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思考:
王宁教授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汉字构形的次序主要有平面组合、层次组合,以及由这两个组合方式构成的综合组合,其中,大量的是层次组合。“层次组合的特点是,每个字符是由基础构件开始,分作若干层次逐步累加上去而构成的”。层次组合是汉字构形的主要方式,识字教学理应有此内容。为此我们结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教材设计了此课,并在教学中实验,效果好,识字效率高,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表意规律和系统规律,提高了科学解析汉字的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汉字层次组合方法,在识记“包”“召”“古”等三组25个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构形规律,提高解析汉字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2.正确书写“古、故、居”三
个字。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特别的识字课。(指黑板)谁能读课题?
生:爱叠罗汉的字。
师:你认识的字真多!大家跟着读两遍。(生读)谁知道“叠罗汉”?
(生讲)
师:瞧,(出示叠罗汉的图片)人上架人,叠成几层,叫叠罗汉。有些汉字也爱叠罗汉,想跟它们一起玩吗?
生:想!
【评析:小学生理解“层次组合”有难度,教师以“叠罗汉”为喻,引导学生在玩中逐步进入汉字构形知识中。】
二、“包”系统
师:(出示: )谁能猜出这个小篆的意思?
生: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
师:对,就是胎胞,这是“包”的早期写法,象形字,后来演变成楷体“包”字。“勹”表示妈妈肚子,读bāo;“巳”是肚子里的宝宝,读sì。请给“包”组词。
生:书包。包围。包子。包饺子。
师:“包”要表示这么多的意思啊,太忙了,人们为了给“包”减轻负担,就给它的本义胎胞新造了一个字。怎么造呢?
【评析:一个字的字义过多,影响了人们的交際,人们就要为这个字再造字,这是层次组合的原因。】
生:我猜是在“包”的旁边加“月”或 “亻”,因为大多数带“月”“亻”的字都与人体器官有关。
师:真会思考!楷体“月”旁主要是由古文字“肉”“月”两个字演变而来。它作左偏旁、下部偏旁时大多表示肉体,作右偏旁时大多与月亮有关,所以国家规范读作“肉月旁”,跟我读。(生跟读)“包”加肉月旁就成了“胞”。(板书:胞)如果妈妈肚子里怀着两个小宝宝,生出来就是——
生:双胞胎。
师:对。咱们班有双胞胎吗?
生:有。佳乐和佳兴就是一对双胞胎。
【评析:结合班里双胞胎同学解析“包”与“胞”字,学生容易理解并产生兴趣,第一个汉字“叠罗汉”完成。】
师:“包”加“月”组成“胞”,这就是汉字叠罗汉。“包”还能和许多部件叠罗汉呢,请看。(出示妈妈抱孩子图)“抱”字怎么来的?
生:“包”加 “扌”,表示抱要
用手。
师:对!(板书:抱)请给“抱”组词。
生:拥抱。紧抱。抱小孩。
【评析:汉字是表意文字,掌握字义很重要。学生学了生字接着组词,能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师:(出示图片)瞧,图中的人在跑步,哪个字能来叠罗汉?
生:跑。
师:“跑”是怎么组成的?
生:“包”加“足”,因为用脚
跑步。
师:对!足作左偏旁叫作“足字旁”,跟我读。(生跟读)它与“包”组成了“跑”。(板书:跑)请给“跑”组词。
(生组词)
(师出示吹泡泡图片)
生:吹泡泡,“泡”字。
师:“泡”是怎么叠罗汉的?
生:“包”加“氵”。
师:是呀,吹的泡泡主要由液体构成。(板书:泡)请给“泡”组词。
(生组词)
师:(出示一串鞭炮的图片)哪个字来了?
生:“鞭炮”的“炮”。
师:它怎么叠罗汉?
生:加“火”字,鞭炮要用火
点燃。
师:有道理。不过,鞭炮也是用火药制成的,所以要写成——“炮”。(板书:炮)请组词。
(生组词)
师:(出示袍子图片)这衣服和我们平时穿的有什么不同?
生:很长、很大。
师:是啊,几乎覆盖了全身,这种服装叫作“袍子”。(板书:袍)“袍”的左旁“衤”是“衣”的变形,(板书:衣 衤)叫作“衣字旁”。“衣”的横与撇连写成了一笔横撇,竖钩变为竖,右边的点不变,捺变为点,这是为了谦让右边的偏旁,于是写成“衤”。
【评析:“衤”“礻”形近,学生常常混淆。讲清楚其笔形关系,先入为主,能有效降低错误率。】
师:(出示旗袍图)女性在比较正式的场合穿的,很合身、漂亮的长袍叫作——
生:旗袍!
师:旗袍是咱们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呢!跟我读:“袍子”“旗袍”。(生跟读)
师:(出示冰雹图)地面上有很多天上落下来的小冰块,这是——
生:冰雹!
师:“包”怎么叠成“冰雹”的“雹”呢?
生:加冰字旁!
师:有点道理。
生:雨字头。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冰雹和下雨一样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师:说得好!天气骤变,空中的小水滴就会凝结成小冰块落下来,这就是冰雹。(板书:雹)
师:(出示图片)瞧,这个小朋友吃得小肚子圆圆的。 生:吃饱的“饱”!
师:“饱”字怎么写?
生:“包”加口字旁。
生:加食字旁。
师:厉害!(板书:饱)“饣”是“食”(板书)的简化体,第三笔写成竖提是为了顺写右旁的第一笔。大家书空“饣”体会体会。
(生书空)
师:学而时习之,我们来复习刚才叠成罗汉的这些字吧。(将汉字带拼音出示。生依次读。)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声母是“b”或“p”,韵母都是“ɑo”。
生:每个字里都有“包”。
师:“包”跟上面一行字的读音相似,是这些字的——
生:音符。
师:提示这些字意思的另一部分是——
生:意符。
师:那么,“包”是怎么叠罗汉的呢?
生:“包”加意符,组成新字。
【评析:学生初步明白了构字原理和方法,就会试着运用到识字中,这既提高了文字解析能力,也促进了思维发展。】
师:对,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叠成罗汉”就是“在音符上加意符”,造出很多形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能很容易地学到很多字。读读下面这首儿歌,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
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我们刚学的。
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都相似,押韵。
生:每句的前面都有作部首
的字。
师:你们真会观察!
【评析:先系统识字,再读儿歌和分析句子,使识字与阅读相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召”系统
师:“包”的罗汉叠得并不高,才叠了几层?(生:两层。)“刀”和“口”两个字叠的罗汉要高一些。想玩吗?(生:想!)它俩上下组成“召”,读zhào。“召”与“刀”是什么关系?
生:“刀”是“召”的音符。
师:“召”可以组词“召唤”,是“呼唤”的意思,所以“召”就带有——(生:“口”字。)前排哪位同学愿意召唤后排一个同学?
(生召唤)
师:如果用口召唤对方听不见,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对方注意到?
生:招手。
师:“招”字怎么写?
生:给“召”加“扌”就组成“招手”的“招”字。
师:谁来表演这个字?
(生做招手动作)
师:(出示:纟)绞丝旁一般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丝线。
师:(出示:绍shào)猜猜“绍”的意思。
生:应该和丝线、织布有关。
师:其实“绍”原本指一根丝线断了或者不够长,就用另一根丝线接上,后来引申为一样东西和另一样东西相连。例如两个原本不认识的人,经过别人介绍或是自我介绍就互相认识了,就像用丝线建立了联系。谁来做个自我介绍?
(一生做自我介绍)
【评析:学生用动作表现“召”“招”“绍”三字,从不同角度体会汉字加意符的效果。】
师:(出示:昭zhāo)再猜猜“昭”的意思。
生:是早晨的意思吧。
师:有点接近。日是太阳,照得大地明亮,人们能把周围的物体看得很清楚,所以“昭”有明亮、清楚的意思。
师:“昭”还想叠更高的罗汉,谁能帮它?
生:加“灬”就成了“照”字。
师:对,“照”的本义是用火照明,所以要加“火”的变形“灬”。(板书展示)
师:现在罗汉叠得最高的字是——
生:照。
师:几层?
生:三层。
师:汉字这样一层一层的组合方式,叫作“层次组合”。 跟我读两遍。(生跟读)
【评析:前面引领学生不断地实践和理解,这时水到渠成地点出汉字“层次组合”的构形方式。这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下面再用这个理性概念继续实践以增进理解。】
师:(出示《树和喜鹊》片段)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飛出去了。
师:瞧,这个句子里有刚学的字吗?
生:“招呼”的“招”。
师:读读这个句子。(出示《彩虹》片段)
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师:有新学的字吗?
生:“照”。
师:读读这句话。
(生读)
四、“古”系统
师:(出示:十、口)这两个字可以组合成哪个字呢?
生:古。
师:“十”和“口”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口”表示嘴巴,“十”……不知道。
师:古人用“十”表示很多人,所以“古”就指口口相传以前的事情,所以以前的朝代叫“古代”,以前的诗歌,叫——
生:古诗。
师:这次由你们给“古”字叠罗汉,好吗?老师可以提供许多偏旁供你们选择。(出示:口、艹、亻、女、攵、氵、月、尸、扌。)
【评析:让学生自己“组合汉字”,在运用中掌握汉字的层次组合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生:“古”加意符“月”组成“胡”。
师:好!“胡”本指牛脖子下面的垂肉,所以加“肉月旁”。这些垂肉上长着许多毛,引申为胡须。
生:加上“女”组成“姑姑”的“姑”。
师:姑姑指爸爸的——
生:妹妹或者姐姐。
生:加上反文旁,组成“故事”的“故”。
师:反文旁读pū,是“ ”的变形。“ ”的下部“又”是右手,上部是带杈的棍,合起来表示手拿棍棒敲打或者做事情。“故”指古人做的事,所以叫“故事”。 生:加“口”组成“咕”,是鸽子的叫声。
生:“古”上面加“尸”组成“居”。
师:“居”上部的“尸”表示一个蹲坐着的人,“古”是音符。“居”原來是蹲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住,例如“居住”“故居”。
师:这些“罗汉字”能不能再叠出更高的罗汉?
生:“居”加“扌”就是“根据”的“据”。
生:“胡”加“氵”组成“湖水”的“湖”。
生:“胡”加“艹”组成“葫芦娃”的“葫”。
生:“姑”加“艹”组成“蘑菇”的“菇”。
师:“葫”“菇”都是植物。
生:“故”加“亻”组成“做”。
师:“亻”在这儿强调了人做事,比如“做手工”“做作业”。(板书展示)
师:你们给“古”字叠出了这么多层罗汉,太棒了!我们来读读。(出示课文选段,生依次朗读,并找出学过的字。)
1. 古月胡,口天吴。——《姓氏歌》
2.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一个接一个》
3.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树和喜鹊》
4.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粽》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6.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
啦,‘咕咚’可怕极了!”——《咕咚》
【评析:叠完了罗汉,学会了层次组合的构形方法,也提前学了25个字,在课文选段的阅读中巩固,为后面学习课文打好了基础。】
五、指导书写
师:我们写“古、故、居”三个字,看看哪些地方要注意。
生:“古”的第二笔竖要斜一
点儿。
师:观察得仔细!竖写得斜一点儿是为了凑近第三笔短竖,前后笔的距离近,写得快。
生:“故”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古”要窄一些,让出一些位置给右边的“攵”。
师:说得真好!左右部件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让整个字更紧凑。
生:“居”是上下结构,下部的“古”要写得扁一些,否则整个字就太长了。
师:看来,写字既要注意笔画,还要注意一个字在不同的位置形体就要相应地改变,这样才能写得快,写得紧凑、协调。动笔写写这三个字吧。
(生练写)
【评析:系统地学写带“古”的三个字,既便于写好“古”的不同形体,也加深了记忆。】
(作者单位:张薇,福建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金文伟,集美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王宁教授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一书中指出:汉字构形的次序主要有平面组合、层次组合,以及由这两个组合方式构成的综合组合,其中,大量的是层次组合。“层次组合的特点是,每个字符是由基础构件开始,分作若干层次逐步累加上去而构成的”。层次组合是汉字构形的主要方式,识字教学理应有此内容。为此我们结合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教材设计了此课,并在教学中实验,效果好,识字效率高,学生体会到了汉字的表意规律和系统规律,提高了科学解析汉字的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汉字层次组合方法,在识记“包”“召”“古”等三组25个字的过程中,体会汉字构形规律,提高解析汉字能力,促进思维发展。
2.正确书写“古、故、居”三
个字。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一节特别的识字课。(指黑板)谁能读课题?
生:爱叠罗汉的字。
师:你认识的字真多!大家跟着读两遍。(生读)谁知道“叠罗汉”?
(生讲)
师:瞧,(出示叠罗汉的图片)人上架人,叠成几层,叫叠罗汉。有些汉字也爱叠罗汉,想跟它们一起玩吗?
生:想!
【评析:小学生理解“层次组合”有难度,教师以“叠罗汉”为喻,引导学生在玩中逐步进入汉字构形知识中。】
二、“包”系统
师:(出示: )谁能猜出这个小篆的意思?
生: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
师:对,就是胎胞,这是“包”的早期写法,象形字,后来演变成楷体“包”字。“勹”表示妈妈肚子,读bāo;“巳”是肚子里的宝宝,读sì。请给“包”组词。
生:书包。包围。包子。包饺子。
师:“包”要表示这么多的意思啊,太忙了,人们为了给“包”减轻负担,就给它的本义胎胞新造了一个字。怎么造呢?
【评析:一个字的字义过多,影响了人们的交際,人们就要为这个字再造字,这是层次组合的原因。】
生:我猜是在“包”的旁边加“月”或 “亻”,因为大多数带“月”“亻”的字都与人体器官有关。
师:真会思考!楷体“月”旁主要是由古文字“肉”“月”两个字演变而来。它作左偏旁、下部偏旁时大多表示肉体,作右偏旁时大多与月亮有关,所以国家规范读作“肉月旁”,跟我读。(生跟读)“包”加肉月旁就成了“胞”。(板书:胞)如果妈妈肚子里怀着两个小宝宝,生出来就是——
生:双胞胎。
师:对。咱们班有双胞胎吗?
生:有。佳乐和佳兴就是一对双胞胎。
【评析:结合班里双胞胎同学解析“包”与“胞”字,学生容易理解并产生兴趣,第一个汉字“叠罗汉”完成。】
师:“包”加“月”组成“胞”,这就是汉字叠罗汉。“包”还能和许多部件叠罗汉呢,请看。(出示妈妈抱孩子图)“抱”字怎么来的?
生:“包”加 “扌”,表示抱要
用手。
师:对!(板书:抱)请给“抱”组词。
生:拥抱。紧抱。抱小孩。
【评析:汉字是表意文字,掌握字义很重要。学生学了生字接着组词,能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师:(出示图片)瞧,图中的人在跑步,哪个字能来叠罗汉?
生:跑。
师:“跑”是怎么组成的?
生:“包”加“足”,因为用脚
跑步。
师:对!足作左偏旁叫作“足字旁”,跟我读。(生跟读)它与“包”组成了“跑”。(板书:跑)请给“跑”组词。
(生组词)
(师出示吹泡泡图片)
生:吹泡泡,“泡”字。
师:“泡”是怎么叠罗汉的?
生:“包”加“氵”。
师:是呀,吹的泡泡主要由液体构成。(板书:泡)请给“泡”组词。
(生组词)
师:(出示一串鞭炮的图片)哪个字来了?
生:“鞭炮”的“炮”。
师:它怎么叠罗汉?
生:加“火”字,鞭炮要用火
点燃。
师:有道理。不过,鞭炮也是用火药制成的,所以要写成——“炮”。(板书:炮)请组词。
(生组词)
师:(出示袍子图片)这衣服和我们平时穿的有什么不同?
生:很长、很大。
师:是啊,几乎覆盖了全身,这种服装叫作“袍子”。(板书:袍)“袍”的左旁“衤”是“衣”的变形,(板书:衣 衤)叫作“衣字旁”。“衣”的横与撇连写成了一笔横撇,竖钩变为竖,右边的点不变,捺变为点,这是为了谦让右边的偏旁,于是写成“衤”。
【评析:“衤”“礻”形近,学生常常混淆。讲清楚其笔形关系,先入为主,能有效降低错误率。】
师:(出示旗袍图)女性在比较正式的场合穿的,很合身、漂亮的长袍叫作——
生:旗袍!
师:旗袍是咱们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呢!跟我读:“袍子”“旗袍”。(生跟读)
师:(出示冰雹图)地面上有很多天上落下来的小冰块,这是——
生:冰雹!
师:“包”怎么叠成“冰雹”的“雹”呢?
生:加冰字旁!
师:有点道理。
生:雨字头。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冰雹和下雨一样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师:说得好!天气骤变,空中的小水滴就会凝结成小冰块落下来,这就是冰雹。(板书:雹)
师:(出示图片)瞧,这个小朋友吃得小肚子圆圆的。 生:吃饱的“饱”!
师:“饱”字怎么写?
生:“包”加口字旁。
生:加食字旁。
师:厉害!(板书:饱)“饣”是“食”(板书)的简化体,第三笔写成竖提是为了顺写右旁的第一笔。大家书空“饣”体会体会。
(生书空)
师:学而时习之,我们来复习刚才叠成罗汉的这些字吧。(将汉字带拼音出示。生依次读。)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声母是“b”或“p”,韵母都是“ɑo”。
生:每个字里都有“包”。
师:“包”跟上面一行字的读音相似,是这些字的——
生:音符。
师:提示这些字意思的另一部分是——
生:意符。
师:那么,“包”是怎么叠罗汉的呢?
生:“包”加意符,组成新字。
【评析:学生初步明白了构字原理和方法,就会试着运用到识字中,这既提高了文字解析能力,也促进了思维发展。】
师:对,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叠成罗汉”就是“在音符上加意符”,造出很多形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能很容易地学到很多字。读读下面这首儿歌,你又发现了什么?(出示)
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我们刚学的。
生:每句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都相似,押韵。
生:每句的前面都有作部首
的字。
师:你们真会观察!
【评析:先系统识字,再读儿歌和分析句子,使识字与阅读相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召”系统
师:“包”的罗汉叠得并不高,才叠了几层?(生:两层。)“刀”和“口”两个字叠的罗汉要高一些。想玩吗?(生:想!)它俩上下组成“召”,读zhào。“召”与“刀”是什么关系?
生:“刀”是“召”的音符。
师:“召”可以组词“召唤”,是“呼唤”的意思,所以“召”就带有——(生:“口”字。)前排哪位同学愿意召唤后排一个同学?
(生召唤)
师:如果用口召唤对方听不见,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对方注意到?
生:招手。
师:“招”字怎么写?
生:给“召”加“扌”就组成“招手”的“招”字。
师:谁来表演这个字?
(生做招手动作)
师:(出示:纟)绞丝旁一般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丝线。
师:(出示:绍shào)猜猜“绍”的意思。
生:应该和丝线、织布有关。
师:其实“绍”原本指一根丝线断了或者不够长,就用另一根丝线接上,后来引申为一样东西和另一样东西相连。例如两个原本不认识的人,经过别人介绍或是自我介绍就互相认识了,就像用丝线建立了联系。谁来做个自我介绍?
(一生做自我介绍)
【评析:学生用动作表现“召”“招”“绍”三字,从不同角度体会汉字加意符的效果。】
师:(出示:昭zhāo)再猜猜“昭”的意思。
生:是早晨的意思吧。
师:有点接近。日是太阳,照得大地明亮,人们能把周围的物体看得很清楚,所以“昭”有明亮、清楚的意思。
师:“昭”还想叠更高的罗汉,谁能帮它?
生:加“灬”就成了“照”字。
师:对,“照”的本义是用火照明,所以要加“火”的变形“灬”。(板书展示)
师:现在罗汉叠得最高的字是——
生:照。
师:几层?
生:三层。
师:汉字这样一层一层的组合方式,叫作“层次组合”。 跟我读两遍。(生跟读)
【评析:前面引领学生不断地实践和理解,这时水到渠成地点出汉字“层次组合”的构形方式。这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下面再用这个理性概念继续实践以增进理解。】
师:(出示《树和喜鹊》片段)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飛出去了。
师:瞧,这个句子里有刚学的字吗?
生:“招呼”的“招”。
师:读读这个句子。(出示《彩虹》片段)
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师:有新学的字吗?
生:“照”。
师:读读这句话。
(生读)
四、“古”系统
师:(出示:十、口)这两个字可以组合成哪个字呢?
生:古。
师:“十”和“口”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口”表示嘴巴,“十”……不知道。
师:古人用“十”表示很多人,所以“古”就指口口相传以前的事情,所以以前的朝代叫“古代”,以前的诗歌,叫——
生:古诗。
师:这次由你们给“古”字叠罗汉,好吗?老师可以提供许多偏旁供你们选择。(出示:口、艹、亻、女、攵、氵、月、尸、扌。)
【评析:让学生自己“组合汉字”,在运用中掌握汉字的层次组合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生:“古”加意符“月”组成“胡”。
师:好!“胡”本指牛脖子下面的垂肉,所以加“肉月旁”。这些垂肉上长着许多毛,引申为胡须。
生:加上“女”组成“姑姑”的“姑”。
师:姑姑指爸爸的——
生:妹妹或者姐姐。
生:加上反文旁,组成“故事”的“故”。
师:反文旁读pū,是“ ”的变形。“ ”的下部“又”是右手,上部是带杈的棍,合起来表示手拿棍棒敲打或者做事情。“故”指古人做的事,所以叫“故事”。 生:加“口”组成“咕”,是鸽子的叫声。
生:“古”上面加“尸”组成“居”。
师:“居”上部的“尸”表示一个蹲坐着的人,“古”是音符。“居”原來是蹲的意思,后来引申为住,例如“居住”“故居”。
师:这些“罗汉字”能不能再叠出更高的罗汉?
生:“居”加“扌”就是“根据”的“据”。
生:“胡”加“氵”组成“湖水”的“湖”。
生:“胡”加“艹”组成“葫芦娃”的“葫”。
生:“姑”加“艹”组成“蘑菇”的“菇”。
师:“葫”“菇”都是植物。
生:“故”加“亻”组成“做”。
师:“亻”在这儿强调了人做事,比如“做手工”“做作业”。(板书展示)
师:你们给“古”字叠出了这么多层罗汉,太棒了!我们来读读。(出示课文选段,生依次朗读,并找出学过的字。)
1. 古月胡,口天吴。——《姓氏歌》
2.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一个接一个》
3.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树和喜鹊》
4.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粽》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6.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
啦,‘咕咚’可怕极了!”——《咕咚》
【评析:叠完了罗汉,学会了层次组合的构形方法,也提前学了25个字,在课文选段的阅读中巩固,为后面学习课文打好了基础。】
五、指导书写
师:我们写“古、故、居”三个字,看看哪些地方要注意。
生:“古”的第二笔竖要斜一
点儿。
师:观察得仔细!竖写得斜一点儿是为了凑近第三笔短竖,前后笔的距离近,写得快。
生:“故”字是左右结构,左边的“古”要窄一些,让出一些位置给右边的“攵”。
师:说得真好!左右部件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让整个字更紧凑。
生:“居”是上下结构,下部的“古”要写得扁一些,否则整个字就太长了。
师:看来,写字既要注意笔画,还要注意一个字在不同的位置形体就要相应地改变,这样才能写得快,写得紧凑、协调。动笔写写这三个字吧。
(生练写)
【评析:系统地学写带“古”的三个字,既便于写好“古”的不同形体,也加深了记忆。】
(作者单位:张薇,福建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金文伟,集美大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