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导向的文言文教学探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n_830511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典范,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加语言储备,也可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了解祖国的发展历史,在古人智慧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创新文言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主体,通过课堂模式的优化进行。为此,本文结合文言文教学实践作简要分析。
  一、以读为基础,引导学生多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以同桌为一组,相互朗读、倾听、纠错。教师结合学生读的情况,请学生示范朗读并进行指导。如《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可,可以。以,凭借。即“可以之一战”意为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故而要在“可”和“以”之间断开。学生读熟了文本则可引导学生边读边翻译,基本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
  在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能读准确。如《鱼,我所欲也》中对“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中的“箪、羹、弗”等字,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提前查阅并读出其音,尤其是通假字和古今字,要让学生在读准的同时辨析意义。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其次,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翻译,利用工具书,引导学生和同伴展开初步交流,把握文言文的基本含义。
  二、以说为手段,引导学生多表达
  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有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树立服务意识,多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文言知识的构建过程。
  首先,在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探究前,可利用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表达活动。如《岳阳楼记》中,图片展示岳阳楼,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对岳阳楼的认识,然后再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学生对岳阳楼景色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又如《鱼,我所欲也》中先以“鱼和熊掌是否能兼得”引导小组学生展开辩论,再过渡到对庄子言论的探究,更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
  其次,对于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翻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内容,在交流中生成感悟。如《出师表》中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引导学生围绕“先帝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而展开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当时的局势。
  三、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多交流
  以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文言文学习,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思考,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内容、理解内涵。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问题而组织小组学生进行探讨。如在《出师表》教学第一段中当时不利的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提出了什么建议?(开张圣听)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层逐句对文本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点拨,让学生能知其所以然。
  在小组合作中,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要适时给予补充,引导学生归纳。如《醉翁亭记》中“也”语气不尽相同,但大致却可表陈述、肯定和感叹,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并翻译,然后交流“也”的用法,教师再归纳。如陈述:“环滁皆山也。琅琊也。”如肯定:“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尤其是针对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和虚词的应用,要注重采用精讲的方式提出来进行点拨。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和“吾与城北徐公孰美?”两句进行辩析。
  四、以练习为辅助,引导学生多应用
  文言文教学中的课后练习,不仅形式要多样化,还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要让学生有练习的興趣,能在主动参与练习中获得巩固。在练习方式上,要以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的翻译巩固为例,如《送东阳马生序》学习后对“余幼时即嗜学”“弗之怠”“硕师”“先达”“未尝稍降辞色”等词或句子的巩固,可根据小组学生的分组情况而展开小组间的互问互答竞赛并积累小组分。又如,在文言文的记忆和背诵过程中,一是可采用小组竞赛方式进行,二是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采用的方法。
  同时,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应用书面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差异性,采用分层练习的方式进行。如《出师表》文章较长,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要完成翻译很困难,故而在练习中要求分段进行,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在练习的题量上要控制。如对基础差的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只要求完成基本的词汇或短语翻译即可。而对基础稍好的学生,则要拓展到整个文言文本。这样具有区别性的练习才能让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发展。
  立足于学生主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紧密围绕读、说、议、练而展开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表现中体会,在交流中理解,在练习中巩固,多管齐下,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文言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星初级中学(226112)
其他文献
语文教育不仅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转换信息的能力,使用已知条件对未知内容进行文本表达和逻辑描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文的思辨性阅读就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具有思辨性思维的人可以理性地区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且不会轻易被表面信息欺骗。因此,思辨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地思考和区分真假信息,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一
给出由传递性产生初值敏感及混沌的几个充分条件。
个性化阅读必须要有个性化的下锅的“米”。进入高二后,学生手中的阅读材料很丰富,《作文与考试》《第一时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材料贴近高考,贴近现实,学生能从中感受高考作文的多姿多彩、现实的五彩斑斓,但如果让学生的头脑中多些历史的厚重不更好吗?那一定是锦上添花!于是,我就从《追问大历史》中摘取文章,读完《赵氏孤儿》学生能触摸到古人身上的义薄云天,读完《萧规曹随》学生能思考到一种体制的传承,能思
提问策略是师生互动的体现之一,在应用提问策略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问题。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了解具体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教师的思路,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难度,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在具体的应用时,既可以将之应用到课堂导入环节,也可以应用到实际的知识讲解过程中。  一、注重问题的层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学生所学的语文教材为基础,根据所学的文章与之相关的课外文章引入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阅读大量有关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善于通过以下四大策略进行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化。  一、引导搜集材料,激发主题阅读兴趣  主题阅读相比较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古今优秀诗文136篇,其中古诗116篇,学习这些诗歌,对于陶冶学生的性情,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味的熏陶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首短诗,可讲的不过一二处,不必面面俱到逐字逐句讲解,只有把可讲之处讲清楚了,使学生有了真实的收获,他们学诗歌的兴味才能增浓。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教材、教师的三边互动活动,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不同车道配置、信号配时和直左交通量的情况下,将两种研究共用左转车道通行能力的方法(即1994<美国通行能力手册>和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
课堂教学观察表明,农村学生对作文普遍表现出“畏惧”和“厌烦”情绪,作文中存在“言之无物、言之无序”的现象,这也使其作文水平一直“彷徨不前”。针对农村学生的语文作文指导,应从农村学生语言发展规律、潜能发展与创造精神、学习与生活环境等方面加强教学,构建符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体系,渐次提升写作能力。  一、写前指导  “命题”是写前指导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教师要先将作文题目或命题范围告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初中作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提倡开放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作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发现,“改写”作为作文教学的一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弥补初中生生活经验不足、素材积累不够的缺点,值得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实践运用。  一、挖掘潜藏的作文教学资源  1.阅读文本   阅读与写作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因此阅读文本成为作文教学中“改写”的重要教
职高学生学习基础介于其他重点高中和职专生之间。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此,在学习方面也要有一套与众不同、量身打造、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可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笔者以语文学科为例,进行学法探讨。   一、端正学习态度是首当其冲的关键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虽有较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但并未端正学习态度。认为语文课不过随意听听、随手画画、读读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