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为主线构建学生能力培养体系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888t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能力为重”的战略主题,高中阶段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市于2011年出台了《大连市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在普通高中实施优质特色发展工程。其核心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围绕这个目标,近年来,我们不断丰富和探索教育手段,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主线,构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育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管理与指导,
  促进学生社团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社团活动在校园生活中逐步显示出巨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社团活动是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手段。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据统计,我市普通高中现有学生社团1200多个。为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在2009年我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中学生社团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指出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途径和保障措施,使社团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一是引导社团科学健康发展,突出“五个结合”。社团活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扩展思想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培养奉献精神,增强职业体验;社团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实现社团活动与学科教学互相促进,延伸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激发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和研究的积极性;社团活动与文体活动相结合,促进学校艺术体育工作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特长技能。
  二是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强化“四个素质”。学生社团骨干队伍是社团活动开展的组织保证。我们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强调社团骨干队伍注重四方面素质: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特长突出、组织能力强。
  三是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指导,实行“双重导师”。学校设有中层干部全面负责管理,在学生社团的指导方面,我们要求学校实行“双重导师”指导制度,也就是指导教师要发挥业务指导和思想教育的双重功能。社团建设强调学生自主,但不等于放任,强调个性,但不等于任性,使社团思想教育和专业提升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四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做好“一项评比”。为了规范和引导我市普通高中学生社团的发展,提升社团活动质量,我市建立起高中优秀学生社团评比制度,设立了专项奖励资金。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高中学生社团工作蓬勃发展,态势喜人。
  一是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很多学校都成立了社团联盟或社团联合会,搭建起了团委与学生社团沟通的桥梁。绝大多数学校都制定了社团管理章程,建立了社团申报制度、活动制度和评优制度等,确保了社团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如旅顺中学学生依据《旅顺中学社团章程》,新社团成立按照学生自主申报、自主招收成员、学校审核等步骤,把学校组建社团让学生选择的一般做法变成学生自己创建社团争取学校准许的形式。
  二是社团活动彰显了办学特色。很多学校通过学生社团活动体现学校特色,如大连24中、大连开发区1中都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大连8中创造条件,设专项经费,满足科技类学生社团发展需求,社团承担起全校科普教育职能,有力地推动了8中科技特色的发展;普兰店2中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覆盖面,形成了“体验式”教育的办学特色。
  三是社团工作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视,学校在社团建设方面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大连2中承担了国家级课题“普通高中以学生社团活动促学生特长发展的实践研究”,有的学校提出建设精品社团和打造品牌活动的工作目标,很多学校进行了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这些研究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社团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是社团活动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近年来,我市学生社团十分活跃,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很多社团走向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大连1中、2中、8中、11中等学校的义工站、志愿者协会、环保社团等常年活跃在火车站、超市进行便民服务,或者利用节假日进行城市环境清理、扶老助残等义务劳动;大连1中、16中、48中等学校的英语社团长期担任针对外籍游客的义务翻译、讲解员等工作;大连1中、8中、11中、24中的模拟联合国社团已走出国门,与国外高中生进行交流。
  二、深化培养方式改革,
  构建学生能力培养体系
  在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同时,我市还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措施与学生社团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学生能力培养体系。
  一是建立制度,强化对学生发展的指导。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我市制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提出并要求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课程、建立导师制、社团活动、依托家长和社会教育资源等途径,对学生的理想、学业、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有层次地指导,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如大连24中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成立“家长职业联盟”,由家长给学生们讲解职业特点,分享人生经验;大连11中开设“生涯发展指导类课程”和“生活技能指导类课程”,引领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现状,让学生学会理智选择。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我们研制了普通高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与措施。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思维、表达、操作、应用、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经过探索和实践,已涌现出以大连2中为代表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的“四五一”课堂教学模式,大连保税区1中为代表的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EEPO教学模式,这些模式都促进了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实现了学生能力发展主阵地的作用。   三是创新教育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我市创造性地组建了“普通高中创新实践学校”,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体验感受、实验创新等教学环境。每年组织全市高中学生利用4天时间进行通用技术七个选修模块、机器人项目、百家讲坛、拓展训练和生存教育等学习实践,让学生参与动手、大胆想象、敢于求异,多表现、多体验、多发表意见,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延伸学校功能。
  三、搭建能力展示平台,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锻炼学生能力,进一步引导各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评比展示活动,为学生能力展示、提升搭建平台。
  一是举办高中优秀学生社团评比展示活动。我们先后组织获奖代表社团进行展示,并做经验交流,每两年一次。
  二是举办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展示活动。截至目前,已进行五届,共有400多个研究性学习成果参评,近300个成果、2400多名学生获奖。
  三是举办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大赛。综合素质大赛是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史上的一次大规模、高水平的学生综合能力展示。大赛分为中文演讲、英文演讲、知识竞答、主题辩论、才艺展示五个单项比赛,学校组队参赛,每位选手都要参加五个项目的比赛,各项成绩累计产生综合素质奖和团体奖,各单项一等奖中的优秀选手参加决赛。
  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及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近年来在国内外举办的科技类、学科类、艺术类等各种赛事中,我市学生成绩优异。大连8中以机器人社团为班底的学校代表队已经完美实现机器人世界杯赛3连冠,全国比赛4连冠;大连1中、13中科技社团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屡次获奖;大连8中、24中、育明高中的科技社团、创新发明社团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近几年已揽获57个奖项;大连开发区1中、大连48中的舞蹈社团、合唱社团获全国比赛一等奖;我市享受全国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数量逐年上升,2013年达到1177人,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高校的充分肯定。
  我市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主线,全面构建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引导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台建梯,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程 曦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空前丰富。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处于激烈转型期的社会的总体道德水平似乎与这般巨大成就并不相符。当道德要求和行为主体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往往不去做道德所要求做的事情,甚至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这显然有悖于道德合理性,也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见义勇为
对于一所学校、一位教师而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上读书,就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近年来,涿州市实验中学以“教育,因阅读而美丽”为主题,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漫步校园,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会让你强烈地感受到典雅厚重的文化气息充溢在校园,令人神清气爽,内心宁静澄明。  开展书香校园建设,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上高雅的底色,以高远的目光引领师生的成长,是实验中学
“为什么我的两鬓满是秋霜?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李世华对教育的大爱,源于对教育“谋事一盘棋”的智慧;源于对人民群众的“无限责任”;源于对教育母亲般的爱抚,双手却比母亲更加厚实;源于既有将军的运筹帷幄,又有士兵的勤奋与勇敢;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  中国德育:李局长,您好。有人说您是教育界的“另类”,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李世华:我是一个有教育理想的人。对教育我情有独钟,对玉溪教育的
两千多年前,淮安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地,南北气候和文化在这里融合,京杭大运河宛若玉带从这里迤逦穿越,千里古淮河滋养着这片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博大包容、和谐融通的文化血脉延续至今。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在阳光、雨露、适宜的气候、温度和土壤等条件下,这种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然生长”,是通过自身生命的作用而实现的。亚里士多德对此也有解释,自己如此的事物,或自然而然的事物,其存在的根据、发展的动因必定是内在的,因
国产奥迪Q38于2013年4月上市。该车出自大众PQ35平台,配备了发动机起停系统、坡道起步辅助系统等先进设施。动力方面,该车型搭载了与进口车型相同的发动机。35 TFSI系列的最大功率为125 kW,峰值扭矩为280N·m;40 TFSt系列的最大功率为147kW,最大扭矩为300N·m。与之相配的。依然是7挡双离合变速器。为使广大读者尽快了解该车的具体情况,在此选择了35TFSI发动机控制系统
今年5月18日,教育部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了共建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协议,部省合力推进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力打造苏南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镇江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格精神的生长。卢梭提出的“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
摘 要 针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将学校德育置于整个教育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系统考虑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客观、准确、合理判断和评价学校德育,创新学校德育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构建和谐的德育生态环境。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生态环境;理论反思  作者简介 李小鲁,广东省教育厅原巡视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负责人:张茂聪  工作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50014    (一)选题意义    在厘清网络文化本质特点的前提下,一方面,探索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道德的重建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完善,推动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立足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优势,从学校教育与网络文化的视角破解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生活实际、
六年的小学生活要留给孩子的东西太多,但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为此,学校把“习惯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提出了“六年奠基一生,习惯成就未来”的教育目标。  认知,好习惯的开端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行为的准绳。因此,实施习惯教育,我们首先从“认知”内容入手。学校选派班主
如果以下这些问题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  ○为什么DVD和CD的尺寸一样大,但是DVD包装盒却比CD包装盒要大得多?  ○为什么很多电脑制造商会免费提供市场价超过电脑本身价格的软件?  ○为什么购买一款手机的价格不那么贵,而为这款手机购买额外一块电池却非常贵?  ○为什么女模特的收入要比男模特的收入高?  ○为什么收入高的人要比收入一般的人的工资涨得快?  ○为什么不少快餐店承诺,要是你付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