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浅析“龙”的英汉互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浅析“龙”的英汉互译问题。在把“龙”翻译成英语或者把“dragon”翻译成汉语时,译者往往处于一个很窘迫的境地,因为“龙”和“dragon”不是相对应的范畴和概念。根据认知范畴化理论,“龙”与“dragon”这两个范畴是完全不同的,其象征意义也不同。因此,作者认为直接用“龙”和“dragon”进行英汉互译是不恰当的。
  【关键词】龙 认知范畴化 象征意义 英汉互译
  一、引言
  作为一个神圣的图腾,龙是中国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除了代表着权势、尊贵和成功之外,还意味着出类拔萃,不同凡俗。虽然龙在远东地区一般都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龙是邪恶的代表。东西方关于“龙”的概念是不同的,东、西方的“龙”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二、认知语言学与认知范畴化理论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语言的形式、意义及其规律都是人们对世界及相关经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结果。通过体验外界事物或者与外界事物互动,人会识别出外界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据此对其进行切分,从而对外界事体进行对比、主观概括、归类等认知活动,这就是对外界事物的范畴化。概念是范畴化的结果,概念对应于范畴,同时意义也在范畴和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產生。
  三、龙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人们对于“龙”的理解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形象差异和象征差异两个方面。中国古人通过结合驼、鹿、兔、蛇、虎等动物以及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从而产生了龙这种神物。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既是自然的化身,还是祥瑞的符号。在西方文化中,龙被描述为一种巨型的喷火怪兽,异常凶猛,极具破坏力,因此为人惧怕。西方的龙多半扮演着恐怖贪婪的角色,成为传奇故事中最邪恶的动物。
  四、中西文化的认知范畴化与“龙”的英汉互译
  对于中国人来说,龙是含有特殊意义的一种情结和符号,而在西方人眼里,龙是一种邪恶的象征。为什么中西方的“龙”文化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应该是因为中西方人民对“龙”进行了不同的范畴化。
  1.认知范畴化与中西方的“龙”文化差异。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词的形成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进行范畴化的体现。认知范畴(cognitive category) 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作为认知概念储存于人们的大脑中,语义词就是其外部表现。人们首先通过感知和感觉认识事物,有了对事物的体验之后将这种体验化为范畴,这个过程叫范畴化。范畴化就是把通过体验获得的概念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认知过程,或者说是用语言形式把体验变成概念的过程。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对龙这个形象的认知会有所偏差。
  2.认知角度下“龙”的英汉互译。因为龙与“dragon”在外形上的某种相似,一直以来在我国出版的英汉词典及汉英词典里,龙与“dragon”一直是一对对应词。龙译成“dragon”很明显是一种直译。通过考证,我们发现龙与“dragon”虽然存在着某一方面的形似,但是两者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是完全相反的。首先引起争议的就是亚洲四小龙的英译。按照直译,应译成“the four dragons of Asia”,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龙和“dragon”之间截然对立的差异,把龙译成“dragon”显然是错误的,因此通常译为“the four tigers of Asia”。原因是,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隐含贬义,而“tiger”在英语文化里的意象是积极正面的,西方人更容易接受这样的翻译。
  同样,如果把英语中的“dragon”直译为“龙”,也会引起汉语读者的误解。例如:Sometimes a person who presents himself as kind and gentle can in private turn out to be a dragon,who breathes fire. (有时,有的人在公开场合显得和蔼可亲,温文尔雅,但私下里却象个凶神恶煞。)如果把“a dragon,who breathes fire”译为“喷火的龙”,恐怕会使读者莫名其妙。因此应对原文的形象进行转换,译成“凶神恶煞”,这更易为汉语读者接受。
  五、小结
  本文从认知范畴化的视角论证了直接借用英语中“dragon”一词来翻译汉字“龙”的不合理性。中华民族和英语民族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背景和社会历史进程决定了其各自认知主体对其特有的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也决定了其各自独特的认知角度。“龙”和“dragon”的范畴是完全不同的,笔者认为是不能互译的。
  参考文献:
  [1]Evans,V.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国际化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加快,而英语在世界各国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教育也开始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小学阶段是接触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学生正式接触英语的初始阶段。而且,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传授文化知识,也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文中,就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
【摘要】近年来,英语教育对于儿童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我们在少儿英语教育方面有所侧重,肯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针对少儿英语教育应该侧重于培养儿童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应该如何培养儿童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少儿英语;侧重点;运用;语言  【作者简介】梁卓珊,江门市启明小学。  少儿英语教学是启蒙、入门阶段的教学。在少儿英语教育中,学生的语言能力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基于当代社会发展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深化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在时空上的限制逐渐被打破,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眼球,并被重视起来,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
【摘要】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人最明显的性格特点就是“爱面子”,说严重点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甚至有的有心理学家还认为:“面子”对应的西方心理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其实,面子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在很多日常语言交流中就能够看出来,比如:给个面子、看在某某的面子上等等。由此可见,面子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中去,甚至成为了民族性格和文化的一部分难以割舍。本文主要针对“面子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这一相关主题内容展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具有创造力,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新思维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合作互动,活化教材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新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内容,英语写作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却不理想。因此,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必须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改变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本文对初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词块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词块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从
【摘要】近几年来,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心理状态不稳定,认知能力不佳,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欠缺等方面。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及道德水平,增强社会实践及就业从业能力。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深化改革,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培育“复合型”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  【关键词】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陈海生(1973- ),男,汉族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经济与政治、文化等一些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是全球使用的通用语言,其使用价值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和教育部门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变得越来越高,招聘单位也非常注重求职者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素养。国家对此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人才,同时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着重讲述了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Abstract】Cooperative Principle is a set of maxims guiding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while few speakers actually observe the maxims to fix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The film The Continent prese
【摘要】本文随机抽取了某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大学生对于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设备使用情况、英语学习资源、移动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入手分析,采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来研究,希望对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移动设备;大学英语;移动学习  【作者简介】官晓敏(1982.03-),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基于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