2日)
其他文献
【摘要】 思维的广阔性又称思维的发散性,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的思维形式,它具有流畅、变通、独创等特征,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而一题多解是它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培养和发展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解题教学中单纯讲解参考答案无法展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因此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并促使其解题思维完全展露,这对提高学生解题速度,
【摘要】 在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及当前信息化社会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对现行学校的教学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期,学校和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通过借鉴精益质量思想构建高中年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使之教学管理更加高效,更好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究高中年级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以此为背景案例运用精益质量思想展开实际的教学管理,通过运用更适合学生
《甲骨文合集》 刊载的第583版、第584版两条涂朱的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武丁时期,奴隶夜间放火焚烧奴隶主的三座粮仓。这是有文字以来最早的火灾记录。  据 《周礼》 记载,周朝设有管理火政的官员:司、司、宫正。司的职责是:“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仲春”即春季第二个月,火星出现,司要在城中用木槌敲大铃,以提醒人们注意防火。这便是更夫喊火烛的由来,犹如今日农村传达通知时敲铜锣一般。  司负责对在
【摘要】 在高中的众多学科中,历史作为一门注重学生人文知识教授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然而,对于高中艺术生来说,由于自身个性与教师教学能力等种种问题,在学习历史这一科目时常常遇到困难。然而,作为未来的艺术工作者,充足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及良好的历史素养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一方面素质。因此,历史教师应当充分考虑高中艺术生的学习兴趣特点、学习习惯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历史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在提升历史
【摘要】 音乐课堂中的切入点至关重要,甚至是课堂成败的决定因素。切入点能够在课堂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是组织和突破教学的关键环节。切入点的教学策略汲取了 “擒贼先擒王”的思想精华,其课堂教学结构是疏密有致、重点突出,既可扎实地实施创造性思维训练,又能使教学双方轻松主动、趣味丛生。在音乐课堂中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欣赏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切入点能够起到教与学的纽带桥梁作用,
【摘要】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时代需要我们的教育继承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元素,让那些浓缩了华夏五千年思想精髓熏陶孩子们的言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笔者建议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并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美化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礼仪的氛围、实行家园同步,提供实践机会。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 礼仪 传统道
【摘要】 高中作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高中作文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索然,这些状况令人堪忧。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学还是处于教师投入较多但成效不明显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124-01  0  高中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
【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三年级更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短暂的进化期。所以,这个期间的语文课程相对于之前的课程而言会具有一定的难度差。在每堂课正式的上课之前,不但是教师需要去在课前做好教案和课上的详尽安排,学生们更是需要去做好一个课前的预习。学生们做好课前预习,不单单是有利于教师的上课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们对于该堂课的知识点的快速掌握。   【关键词】 语文
【摘要】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书法教学,长期以来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在书法教学实现过程中,学生常出现对书写要领把握不了,对书法兴趣无法始终如一以及教师书写示范等问题。为摆脱这困境,应重视以下几方面:1、注重习字方法。2、使学生的兴趣始终如一。3、充分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师书写示范的呈现方式,加强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书法教学 困境 兴趣 示范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摘要】 在当今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已经逐渐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相较于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视,现今的高中數学教育更加的注重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也就对现今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确保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对于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对于学生数学素质的高效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