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问的法国“禁忌”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起全部候选人的选票,走进隔间拉好帘子,从中挑出一张装入匿名信封,然后投进票箱。不可单取一张,提前暴露投谁的票。签名时还要面无表情,控制内心情绪。这是法国人讲求“低调,再低调”的选举文化。
  “不投同一人,不进一家门”
  一家人为投了不同人的票而反目成仇?这可不是说笑。2014年地方选举,因为儿子选择与极右翼国民阵线为伍,记者的朋友阿兰与其子断绝了父子关系。他遗憾地说,投票虽是个人行为,但是我怎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投奔勒庞?尼古拉和艾米莉相恋两年多,一次吃着早餐听广播,他发觉艾米莉竟是极左政党的拥护者。一怒之下,尼古拉让女友打包回家……
  担心遭到至亲之人的“政治背叛”,法国人一生都在未雨绸缪。法式家教中的一个重头戏就是培养孩子的政治观。从小启蒙,灌输正确价值导向,让子女一点点变成“根正苗红”的家族接班人。要是哪家孩子因选举和长辈对立,那绝对是对家庭的一大羞辱。等到儿女长大开启恋情、组建家庭时,他们也喜欢先搞清楚对象的政治倾向,这甚至比星座血型配对更重要。法國人称此为“扫雷”,70%的已婚者认为要在婚前扫除最危险的“雷”。在他们的爱情观里,夫妇在选举上不同心,爱情就缺乏保险。真可谓“不投同一人,不进一家门”。
  大选是职场“危险话题”
  政选不光破坏家庭关系,还常是职场和官场的“终结者”。工作间隙跟同事聊大选情势,是法律赋予员工的言论权。不过30%的人认为这是个“危险话题”,领导尤其担忧谈这会分裂团队、降低效率。法律规定,鼓动同事接受某政见可面临3年监禁和高额罚款。消防员因为24小时待命,可能憋不住说出选举投票意向,在法國算是一个特例职业。职场菜鸟容易掉进招聘政治陷阱,支持某行业、老板不看好的政客都可能被毙。劳资专家特意支招如何识别面试中隐藏的政治题,用“您会因为我的选举意向而忽略我的能力吗”等回答巧妙提醒招聘者涉嫌歧视。他们制作的模拟视频成为求职者点击的热门。
  法国大选制度实名公布为政客取得选举资格而签名的市长身份,有人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布赞西市长回忆说,2007年因为勒庞,市政厅被人喷上了“排外刽子手”的涂鸦,一年内没市民跟他打招呼,施政举步维艰。布拉巴萨格市长也因支持勒庞受到各种侮辱威胁,次年被愤怒的选民拉下马。
  不可说破的神秘“禁忌”
  1792年法国首次实现全民选举,至今已225年。中途虽有间断,但有力塑造了法国人热衷政治的性格。主张言论自由却为抒发一己政见而陷入婚姻危机或者丢掉饭碗,虽难以置信却有数据佐证。《费加罗报》称,80%的法国人在约会初始避谈大选,43%的人不在工作中聊政治。因为政治,还有30%的人与家人闹矛盾,4%的人和亲人完全决裂。
  研究了30年人际关系的碧斯教授认为,支持极端候选人容易招来“素质太低,不明是非”的批评。各候选人政纲不同,不管谁上台,维护己方价值和利益势必导致另一方受损。每个人都怕遭到道德审判,怕因“投错票”而被贴上“损人利己”的标签。避免纷争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所以,除了铁杆政粉之外,法国人可以倡言工资、宗教甚至性取向,唯独“投谁的票”变成无人触碰的“禁忌”。碧斯说,投票日正赶上她出差,她特意写下委托书让好友代投。好友确定她不投勒庞的票才接受委托,因为她“宁愿牺牲友谊也无法为朋友代投勒庞”。大选期间,法国媒体特意提醒法国人当心“祸从口出”:若不愿落得子散妻离,就不要说破“投票禁忌”!
  (摘自《环球时报》)
其他文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受到《华盛顿条约》限制,十几年没有对外采取特别大的军事行动。1923年突然发生了关东大地震,日本损失90亿日元,用了4年才恢复受重创的经济。紧接着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出现,日本依赖出口的经济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两年间出口竟下降76%,进口又下降71%,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三分之一,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侵略的红利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在世界列
当我车上装的GPS第一次问我,是选最短的那条路还是最快的那条路时,我被弄糊涂了。它俩难道不是一回事儿吗?我想。   当然了,它的意思是说,有时候一段要绕着走10公里的高速路可能要开10分钟,而一条只有5公里的小路却得开上半个小时。  不幸的是,商场上没有能够清楚勘察前路的GPS,但经过多年的历练之后我学到了一点:最快的路很少是最好的。   当你正努力创立一家新公司、创造一款新产品时,着急忙慌地把产
如果清朝的皇帝们聚在一块儿玩“扮猪吃老虎”的游戏,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乾隆。根据统计,乾隆年间,全国大约有两万名文官,七万名武官,面对如此庞大的官僚队伍,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皇帝”还是有办法把每一个臣子都牢牢捏在手里。初登皇位的“傻白甜”  和不苟言笑的“工作狂”父亲比起来,初登皇位的乾隆真是太良善了。他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脸上常带着笑。  一开始,乾隆并不急着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而是非常尊敬雍正留
大漠边上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栽了一株玫瑰。栽种时这株玫瑰还是幼苗,没开过花。花园主人一直期待着这株玫瑰能早日开花,但却一直未能如愿。于是主人问玫瑰为什么不开花。  “我为什么不开花?”那株玫瑰很吃惊,反问主人,“我为什么要开花呢?你看看周围,什么也没开花啊。那些像我一样的骆驼刺也一株没开啊。”  “可你不是骆驼刺。”  “我怎么不是骆驼刺呢?我和它们一样,也满身是刺。”玫瑰回答。  “不对,你是玫
法律苛刻规则“残忍”  商鞅自从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后,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和十九年(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其中的连坐制有很大的争议。他制定的法律非常严苛,规则有些“残忍”。商鞅一派法家认为要使君主政权达到“
一个老爷爷搭讪老太太:“你这个发型真好看,在哪里剪的?”老太太瞬间扯下她的头发:“你的才是捡的,我这是买的!”
近年来,内坑镇着力传承红色基因,采用“党建7 ”新做法,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创新推动基层党建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强、富、美、和、安”乡村振兴战略。  村两委积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村级财务支出管理、村级报账审核等监督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村级“三资”管理监督体系,确保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  一、党建 多维教学,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一方面,在泉州理工学院建设党性理论教育培训基地,突出
李鸿章在国际上曾有“中国的俾斯麦”之称,这一美誉,据美国《孟菲斯每日呼声报》(MEMPHIS DAILY APPEAL)说,来自美国前总统格兰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将军。  但不幸的是,“中国的俾斯麦”并未如普鲁士的俾斯麦那样使国家强大。  一直要等到中国惨败于日本之后的1896年,被解职的李鸿章才见到真正的俾斯麦,而且只能是一种礼节性访问和私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了。  早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这是于敏生前的一次自白。  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在北京因病去世。  于敏,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他的故事也甚少出现在教科书和媒体上。不仅如此,他曾隐姓埋名,“隐身”长达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  2015年1月9日,于敏获得201
每逢G20等各国领导人聚会的重大场合,国际舆论的焦点除了峰会的议题等“硬新闻”外,各国领导人穿什么衣服、坐什么样的专机等也会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花边新闻”。尤其是一国领导人的着装,往往代表了本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普京:从“土包子”到“穿衣达人”  自称在挑选衣服时“尽量不伤脑筋”的普京,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引领俄罗斯男性的着装潮流。不过事实上,在登上总统宝座以前,普京的穿着连品位都谈不上,甚至还“有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