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好党史资源的对策探析

来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6827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地位不断提升.面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积极引入党史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党史知识,带给学生良好的精神熏陶,激发学生对党的深切热爱之情,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人才.具体引入方式可以采用结合党的成功经验启迪思想、基于党史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党史教育、积极组织校内校外教学实践活动等途径,让丰富的党史资源充实和活跃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地方高校课程的思政育人导向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十分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具有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与中华民族特色传承力的显著优势.采用文献综合研究法、实地调查及搜集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发现,当前此类课程存在如下问题:重视传统学科优势,忽视地方人文元素的融入;欠缺核心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针对性,过度强调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质量发展不平衡.最后,从主辅式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体验式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立体式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等方面对
培养大学生劳动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基地,所输出的人才尤其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当前,高职院校劳动精神培育面临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教育体系不完整、劳动精神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可以从构造劳动认同营造劳动精神的校园氛围,提供劳动平台促进劳动精神的实践养成,完善劳动评价推动劳动精神的机制健全三方面采取措施,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符合时代发展的劳动精神.
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是以课程思政落实为导向,以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发展为目的,开展的学习共同体建设活动,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需求.从必要性的角度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现实需求,从可行性的角度梳理当前构建学习共同体所具备的条件和优势,并结合这些分析,提出做好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顶层设计、优化学习共同体运行方式、提高学习成果转化等具体策略建议,以促进高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化教育不断推进,混合学习、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日益盛行,微课等先进的辅助教学技术和手段异军突起,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呈现方式迅速扩张和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完善、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力的提高、思政课的教学知识点适用于微课教学形式等使得高校有了开发和应用微课的条件,高校应从精选思政课微课教学主题内容、将知识点与微课教学相融合、突出思政课微课的导行作用、提升思政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入手,促进微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