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6日,中关村发展论坛上,在来自TD—SCDMA产业联盟、用友公司、汉王科技、华旗咨讯、金山软件等企业代表的手中,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为主题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中关村宣言》的积木一块块地搭起,铿锵有力的宣言也在空中回响:“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自主创新,就是保护先进生产力,就是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进程。我们决心继续发扬自主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创业,勇不言败的中关村精神;我们决心严格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我们决心从自己做起,从企业做起,从行业做起,全面推动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决心做中国创新企业的典范,做知识产权保护的先锋,将中关村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知识产权保护净土。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实现上述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的确,以中关村地区民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学习吸收自主创新,确立了在国内科技领域的领跑地位。领军企业已经跨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去打拼。但事实上,关于自主创新,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要未雨绸缪而非“事后救济”
在中关村宣言中可以看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论坛的议题中,是备受瞩目的。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相结合,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间的信息和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产权就是保驾护航的利器。但“有创新不一定有知识产权”,对核心技术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从此前中美企业关于“331”、“337”法案的纠纷,到近来的DVD专利权之争,知识产权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庞正中笑言,这是一片雷区。在我国,跨国公司申请了90%以上的核心专利,很多高新产业都被跨国公司占领,仅IBM公司每年就有2000~3000项的专利。对于我国企业的继续创新来说,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体系建设必然要提到日程上来。
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显然对这个问题有着更深的感触。汉王的手写汉字识别曾经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汉字识别技术,现在手机上的手写识别软件也大多数都是汉王。但是事情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汉王也遭遇了知识产权盗版。当和微软合作之后,微软的接口是公开的,因此被台湾某企业改编程序做成软件在网上下载,给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失。“当时没有申报专利是我们犯的最大错误。”刘迎建回忆。而关于此案的诉讼至今还没有得出结果。
企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研发和自有技术的创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盘活整个产业链条。而保护知识产权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申请专利,对那些可能威胁到企业技术安全的行为设下自己布局的“雷”。事实上,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当地的环境因素不可忽视。
“要根据当地市场和法律法规,申请专利保护,并且严格设定公司保密制度;而对于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审查条款,要及时防范,避免触犯;最后,需要国家的司法制度进一步完善,为保护企业产权、打击盗版侵权行为制造良好的环境。”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庞正中表示:“从宏观到微观,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造雷、布雷、防雷、排雷。”只有经过这四个“地雷”行动,才能实际维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对国际国内投资做出保护,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表示,中国目前正在推动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内容独特,是源自于个人的创意、技巧和才华。如果说这种创造能力是经线,那么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将是贯穿于其中的纬线。这种品牌保护意义远远超过了以前传统的产权问题,而是文化创意整个产业发展的源泉。所有的“事后救济”在这时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企业“地雷”意识,是刻不容缓的。而一旦完善了产权制度,依靠硬件平台和内容产业的结合,将会产生更大的增值效果,帮助更多的企业崛起。
机制比资金更重要
我国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形式,大致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初期是高校直接创业,有不少企业是高校科研人员创办的,和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随后发展起来的成果转化是很多人所熟悉的,但由于科研立项要等到成果研制成功后才去考虑转化,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转化率和技术在应用上的成熟度。目前提倡的,就是各个创新主体的联合合作,在科研立项和研究过程中就开始和企业合作,既研制成果,也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指出,国内与国外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技术转移的过程当中,由于很难判断其发展方向或者是连续性的技术转移,“连泥带土”的转移方式天然形成了责任机制而效率更高,联想和方正即是成功案例。这一方式需要教育改革和体制改革的有机结合,即在分工的同时倡导合作和转移。
她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目前大学、科研院接受国家的项目投资往往比企业要容易得多,大量高精尖技术的人才都留在大学、科研院所,但真正愿意办企业的并不多。因此,在这个精英汇聚环境里,国家在给予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强调技术转移的责任,这样国家科研投入才能真这落实到实处,从而避免国家的重复投入和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技术转移要有国际视野
“技术转移是什么?”在一份现场的调查中,大部分中关村人对这个词汇很陌生,但是说起科技成果转化,却再也熟悉不过。实际上,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转移中的一部分。而除此之外,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技术、信息等的扩散、转让和交流,也属于技术转移的范畴。技术转移存在于创新的各个环节当中。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分析,欧盟的创新驿站模式值得中国企业借鉴。技术转移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研究者和应用者别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组织,一个企业里做研发的人和做市场的人,以及做产品的人之间往往也没有共同语言。欧盟的创新驿站重点解决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沟通获得更多的共同语言和理解,只有建设好的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才能做得好。
“创新并非闭门造车。在倡导自主的时期,其实我们更应该重新认识自主创新,重新认识分工与合作。”王小兰认为,提到自主创新战略,当前很多企业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仅将之片面地理解为自主研发、闭门研发,拒绝与外界的合作。而实际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主要竞争力,包括了技术产出、技术扩散、技术预测等众多内容,在独立研发之外,技术的转移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技术转移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体系内的关键环节。在政产学研结合过程中,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技术和信息的转移、流动。
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认为,技术转移不仅对单个企业的发展有益,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有推动意义。TD—SCDMA产业联盟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正是依靠企业间的技术转移来实现的。
他分析,移动通信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它所带动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这一产业的先进技术拥有者一定是少数企业,要带动这个产业发展,凭借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上,欧美企业都是投入几百亿、上千亿欧元,但是国内任何一个单一企业都拿不出这样的资金。企业间的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起点。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使得后进企业在先进企业已有的技术平台上尽快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TD—SCDMA产业联盟就是促进产业中的合作,使得核心技术快速扩散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当中,使得产业链各个环节产业化的工作都能够缩短周期。
的确,以中关村地区民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群,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学习吸收自主创新,确立了在国内科技领域的领跑地位。领军企业已经跨出国门到国际市场上去打拼。但事实上,关于自主创新,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
要未雨绸缪而非“事后救济”
在中关村宣言中可以看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论坛的议题中,是备受瞩目的。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相结合,在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间的信息和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产权就是保驾护航的利器。但“有创新不一定有知识产权”,对核心技术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
从此前中美企业关于“331”、“337”法案的纠纷,到近来的DVD专利权之争,知识产权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庞正中笑言,这是一片雷区。在我国,跨国公司申请了90%以上的核心专利,很多高新产业都被跨国公司占领,仅IBM公司每年就有2000~3000项的专利。对于我国企业的继续创新来说,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体系建设必然要提到日程上来。
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显然对这个问题有着更深的感触。汉王的手写汉字识别曾经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汉字识别技术,现在手机上的手写识别软件也大多数都是汉王。但是事情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汉王也遭遇了知识产权盗版。当和微软合作之后,微软的接口是公开的,因此被台湾某企业改编程序做成软件在网上下载,给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失。“当时没有申报专利是我们犯的最大错误。”刘迎建回忆。而关于此案的诉讼至今还没有得出结果。
企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研发和自有技术的创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盘活整个产业链条。而保护知识产权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申请专利,对那些可能威胁到企业技术安全的行为设下自己布局的“雷”。事实上,在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当地的环境因素不可忽视。
“要根据当地市场和法律法规,申请专利保护,并且严格设定公司保密制度;而对于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审查条款,要及时防范,避免触犯;最后,需要国家的司法制度进一步完善,为保护企业产权、打击盗版侵权行为制造良好的环境。”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庞正中表示:“从宏观到微观,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造雷、布雷、防雷、排雷。”只有经过这四个“地雷”行动,才能实际维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对国际国内投资做出保护,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表示,中国目前正在推动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内容独特,是源自于个人的创意、技巧和才华。如果说这种创造能力是经线,那么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将是贯穿于其中的纬线。这种品牌保护意义远远超过了以前传统的产权问题,而是文化创意整个产业发展的源泉。所有的“事后救济”在这时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企业“地雷”意识,是刻不容缓的。而一旦完善了产权制度,依靠硬件平台和内容产业的结合,将会产生更大的增值效果,帮助更多的企业崛起。
机制比资金更重要
我国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的技术转移形式,大致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初期是高校直接创业,有不少企业是高校科研人员创办的,和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随后发展起来的成果转化是很多人所熟悉的,但由于科研立项要等到成果研制成功后才去考虑转化,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转化率和技术在应用上的成熟度。目前提倡的,就是各个创新主体的联合合作,在科研立项和研究过程中就开始和企业合作,既研制成果,也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指出,国内与国外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技术转移的过程当中,由于很难判断其发展方向或者是连续性的技术转移,“连泥带土”的转移方式天然形成了责任机制而效率更高,联想和方正即是成功案例。这一方式需要教育改革和体制改革的有机结合,即在分工的同时倡导合作和转移。
她分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目前大学、科研院接受国家的项目投资往往比企业要容易得多,大量高精尖技术的人才都留在大学、科研院所,但真正愿意办企业的并不多。因此,在这个精英汇聚环境里,国家在给予经费投入的同时应该强调技术转移的责任,这样国家科研投入才能真这落实到实处,从而避免国家的重复投入和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技术转移要有国际视野
“技术转移是什么?”在一份现场的调查中,大部分中关村人对这个词汇很陌生,但是说起科技成果转化,却再也熟悉不过。实际上,科技成果转化,是技术转移中的一部分。而除此之外,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技术、信息等的扩散、转让和交流,也属于技术转移的范畴。技术转移存在于创新的各个环节当中。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分析,欧盟的创新驿站模式值得中国企业借鉴。技术转移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研究者和应用者别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组织,一个企业里做研发的人和做市场的人,以及做产品的人之间往往也没有共同语言。欧盟的创新驿站重点解决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沟通获得更多的共同语言和理解,只有建设好的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才能做得好。
“创新并非闭门造车。在倡导自主的时期,其实我们更应该重新认识自主创新,重新认识分工与合作。”王小兰认为,提到自主创新战略,当前很多企业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仅将之片面地理解为自主研发、闭门研发,拒绝与外界的合作。而实际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主要竞争力,包括了技术产出、技术扩散、技术预测等众多内容,在独立研发之外,技术的转移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技术转移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体系内的关键环节。在政产学研结合过程中,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力合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技术和信息的转移、流动。
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认为,技术转移不仅对单个企业的发展有益,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整个产业的发展也有推动意义。TD—SCDMA产业联盟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正是依靠企业间的技术转移来实现的。
他分析,移动通信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它所带动的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这一产业的先进技术拥有者一定是少数企业,要带动这个产业发展,凭借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上,欧美企业都是投入几百亿、上千亿欧元,但是国内任何一个单一企业都拿不出这样的资金。企业间的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起点。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使得后进企业在先进企业已有的技术平台上尽快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TD—SCDMA产业联盟就是促进产业中的合作,使得核心技术快速扩散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当中,使得产业链各个环节产业化的工作都能够缩短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