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从细节入手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学校的首要工作,这一点在基础教育界早已达成共识。绝大多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实施德育。但必须承认的是,德育缺乏实效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实际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德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基于生活德育的理念,我们倡导“在生活中发现德育细节,通过细节改进提升德育实效”的研究方式,通过校本研究改进德育工作。在2009-2010学年,我们对学校升旗活动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改进,从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
  一、升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除每日升降国旗之外,我校坚持每周举行一次大型升旗活动,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途径。从2005年创建德育示范校时我校就建立了一套升旗活动规范,由各个年级和班级轮流主持每周升旗仪式。在升旗活动上,值周班级的班主任要发表“国旗下的讲话”,上周值周干部要对全校文明班评比情况进行总结和表彰。应该说,这些活动程序已经基本固定下来,成为学校的常规性活动之一。但是,在学校组织的多次德育座谈中,有些教师和学生提出升旗仪式比较乏味,教育意义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于是,在“塔里木油田职工子女教育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采用观察法对升旗活动的各个程序和细节进行了细致记录和深入分析,发现存在以下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升旗仪式不够严肃和规范
  我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由经过挑选的、学习过管乐演奏的中学生组成。每月第一次升旗仪式都由他们负责。他们动作整齐,口号嘹亮,已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其余几周的升旗仪式由值周班级的学生进行,升旗仪式中出现一些细节性问题。主要包括:(1)升旗手的升旗速度把握不好,有时候国歌放完了国旗却没有升上去。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中会传出或大或小的嘘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升旗仪式的严肃性。(2)唱国歌的时候,有的班级学生不认真参与,通常是中学生的声音小于小学生。
  (二)文明礼仪体现不够
  应该说,经过长期的文明规范教育,我校师生都懂得要举止文明,合乎礼仪。但具体到升旗活动中,我们却发现多处细节暴露出文明礼仪上的缺失。主要有:(1)无论是学生主持人,还是教师发言人,都出现过没有在开始发言时对大家表示问候的情况。(2)很多发言人在讲话完毕后没有感谢参与者的倾听。(3)有的学校领导在颁发“流动红旗”后没有对获奖班级表示祝贺。(4)当主持人提议所有学生向老师鞠躬行礼,并大声说“老师,辛苦了”之后,再提议教师还礼,有人提出这种做法可能会对师道尊严构成不良影响。
  (三)值周班主任的工作亟待改进
  值周班主任在升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他们的工作中存在着两个普遍性的问题。其一是值周班主任介绍升旗手时通常是向参与者大声朗诵一下该生的综合评语,一般都是“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品学兼优”之类的套话;其二是值周班主任在做“国旗下讲话”时通常脱离学生生活,空洞的说教比较多,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四)值周干部工作总结批评多,表扬少
  值周干部在巡视学校时,必然会发现各班在文明班创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了促进每个班级不断进步,在班级之间建立“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升旗活动中有所褒贬是应该的。但当我们从学生的视角来分析值周总结时,发现值周教师通常把重点放在各班的不足上,有时候还点名批评,造成有的班级之间出现了不当竞争问题,有的班级还出现了“破罐子破摔”现象。
  二、升旗活动在细节中不断改进
  问题是改进的起点。通过细节分析,我们已经找到升旗活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于是,我们组织了几次德育座谈会,通过头脑风暴和意见咨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已付诸行动,初见成效。这些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升旗规范指导
  升旗仪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参与升旗,面对国旗行礼是爱国的表现。我们在各个年级组织了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学习国旗法,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特别是在行动中体现爱国情怀。在教育的同时,我们也明确提出行为上的要求,包括所有师生在升旗仪式上保持认真严肃,大声唱诵国歌,同时,即便在非周一时间,只要听见国歌响起,都立定面向国旗方向行礼,使学生时刻把爱国主义放在心中,体现在行动中。此外,我们还安排学校升旗仪仗队对各班升旗手进行细致指导,使他们的升旗动作更加规范到位,提高升旗速度的准确性,有效减少了失误的出现。
  (二)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首先,我们组织所有教师学习、分析了升旗仪式中的礼仪问题,要求教师在升旗活动及各种场合做到文明有礼,同时指导学生也积极践行。目前,我校已学习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经验,学生见到老师,无论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都“止步立定”、“鞠躬问好”。对于升旗活动中的教师还礼,我们去掉了主持人提议,而是全体教师自觉向学生还礼,而且我们明确规定,学生鞠躬行礼时身体向前倾斜45度角,而老师鞠躬还礼是身体向前倾斜15度角,以显示教师的师道尊严,让学生养成师生有别、尊师重教的意识。
  (三)值周班主任的工作贯穿生活德育理念
  生活德育要求德育活动要从生活中出发,在生活中进行,以改善生活为目的。针对当前德育活动形式主义突出,空洞说教居多的现象,我们对值周班主任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改进。主要改进包括:(1)值周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德育要求选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比如“感恩父亲”、“石油环保”或“爱护教室卫生”。一旦主题确定,后面的各项工作都紧密围绕着主题进行。比如,升旗手的选择不再是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而是选择在这一主题中表现突出或特别的学生。(2)值周班主任在介绍升旗手时不再念评语,而是结合主题来介绍升旗手,比如,第一位升旗手是张力同学,他不仅学习认真,最重要的是他懂得感恩父亲。通过升旗手的平凡事迹来教育更多的学生。(3)值周班主任“国旗下讲话”戒除空话套话,从身边选材,提倡讲故事,从而使德育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
  (四)指导值周干部改进总结发言
  一般认为,正面引导比反面批评的德育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对值周干部的总结发言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1)值周老师发言以正面为主,说说值周过程中发现的“令我感动的事”,或“同学们进步最大的地方”,然后才有所侧重地指出几个问题,一般情况都不点名批评。(2)值周老师在总结中不仅指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及时进行解释和说服教育,正面提出行动建议。(3)值周中发现的多数问题,可以反映在检查公告栏上,也可以用文字直接传达给有关班级,不用在大会上宣讲。
  三、升旗活动改进的经验与反思
  经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改进,我校升旗活动的效果已有了积极的转变。在学生方面,学生们在校内外见到老师都能做到“止步立定”、“鞠躬行礼”,在每日升国旗时听到国歌声都立定行礼,在升旗活动中保持安静。相对而言,教师们的转变要略显慢一点,有的教师在“国旗下讲话”中仍然会讲些假大空的道理,有的值周干部也偶尔会在总结发言中批评多于表扬,这可能与教师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德育观念有关。必须承认,教师观念及行为的彻底转变,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需要不懈的努力。
  对转变的过程进行反思,我们发现,生活德育的理念应该成为指导学校德育改进的指导方针,必须将德育与学生们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和主题,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来传播。同时,德育活动必须关注细节,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和改进德育。可以说,升旗活动的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30分钟左右,但我们却从中发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问题,大到教师“国旗下讲话”没有贯穿生活德育理念,小到发言人在发言之前没有向参与者问好等。让我们将德育落实在细节中,如春雨润物般教育我们的学生。
  
  【殷景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石油一中副书记】
  
  责任编辑/赵煦
  
其他文献
今年5月18日,教育部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了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协议,部省合力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力打造苏南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镇江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格精神的生长。卢梭提出的“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
摘 要 针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将学校德育置于整个教育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系统考虑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客观、准确、合理判断和评价学校德育,创新学校德育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构建和谐的德育生态环境。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生态环境;理论反思  作者简介 李小鲁,广东省教育厅原巡视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张茂聪  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50014    (一)选题意义    在厘清网络文化本质特点的前提下,一方面,探索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道德的重建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完善,推动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立足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优势,从学校教育与网络文化的视角破解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生活实际、
六年的小学生活要留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但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为此,学校把“习惯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提出了“六年奠基一生,习惯成就未来”的教育目标。  认知,好习惯的开端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行为的准绳。因此,实施习惯教育,我们首先从“认知”内容入手。学校选派班主
如果以下这些问题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  ○为什么DVD和CD的尺寸一样大,但是DVD包装盒却比CD包装盒要大得多?  ○为什么很多电脑制造商会免费提供市场价超过电脑本身价格的软件?  ○为什么购买一款手机的价格不那么贵,而为这款手机购买额外一块电池却非常贵?  ○为什么女模特的收入要比男模特的收入高?  ○为什么收入高的人要比收入一般的人的工资涨得快?  ○为什么不少快餐店承诺,要是你付钱的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能力为重”的战略主题,高中阶段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市于2011年出台了《大连市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在普通高中实施优质特色发展工程。其核心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围绕这个目标,近年来,我们不断丰富和探索教育手段,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主线,构建促进学生能
尽管911是保时捷最经典的车型,但在我看来,矮小精悍的Cayman才深得保时捷的精髓。从外表看来,保时捷718 Cayman S与老款Cayman S并没有太多区别,所有经典的细节都得到了保留,流畅的线条中找不到一丝的“赘肉”。复杂但却并不夸张的空气动力套件可以时刻保持下压力,当然,你还可以升起尾翼进一步增加下压力。  内饰的布局依然很简单,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不想让驾驶者将过多的精力分散。中控台上
按照“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的说法,“‘金砖国家’的基调就是这个时代的基调”。“金砖五国”拥有了世界领土的30%,代表了世界人口的43%,占据了全球GDP的18%。拟议中的“金砖银行”,已被设想成用来平衡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信贷机构的一股力量。“金砖国家”正在使这个世界变得看起来不一样。  在世人越来越关注“金砖国家”崛起的同时,“金砖国家”内部的比较、追赶也在加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
摘 要:学习障碍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发展性障碍。从狭义来看,学习障碍也是病,至少是一种心理疾病。学习障碍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还会对学生身心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会导致学生自杀。对学习障碍应早诊断、早干预。可以运用“温情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关 键 词:学习障碍;学习困难;诊断与干预  作者简介:张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官群,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如果说主题教育是学生成人的阳光与雨露,那么主题实践便是他们成人的沃土与蓝天。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的学子,正是在常态化、多样化、趣味化的主题实践之中,播下美行的种子,收获美习与美德的花果。  我们本着教育性、实效性,主题化、操行化、渐进互补的德育理念,构建实施了七个方面的主题实践活动。一次实践就是一次操行,一次习得,一次播种。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让学生的美好德行得以扎根。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