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在精不在多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_cu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企业高层所面临的困境,处在第一位的往往都是团队和人才选用难题,而其中的焦点就是合格中层的缺失,也可以说是人才的缺失。
  我们从日本来切入这个话题。日本的GDP很高,国家的生产力不错,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日本有很多人才,其实不是这样的。
  日本曾经制订过一个计划,要为国家引进10万名留学生。这个计划到2003年的时候完成了。在他们引进的10万名留学生中,有7万名是中国人,而这7万名中国人中的13%后来留在日本工作了。
  幾年前,我女儿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念完博士,获得了博士学位。日本驻当地的领事馆举办了一个酒会,邀请当时毕业的博士生参加。
  在酒会上,日本领事馆的人对我女儿说了这么一番话:“余小姐,毕业后想到日本工作吗?你可以把你的履历交给我放在我们日本的网上或有关的人才资源部门吗?你在东京、大阪或北海道有认识的朋友吗?”
  我女儿对日本没有太大的兴趣,后来也没有在日本工作,可是我女儿对我说了这么一番话:“爸,我在英国毕业时没有其他国家的人跟我讲过这种话,跟我讲这种话的只有日本领事馆的官员。”
  我们也应该像日本那样“抢”人才。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认为我们国家有很多人才,我们单位里面有很多不错的中层。事实上,我们的人才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我们去挖掘,需要我们去“抢”。
  在企业中,高层在提拔中层时很容易进入误区。在很多公司中,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不会随便地增加。员工也还是那些人,中层干部却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中层会慢慢地扩张。如果多出的人都很有用也可以,但实际上很多人资质平庸,所以就出现了中层济济与平庸的现象。
  很多时候,中层干部的能力不足是高层早就知道的事。既然高层明明知道中层干部能力不足,那为什么还要提拔他呢?我的观点是,高层在提拔干部时,通常有两个毛病。第一个,喜欢提拔跟在自己左右的人。在高层身边的人,特别容易被提干,因为这些人干出来的业绩容易被看到。第二个,高层选人常带有个人喜好,于是投其所好的人就非常容易被提拔起来当中层干部。很多公司的高层都有这样的想法:尽量不用“空降兵”,这点我同意;要尽量提携底下的人,这点我也同意。可是我想提醒你,如果你的“那一整筐西瓜”都是烂的,就不要一天到晚在里面挑了,因为挑来挑去还是那些。
  我发现很多公司的高层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他总认为要让底下的干部能够为公司卖命、工作有激情,就应该尽量把底下的干部提拔起来。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对公司有汗马功劳的人,基本上都是当初创业的人,是真正打天下的那些人,后来的干部很多是搭便车的。
  调查显示,一个公司里面能够被称为人才的干部通常不超过一半。所以我认为,每个单位或公司在提拔干部的时候,应该最少要从外面挖进来1/5或1/6。因为我不太相信,你们公司“那一整筐西瓜”都是好的。
  (摘自“当当读书”)
其他文献
李鸿章在国际上曾有“中国的俾斯麦”之称,这一美誉,据美国《孟菲斯每日呼声报》(MEMPHIS DAILY APPEAL)说,来自美国前总统格兰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将军。  但不幸的是,“中国的俾斯麦”并未如普鲁士的俾斯麦那样使国家强大。  一直要等到中国惨败于日本之后的1896年,被解职的李鸿章才见到真正的俾斯麦,而且只能是一种礼节性访问和私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了。  早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这是于敏生前的一次自白。  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在北京因病去世。  于敏,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他的故事也甚少出现在教科书和媒体上。不仅如此,他曾隐姓埋名,“隐身”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  2015年1月9日,于敏获得201
每逢G20等各国领导人聚会的重大场合,国际舆论的焦点除了峰会的议题等“硬新闻”外,各国领导人穿什么衣服、坐什么样的专机等也会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花边新闻”。尤其是一国领导人的着装,往往代表了本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普京:从“土包子”到“穿衣达人”  自称在挑选衣服时“尽量不伤脑筋”的普京,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引领俄罗斯男性的着装潮流。不过事实上,在登上总统宝座以前,普京的穿着连品位都谈不上,甚至还“有点土
拿起全部候选人的选票,走进隔间拉好帘子,从中挑出一张装入匿名信封,然后投进票箱。不可单取一张,提前暴露投谁的票。签名时还要面无表情,控制内心情绪。这是法国人讲求“低调,再低调”的选举文化。  “不投同一人,不进一家门”  一家人为投了不同人的票而反目成仇?这可不是说笑。2014年地方选举,因为儿子选择与极右翼国民阵线为伍,记者的朋友阿兰与其子断绝了父子关系。他遗憾地说,投票虽是个人行为,但是我怎能
少年时,最讨厌做课间操的是女生,做操时最喜欢偷懒应付的也是女生;成年后,拼命練瑜伽的是女人,拼命跳健身操的也是女人,拼命学减肥操的还是女人;老年后,每天起早贪黑跳广场舞的还是她们!唉……
克雷洛夫写有一篇寓言《狐狸建筑师》,讲的是一头狮子非常喜欢养鸡,但它的鸡舍建得不好,鸡总是丢。  狮子决定请最好的建筑师狐狸来建一个全新的鸡舍。狐狸愉快地答应了,把鸡舍建得很漂亮,最重要的是看起来非常牢固。獅子很满意,奖励了狐狸。  可是鸡仍然会常常丢失。  原来,狐狸就是偷鸡贼,它把鸡舍建得很牢固很严密,想偷鸡的谁也进不去,但它悄悄建了一个秘密通道,只有它自己知道。  狮子的鸡舍起不到作用,是因
韩毓海:如今整天骂制度的都是些什么人?我看主要是从制度中获得了利益的人,一是干部子弟,二是一部分官员,三是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总之,越是日子过得好的人,抱怨越多,骂得越凶。他们为什么能骂?因为生活压力小,整天无所事事,他们形成了一个“精英”圈子,但这个圈子最多也只占人口总数的7%。最普通的老百姓不骂,他们占中国总人口的60%。  问:为什么从体制中获益的人,反要咒骂体制?  韩毓海:因为没搞清“我是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只带着秘书梁金泉一人前往中共中央党校,住进了五十三号楼底层。他每星期一到校,星期三晚回城,星期四早上再到校,星期六下班回城。也就是说,除了星期天之外,他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中共中央党校的工作上。  陈维仁说,胡耀邦是一个富有开拓性的人,他到哪里,就把哪里的工作做得富有起色。胡耀邦是老红军,一直保持着老红军艰苦朴素的本色……  胡耀邦一到中共
美國政治气候或酝酿新变化。民调显示,约55%的人在2020年大选中将不投票给特朗普。(原载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化公为私  徐骏/图
[美]刘易斯·芒福德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7月出版  本书以历史上著名思想家设计的诸多乌托邦为主线,讲述了从古希腊至1920年的人类简史。书中重点述及柏拉图的《理想国》,安德里亚的《基督城》,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大西岛》,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卡贝的《伊加利亚旅行记》,贝拉米的《回顾》,狄更斯的《艰难时世》,赫茨尔的《自由国》,威尔斯的《现代乌托邦》等。乌托邦可能永远也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