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论英雄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几千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国故事。曹操和刘备两位历史主角,在最亲密的一刻,照见了彼此的内心,从此走向一生的对立。但其中的真意,却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
  青梅与煮酒,是《三国演义》中的噱头,历史上是否有过不得而知。但曹操和刘备的确是在一起饭局的时候讨论英雄的。《三国志》说:“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的注解引《华阳国志》,增添了重要的下文:“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
  看上去,历史记载和小说描写只不过是详略程度的不同,但是其间却有不可忽视的差异。小说里,曹操还说了一段著名的话:“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个定义看上去很牛,其实大为可疑。要打天下,胸怀大志本来是必要条件,如果不是抱有“大志”去努力打拼,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这个条件刘备自然是符合的,可群雄中符合的人也不少。试问袁绍、袁术、孙策等人难道没有“大志”吗?
  再说“腹有良谋”,这个玄德公很抱歉就谈不上了。到论英雄时为止,刘备打拼十几年,到头来还得依附曹操,虽然有客观条件的问题,但刘备也曾拿过一手好牌,有两个万人敌的兄弟,还占有过徐州,只是才能平庸,屡战屡敗,是难以否认的事实。反过来讲,诸葛亮、郭嘉等的确腹有良谋,又似乎不能算“英雄”。那曹操为什么说刘备是英雄?而且唯有他和自己是英雄?
  答案很简单,这个“英雄”的定义是演义所杜撰,为最后抛出“使君与操”的包袱做铺垫,文学技法上很好看,但经不住推敲。曹操这么说,是另有理由。
  从曹操的视角看,刘备虽然实力远不如自己和其他诸侯,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制造者”。他明明出身低微,却在复杂混乱的时局中日益壮大。先是得到大商人资助,拉起义兵发迹;中间丢官亡命,却又靠上了何进的势力,咸鱼翻身;此后虽然被农民军所败,但投奔公孙瓒,地位有增无减;救援陶谦,居然得到了素昧平生的陶谦的信任,当上了徐州牧,成为封疆大吏之一;后来联合他曹操,又灭了吕布;如今到了许都,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连他也不易控制了……
  为什么刘备能做到这些?从《三国演义》的小说和电视剧里怕是找不到答案。在后代的艺术形象中,刘备的成功靠的无非是两个要素:高贵的血统和仁义的精神。这符合平民社会的审美需求,但在真实的汉末乱世,这些恐怕没什么实际作用。
  但从残存的历史资料中,却依稀可以看到另一个刘备。他确实有一种特殊能力:一种极具魅力的领袖型人格,能令人衷心信任、热爱和归附。真实的刘备并不是小说中的迂腐君子,靠一场莫名其妙的结拜而发家。《先主传》中说他年轻时“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关羽和张飞就是他结交的豪侠。刘备出道时早已不是卖草鞋的摊贩,而是地方上声名赫赫的“黑道”大哥。
  刘备善于礼贤下士,《三国志》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但这种同甘共苦中仍带有领袖的尊严,譬如“怒鞭督邮”的壮举,按正史记载是刘备亲手所为,随后弃官而去,潇洒之至。如果没有一点决断的果敢,杀伐的狠辣,要折服关张赵这样的一流豪杰,是不可能的。
  刘备的这种才能,近似于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谓的“克里斯玛型权威”,是一种近乎宗教教主的气场和感染力,能令人衷心信从。依靠这样的禀赋,以后的刘备在和袁绍、刘表、孙权、刘璋等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还会多次死里逃生,遇难成祥。
  甚至曹操自己,也一度中了刘备的“克里斯玛”,对刘备非常欣赏,“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好得蜜里调油。但曹操自己也是领袖人物,很清楚刘备这种能力的危险性,这也就是谋臣劝他杀刘备而他始终踌躇不决,难以下手的原因,其论英雄之语也就带有了相爱相杀的意味。
  但曹操为什么说这句话?演义里说是存心试探,十分牵强。试想即便刘备庸碌,听到曹操把他和自己相提并论,又如何能不惊不怕?反过来说,如果刘备镇定如恒,不也证实了他的英雄之姿?既然两面说都可以,能试探出什么呢?《华阳国志》中记载了这段对话,但补充说“(曹)公亦悔失言”,大概这个念头在曹操脑海中转了太久,终于情不自禁吐露了出来。刘备嗅到了其中的危险,很快借故逃走。从此,二人一生对敌,却再也没有见过面。
  (摘自《南方周末》)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这是于敏生前的一次自白。  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在北京因病去世。  于敏,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他的故事也甚少出现在教科书和媒体上。不仅如此,他曾隐姓埋名,“隐身”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  2015年1月9日,于敏获得201
每逢G20等各国领导人聚会的重大场合,国际舆论的焦点除了峰会的议题等“硬新闻”外,各国领导人穿什么衣服、坐什么样的专机等也会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花边新闻”。尤其是一国领导人的着装,往往代表了本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普京:从“土包子”到“穿衣达人”  自称在挑选衣服时“尽量不伤脑筋”的普京,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引领俄罗斯男性的着装潮流。不过事实上,在登上总统宝座以前,普京的穿着连品位都谈不上,甚至还“有点土
拿起全部候选人的选票,走进隔间拉好帘子,从中挑出一张装入匿名信封,然后投进票箱。不可单取一张,提前暴露投谁的票。签名时还要面无表情,控制内心情绪。这是法国人讲求“低调,再低调”的选举文化。  “不投同一人,不进一家门”  一家人为投了不同人的票而反目成仇?这可不是说笑。2014年地方选举,因为儿子选择与极右翼国民阵线为伍,记者的朋友阿兰与其子断绝了父子关系。他遗憾地说,投票虽是个人行为,但是我怎能
少年时,最讨厌做课间操的是女生,做操时最喜欢偷懒应付的也是女生;成年后,拼命練瑜伽的是女人,拼命跳健身操的也是女人,拼命学减肥操的还是女人;老年后,每天起早贪黑跳广场舞的还是她们!唉……
克雷洛夫写有一篇寓言《狐狸建筑师》,讲的是一头狮子非常喜欢养鸡,但它的鸡舍建得不好,鸡总是丢。  狮子决定请最好的建筑师狐狸来建一个全新的鸡舍。狐狸愉快地答应了,把鸡舍建得很漂亮,最重要的是看起来非常牢固。獅子很满意,奖励了狐狸。  可是鸡仍然会常常丢失。  原来,狐狸就是偷鸡贼,它把鸡舍建得很牢固很严密,想偷鸡的谁也进不去,但它悄悄建了一个秘密通道,只有它自己知道。  狮子的鸡舍起不到作用,是因
韩毓海:如今整天骂制度的都是些什么人?我看主要是从制度中获得了利益的人,一是干部子弟,二是一部分官员,三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总之,越是日子过得好的人,抱怨越多,骂得越凶。他们为什么能骂?因为生活压力小,整天无所事事,他们形成了一个“精英”圈子,但这个圈子最多也只占人口总数的7%。最普通的老百姓不骂,他们占中国总人口的60%。  问:为什么从体制中获益的人,反要咒骂体制?  韩毓海:因为没搞清“我是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只带着秘书梁金泉一人前往中共中央党校,住进了五十三号楼底层。他每星期一到校,星期三晚回城,星期四早上再到校,星期六下班回城。也就是说,除了星期天之外,他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中共中央党校的工作上。  陈维仁说,胡耀邦是一个富有开拓性的人,他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工作做得富有起色。胡耀邦是老红军,一直保持着老红军艰苦朴素的本色……  胡耀邦一到中共
美國政治气候或酝酿新变化。民调显示,约55%的人在2020年大选中将不投票给特朗普。(原载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化公为私  徐骏/图
[美]刘易斯·芒福德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7月出版  本书以历史上著名思想家设计的诸多乌托邦为主线,讲述了从古希腊至1920年的人类简史。书中重点述及柏拉图的《理想国》,安德里亚的《基督城》,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大西岛》,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卡贝的《伊加利亚旅行记》,贝拉米的《回顾》,狄更斯的《艰难时世》,赫茨尔的《自由国》,威尔斯的《现代乌托邦》等。乌托邦可能永远也不会变
目前,中国企业高层所面临的困境,处在第一位的往往都是团队和人才选用难题,而其中的焦点就是合格中层的缺失,也可以说是人才的缺失。  我们从日本来切入这个话题。日本的GDP很高,国家的生产力不错,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日本有很多人才,其实不是这样的。  日本曾经制订过一个计划,要为国家引进10万名留学生。这个计划到2003年的时候完成了。在他们引进的10万名留学生中,有7万名是中国人,而这7万名中国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