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用例技法浅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一篇议论文,如果说论点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论据就是文章的血肉。论据运用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优劣。可以从不同角度,有所侧重地列举三至五个例证,同时严格遵循议论文的用例原则,即举例要贴切,引述要简洁,组织要有序。
  
  一.举例贴切的要求:
  
  论据的选用要真实、准确、典型、新颖,能有效地证明论点。中学生写作议论文常见的弊病是举例游离中心、道听途说、重复堆砌、落后陈腐。
  要注意国内外时政的最新动态,从现实生活中、从自己的身边寻找鲜活生动的事例,如四川汶川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外选手的不俗表现,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中国政府问责风暴,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腐败窝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经历、人生感受等,都能够体现材料的新颖性和典型性。
  尽量不用过于陈旧的论据材料,如人尽皆知的雷锋、焦裕禄、张海迪、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因为这些人物事迹虽然典型,但用得实在太多,缺乏新意,容易给人造成审美疲劳。
  用例贴切还要注意几个结合:
  1、重点事例和一般性事例相结合
  2、历史事例和现实事例相结合
  3、外国事例和中国事例相结合
  4、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
  5、别人的事例和自身的事例相结合
  6、运用事例和引用名言警句相结合
  
  二.引述简洁的要求:
  
  只求思想性,不求形象性;只求侧面性,不求完整性;善浓缩,会概括,把事例用极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把握好论证的角度和侧重点,除掉与论点无关的细节和数据。列举事例较多时,更要高度概括。
  典型性论据材料的运用示例:
  风度,可以展示人格魅力。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男子五十米气手枪决赛美国著名射击手埃蒙斯在前九发成绩出色的情况下,第十发居然鬼使神差般只打了4.4环,遗憾地与唾手可得的金牌失之交臂,中国选手邱健得到金牌。赛后,埃蒙斯在教练和妻子的安慰下,大度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友好地走向中国选手邱健,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爱迪生说过:“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埃蒙斯正是如此!他的绅士风度,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的绅士风度,赢得了世界人对他的赞扬与尊重。——李梦阳《谈风度》
  “我是一个不幸的人,但幸运的是,我把握着了命运的第二次机会。”这是钢琴大家米歇尔的一句话。他患有软骨病,肌肉萎缩使他身体畸形,身高不足一米五,但米歇尔却没有放弃自己,他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每天苦练钢琴,凭借着不懈努力,使一个无人关注的矮子在一朝之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巨人。虽然他仅仅度过36年就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毅力和精神足以让人们永久地记住他。一个患有软骨病的人尚可以坦然面对命运的捉弄,无所畏惧地正视困难,那么我们这些健康的人呢?有什么理由能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畏缩不前呢?——李怡婷《梅花香自苦寒来》
  概括性论据材料的运用示例:
  汉代的霍去病,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强盛,在戎马中度过了一生。宋代的岳飞,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离妻别母,转战疆场,最后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屈死在风波亭上。文天祥抗击当时的元兵进攻,坚贞不屈,被敌人抓住后,仍旧临危不苟,和敌人做了坚决的斗争,誓死不投降。——陶铸《崇高的理想》
  
  三.组织有序的要求:
  
  组织有序是指对论据的安排要有次序。对于众多的论据材料,先用哪个论据,后用哪个论据,要做到心中有数,组织顺序要有利于论证论点。常用的组织顺序有并列式和递进式。
  并列式顺序要求: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由远及近,由点到面,由分到总。
  并列式结构论据或分论点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一般也不存在必然的先后次序之分。这种布局方式是从横的方面来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种多角度的分析方法。它好像一个车轮,中心论点是轴,而几个方面是它的辐条。
  递进式顺序要求:
  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因到果,由正到反。
  这种结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纵向的,各个论据或论点之间明显有轻重主次之分,在论述序列上有必然的先后之分。递进式结构的各个层次之间紧密联系,逐层推进,每一层论述都以前一层论述做基础,同时又由浅入深,使整个议论得到进一步深化。
  
  郭深山,教师,现居河南南阳。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情”与“美”,是对美文美篇的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把学生带入一个有血有肉的情感空间,领略作品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达到大语文的教学目的。     一.领略作家情感,拓宽学生感性思维空间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作家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是他们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作品的
李朝威《柳毅传》中的钱塘君是一个刚肠激烈、嫉恶如仇、勇猛无畏的人神合一的形象。这一形象是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出场艺术中逐步走向丰满,走向完整的。  作者的高明就在于一开始并没有让钱塘君正面出场,而是采用曲笔,通过洞庭龙君的口初步塑造出一个刚肠义骨,勇猛无畏的形象。当小龙女的婚姻悲剧传布全宫的时候,宫中皆恸哭。洞庭龙君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毅曰:“钱塘何人也?何故不使知?”洞庭
寒假的每一天,在我,时间似乎被浓缩了三分之一。因为早晨睁开眼睛跟这个世界说“你好”的时间,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启齿。看起来,我平常的失眠纯属工作效应。本质上,我该是条挺爱睡觉的小懒蛇呢!  似乎约定好了似的,老天在寒假开始的那天起就摆起了臭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嫉妒。天阴冷着,小雨滴答滴答,偶尔打了伞,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街,感受年关将近时节日的气氛在街头慢慢浓郁的气息。偶尔会没心没肺地看看来来往往形形
读过鲁迅小说《故乡》的人,我想是很难忘记中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闰土这个艺术形象获得成功,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成功的场面描写,功不可没。  “场面”这个词是从戏剧中借用来的。一个场面,就是一个空间内,景物不变的一段时间里人物活动的情况。场面描写,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画面所作的具体描写。它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活动,写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是以人物为中心
快乐乃生命之本。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读书、作文是多数学生苦恼之事,如何让学生们勤于读书、乐于作文,一直是教师们广为探讨的问题。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
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太阳底下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对作家们而言,创作素材的获取渠道多样化了,同时也存在写作的深广度难以取得突破的事实,多年的经验写作容易走到一个瓶颈期。但在范小青身上,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她的文字明白如话,夹杂着许多“闲笔”,有时甚至怀疑是不是在读一篇散文,但妙处就在于她总能用一件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东西,比如账本、月饼、蜜蜂、名片等等,牵引出整个故事的进程,让读者隐约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文本解读中的语言品析是对课文的词句、段落、篇章等进行分析,是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语言品析在把握词语意蕴、感悟情感主旨、领会写作手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品析语言,从字里行间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有效激活了课堂。   
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其根源在于,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接收而忽视对知识的转化;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个体内在潜能的开发;过于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建立而忽视实践活动的参与;过于注重思维的敏捷性而忽视思维的深刻性。由于传统教学强调掌握知识的系统性,重继承、模仿而缺乏对新知识进行质疑和批判、继承的能力,因而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多数并不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应当怎
多元智能理论自问世以来,在日本、韩国、法国等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仅在美国,就有100多所学校成为多元智能实验学校,有1000多所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而我国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实验、应用也逐渐增多。万紫千红总是春。充分研读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课阅读教学“互动”,会使课堂教学鲜活、生动、快乐起来。     一.导入飞扬 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入灵动光鲜,吸引学生,是打开学生求知
一.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语文学习局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就是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