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高三化学实验复习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类考题是近年来高考的一个热点。这种题型信息量大、考点多、综合性强、思维水平要求高,增加了高三复习的难度。课例以化学平衡移动的复习为切入点,基于真实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根据“反应可逆、存在平衡移动”等实验目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现对化学平衡知识点的复习及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平衡移动 复习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1]3-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4)要求学生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素养4又被划分为4个认知水平,详见表1。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能够综合性地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价是对教学的高阶要求。
  笔者查阅了近3年以来的高考题,发现其中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考点非常多、非常细,既可以把实验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点作为考点,如仪器的选择、试剂的选择、终点的判断等,也可以把对一个方案设计环节的评价作为考点,如某装置的使用优点、某试剂的选择原因、某制备方法的不足等。由于设计与评价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高考考题中,往往把两者“捆绑”在一起进行考查。出题角度有以下几种:(1)实验原理、现象、结论的因果关系;(2)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3)自选试剂、自定方案,开放性设计实验;(4)比较方案的优劣性,或阐述某个装置、环节的优缺点;(5)仪器的链接、操作的排序、操作失误或顺序打乱的误差分析等。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水平是学生化学水平尤其实验能力的高阶体现,包括学生对实验题目的认识,对实验步骤的设计、评价及相应的改进与优化,同时还包含对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判断、分析的综合能力[2]。因此,从实验设计与评价的视角重新温习、梳理学过的知识,既新鲜又有意义,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和高考的要求。笔者选取“化学平衡移动”来例谈如何创设情境,选择适当的素材驱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与评价,根据素养水平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实施的效果与启示。
  二、情景素材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有利于达成高三复习的高效性。高考真题及某些经典试题是重要的素材库,这些素材可以用来改编成适合相关复习课使用的试题。以下是本课例的素材选择及素材使用思路。
  素材1 经典题型(节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2Fe3 2I- [] 2Fe2 I2为可逆反应(即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设计的几种方案详见表2。
  [素材使用思路]这个素材非常简单,但是信息非常丰富,有颜色的变化,有萃取知识,有平衡移动问题,还有电化学与平衡移动知识的结合,是高中化学平衡相关知识整合的一个经典题目,适用于高三的综合复习,有利于唤醒学生化学平衡知识的相关记忆。结合实验设计与评价的教学目的,笔者把这个题目改成表格探究题,让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的原理、评价实验方案3个角度对各组实验进行点评,思维层层递进,既降低难度,又为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提供了思维模板。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认知模型,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自觉地运用已有的认知模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即“借助建构出来的模型进行学习与迁移”[3]。
  素材2 2014年广州二模33题(节选)。已知Fe3 水解而呈现黄色,以硝酸铁为研究对象制定方案,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可选择的试剂和仪器:1 mol/L硝酸、0.05 mol/L以及0.5 mol/L硝酸铁、小苏打、1 mol/L氢氧化钠、H2O、冰水、pH计等。
  [素材使用思路]这道实验探究题是半开放性实验设计题,它虽然给出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的实验目的,但是没有指定要研究哪项影响因素;虽然给出材料试剂,但是没有指定用哪种试剂。有了实验设计与评价的思维模板为抓手,学生依据材料就能完善实验方案设计。在素材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删减部分限选材料,也可以换掉部分材料,或者让学生从限选到自选逐步提升。
  素材3 2015年全国Ⅰ卷26题(节选)。实验证明: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其他文献
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经济正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转变,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投资、消费等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197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23.9%,不仅低于第二产业(占比47
[摘 要] 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现象还比较常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以鲁科版《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三个维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后,从学习素养的角度,提出了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 核心素养;学科观念;实验探
[摘 要]  “神入”历史是理性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置身于当时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学会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好地感悟历史,提高历史思维水平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  历史;思维;神入  “神入”英文为Empathy,辞典解释为移情,本来是心理学的一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主动适应网络条件下思想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坚持从干部职工队伍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网络思想工作主动权,积极搭建网络平台,探索党建工作发展的新模式。  着眼网络人气兴旺的特点,把网络建设成联系群众的“桥梁”  国家知识产权局干部职工数量已经达到11000多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80%以上。调查表明,这些青年干部职工都是“网民”。局领导敏锐地认识到,网络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领域
[摘 要]  学习共同体是1997年美国教育学家正式提出的概念。这是一种与学习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但并不同于我们熟悉的讨论式学习。它更强调每个学习者的社会角色的体验,能够更大程度上发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特质。以《葡萄月令》的课堂学习中所做的尝试来具体说明学生的个性特质在这种学习模式中的充分发展。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个性特质;发展  一、课前组建——个性特质的自我发掘  《葡萄月
6年前,人民日报头版曾报道过河南卢氏县委土坯房中办公,引发热议。6年后,人民日报记者重访卢氏县,发现卢氏县委依然坚守在土坯房中。县委书记王战方说,山区农民有的土坯房要倒了,有的还吃不上自来水,有的雨雪天只能走“水泥”路,“有钱还是要先尽着老百姓。土坯房里办公,冬暖夏凉,群众来办事,心里也平衡。所以我们既不高尚,又不窝囊。”  卢氏县委在土坯房中办公快60年了,这样的房子在那些热衷于建豪华办公楼的少
摘要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正确的分类观、元素观、微粒观等化学观念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以九年级化学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讨论了如何基于观念构建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本品质。正确的化学观念
摘要 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专业知识本位与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之间的转化,稍纵即逝,教师如何立足知识本位有效落实素养理念,是当下美术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以一节美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教学现象为例,阐述学科核心知识本位与素养教育的关系,从而强调学科教学中建立大教育观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美术;知识本位;大教育观;体验式教学  同学们,我们观察到这些花瓶的外观、色彩不一样,那再想一想,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
[摘 要] 微课作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一种新的教育资源,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是一节微观概念课,看不见、摸不着,缺少感性认识,学生难于理解。将微课技术运用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的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使微观粒子宏观化,有利于学生感知、想象和理解,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明显。  [关键词]微课运用;化学教学;原子构成  微课也称微网络课程[1],在国内
中国银联成立于2002年3月。十年间,中国银联从零起步,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银行卡组织的职能作用,有力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使中国快速发展成为全球银行卡产业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为中国银行卡业赢得了国际竞争力,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银行卡品牌。中国银联如何能够实现如此跨越式发展?未来,中国银联将如何进行二次飞跃?在两会召开期间,记者访问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