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乡戏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o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婺剧,作为乡土文化的戏曲,不会因为生存困境而消失,总会用她那草昧的气息行走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伴随着一批忠实的婺剧戏迷的拥护,随行着、传承着……对于童年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淡化了一些。可每当行走在某处,闻到那熟悉的锣鼓声时,总会循声而去,去寻找一直陪我长大,深藏在记忆深处的乡戏——婺剧。看到那齐刷刷趴在戏台子前的小不点儿,就怀念自己小时候穿着开裆裤在台上台下疯玩的样子。乡野百姓是剧团的忠实粉丝姨婆的女儿,也就是我的表姨,比我年长许多。当她开始显现出少女风韵的时候,姨婆就将她送到村里组建的婺剧团。姨婆说,唱戏也是一门手艺,可以养家。那时候的剧团大多由二三十个人组成,或赶场于庙会,或给有钱的人家贺寿,或给有钱村落添喜。每到一处,总受到老百姓的拥护。村里请剧团演出,大多是为了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或是给节日增添一些喜庆。村干部早早选好演出场地,地点大多选在有戏台子的祠堂或者空旷的操场。男女老少阿婆阿公,饭后早早就带着凳子或椅子去占位置,期待那遮掩的幕布早些被掀起,早些听到那唢呐二胡的声音。戏台子前,总是被小不点儿们挤得水泄不通。其实,戏就是那么几出,什么《百寿图贺寿》《牡丹对课》,《花头台》,年年重复着演,但是老百姓却似乎不在乎。或许他们就是为了感受唱戏的那种氛围,享受自由自在的舒适,在前台占不到位置的人就跑到后台去与演员们聊天,或者去偷看演员化妆换衣,看他们熟练地在脸上涂抹油彩,脱胎换骨出落成一个个绝色佳人或英俊小生。那时候,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剧团演员的“粉丝”。在老百姓看来,演员虽然是农业户籍,但吃的是公家饭,不用起早摸黑,不用刨黄土看天吃饭,并且个个模样俊俏,身怀技艺,能唱会武,就如我表姐,才几年工夫便已是剧团的台柱子,一身才艺,早早就有人上门提亲。慈得我外婆常说,等我再长大些也送我去剧团当演员。如今,曾梦想成为一名台柱子的我,不再是那位穿着开裆裤台上台下乱窜的小不点儿,而是已为人妻母。儿时的记忆只能是一道暖暖的回忆,在心灵深处,不时地给我添加一抹色彩。
  
  一路唱尽古今悲欢
  
  随着生活的富裕,在人们的期盼中,曾经了无声息,近乎解散的剧团,又被一些对婺剧执着的人筹备起来,浙渐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但凡遇到庙会,贺寿,家族祭祖或者农村改建完工,在一些村子的祠堂里、操场上,总会看到由遮雨布,钢管和木板混搭而成的戏台子。在宽敞的遮雨布里面,整齐地摆放着长条木凳子。若是在冬天,凳子上还扎着海绵。一到开场就坐满了前来看戏的人,其实细细观察,总有些人是看不明白这些戏的,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感受乡戏的快乐。当他们置身或高亢低昂或低回委婉的咿呀声中,随着节奏也哼唧小许,走了腔调也无妨,既然是乡土文化,需要的就是自在和随意。
  婺剧班社,每逢迎神赛会,敲锣打鼓沿街挨村游动演唱,后来发展成为化装上台演出。风里来雨里去,四处漂泊谋生。尽管维持生计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与周边富裕的环境相比,却有囊中羞涩的窘境,他们一路走来,一路唱尽古今悲欢离合。穿上戏服,在陈旧的祠堂里或简陋的戏台子上,跟随着乡村乐手合成的节拍,扯开嗓子。不管是寒风还是酷暑,丝毫不影响他们唱戏的热情。若能换来一阵掌声,他们也就有了一份满足和宽慰。
  
  乡戏中的乡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婺剧因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以及通俗浅白的唱词,鲜明强烈的节奏,深受百姓拥护和喜爱。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百姓,目不识丁者也能哼唧一段。因为有了戏曲,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因为有了戏曲,生活里增添了许多情谊。逢会过节若遇自家村子里唱戏,必定要呼朋唤友,邀请他们前来看戏。谁家摆的酒宴最多,谁家的亲朋来得最多,总会成为整个村子里谈论的话题。每逢演戏,还不时涌进赶戏场摆摊的小贩,三轮车上摆放着各种小吃,引得孩子们拿着大把的硬币前来光顾。在一片人声鼎沸中,平日寂静的村落热闹至极。当台上鼓声响起,嘈杂的声音便会自觉地渐渐小去,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舞台上。一场大戏结束,总会让乡亲们兴奋几天几夜。为了过一把戏瘾,无论刮风下雨,冰霜雪冻,乡亲们看戏的热情总是那么高昂。都说“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在戏曲和乡亲之间有着一种道不明理不清的关系。在戏曲里,他们熟知了人情冷暖、才子佳人悲欢离合、伦理纲常,戏台上的演绎成为乡亲们生活的学堂,总能得到慰藉或者指教。
  随着新兴文化产物的繁杂,虽然仍保留着庙会唱戏的风俗,依然还能在戏台子前看到年轻戏迷的影子,但与庞大的中老年戏迷相比,年轻一代喜欢戏曲的人越来越少。浓厚的乡土气息正逐渐地变淡。每次去戏场子看戏,看着戏台子前面老大爷老大妈端着碗,挥着扇子,津津有味欣赏的时候,他们的那份安详与知足,以及真实可爱的表情,总吸引着我按下快门。若干年后,总会让人回忆起曾经的美好。
  婺剧,作为乡土文化的戏曲,不会因为生存困境而消失,总会用她那草昧的气息行走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伴随着一批忠实的婺剧戏迷的拥护,随行着传承着……
  
  婺剧,属于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以殛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台班。明清以来,金华一带是盐,丝入赣和漆,瓷入浙的商业贸易枢纽,加之物产丰饶,故历来是各种戏曲争胜斗奇之地。至今活跃着越剧,绍剧,昆剧、黄梅戏和京剧。但上演最多的戏种还是婺剧。
  婺剧有着十五行的角色。分者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粱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婺剧属于草根文化,没有如离档戏曲那般的固定剧院,固定时间演出,每年的农历六月和七月,剧团将集中全体演员在其一村落租个足够容纳演员和剧团行头的房子,多为村里所有的祠堂里“排戏”。剧团的组织者,就是剧团的承包者,多为由演员出身,得拿着属于本剧团特色的节目单子(剧团一般都擅长出演历史剧或者情节剧目为多)开始外出,通过专门写戏的人,(写戏,为一种职业,多为原先做戏的演员,因找到门路或者年纪大者从事)与需要婺剧演出的村落的顿头人或者需要庆祝添喜的某树落的村名,签好台约,定下进村子演出的时间和场所以及每台戏衰演几场,戏目和酬金。若是有着扎实演出功力和良好口碑的剧团,一般两个月的写戏,总能得到一年的演出订单。
  农历八月初一,剧团开始正式演出。每台戏开始演出之前,台下得先由村里长辈或者领头人进行神灵的供奉,邀请神灵同贺,鞭炮乐队齐赛,台上同时开演《排八仙》,《魁星点状元》,《金面送金元宝》给村民,表达一种对老百姓祝福之意。每台戏结束之后,得由“关老爷”扫台,驱赶鬼神,保佑村民平安之意。
  因属于乡村文化,深受老百姓的喜欢。随着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戏迷越发的增多,通过网络成立了婺剧论坛或者QQ群,给喜欢婺剧的朋友一个了解和参与的平台。戏迷们通过网络或者手机联系后,总能找到演出村落的地址,交通的快捷,每个村子里都能有到达的班车,戏台边品种丰富的当地小吃总能让你吃得酣畅。若有戏迷在演出结束后还意犹未尽,热情的演员们也会招待他们一同转场。
其他文献
2010年9月18日    启程  从北京到牙克石的火车坐了29个小时,窗外风景魔幻般地从初秋的橄榄绿直抹向了泛着金又透着绿的土黄色调上,颜色杂乱得像个不整洁的调色盘,但却是深秋的风景,牙克石是伫立在这风景中的很现代化的小城,只有车站西边的一个古老的木质水车还原了童年的记忆。老友依然热情地迎接了我们,拥有了暖意。  凌晨1点我们和臃肿的行李一起上了前往根河的绿皮火车,走在兴安岭脊背上的绿皮车慢腾腾
海誓山盟,天地为证,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几时起,爱情开始以大自然为目击证人,来鉴定恩爱的永不褪色?也许,爱在爆发瞬间能量实在太大,只凭着两颗肉体承载的心去面对还不够。放眼四望,山山水水自在眼前,指山水为证,指天地为证,希望爱情可随着这些永不消逝的生物直达永久。  户外的婚礼,一场在大自然注视下的爱情进行时。
2009年1月刘永邦正式成为ARC’TERYX品牌麾下国际攀岩队首位中国籍运动员,同时他也是Black Diamond品牌麾下Black Diamond国际攀岩队首位中国籍运动员。  2008年11月北京奥莱攀岩馆,本刊记者与这位年仅20岁的中国最优秀的年轻攀岩选手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谈。    刘永邦,攀岩圈的朋友更习惯叫他“阿邦”,1988年5月6日生于湖南,2003年11月在阳朔开始接触攀岩
湮没在历史中的道路  从张骞所谓凿空西域开始,新疆的路才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在随后的岁月里,国与国的使团、满载着丝绸、瓷器以及香料的商旅、金戈铁马的滚滚铁骑、满怀虔诚求法取经的僧侣、被放逐天涯的失意文人以及探险寻宝的冒险家相继在这里穿行,一条条载入史册的道路在这片大地上出现,横穿天山南北的古道、远征将士的栈道、通往神秘遗址的小道一次次被历史书写。  如果要论在新疆徒步的先驱,那个从长安西行的僧人怎么
记者手记 12月是阿联酋最凉爽的季节,到达迪拜机场的日子正好是国庆,忙乱中,前来接机的司机错过了我。好在阿联酋航空(EMITATE)的服务很牛,他们能负责把商务舱的乘客送到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的首都,距离迪拜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刚刚落成的世界最高的迪拜塔在晨曦中展露出俊秀的线条,最奢侈的七星级帆船酒店与一轮圆月相伴掠过车窗。而我此行不是为了享受奢华,而是来采访一项艰苦卓绝的赛
驾车路线:中国云南-瑞丽摩憨口岸-老挝琅勃拉邦-丰沙湾-万荣-万象-老挝琅勃拉邦-瑞丽摩憨口岸    驾驶车型:三菱帕杰罗    与中国南部接壤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中,中国游客到越南的最多,到老挝的最少。到老挝的人,基本都到琅勃拉邦,到川圹的又很少。最近中国和老挝外交部层次落实了双边车辆互通协议,国内的游客自驾到老挝旅游的就日渐多了起来,从商务轿车,越野车到小面,应有尽有,主要都是悬挂云南
2009年8月,布鲁斯·诺曼和杰德·布朗,凯尔·邓普斯特一起攀登了雪莲西峰北壁新路线。整个线路包含超过30段缺少保护的技术攀登。攀登的四个晚上有三天都经历了暴风雪,并且都是在狭窄的冰雪台阶上放岩塞做保护露宿。8月28日清晨,他们向雪莲西峰顶出发,山脊上风挟带着浓云袭来。登顶6422米的西峰时,周围已经再度变得白茫茫一片。这张照片显示布鲁斯·诺曼下撤没多久就遇到云层和强风。
见到Karina Hollekim,我决不会把TheNorthFace极限运动员和眼前这个金发碧眼亭亭玉立的女孩联系起来,我也不敢认定她就是赫赫有名的红牛极限运动队的当红花旦,我不能相信她竟然是把自由式滑降和低空极限跳跃结合起来的Ski-Base jump运动的惟一女性。玩自由式滑降和低空极限跳跃的人寥寥无几,同时从事两项运动的人在地球上不超过十个,可是我必须承认站在面前的这个女孩就是Karina
曾有漂流者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在漂,  只有漂之中,才知道人是如何的紧张、孤独和无助,  只有漂过了,才知道一个停靠的岸是何等重要。  长江源漂流虽然留下一些遗憾,但有些遗憾是可以弥补的,也不算遗憾了。我两次游历长江源,代价不小。太多的深思熟虑,苦思冥想并没有开启人生智慧的大门。看流云飞逝,急流淙淙,大千世界沧海桑田。山川依然如旧,人面桃花仅在陈旧模糊的记忆之中,长江源漂
翟墨,山东人,1968年生。艺术家,航海探险家。旅居法国,新西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2月~2001年8月,自驾帆船环绕新西兰一周,并在奥克兰艺术中心举办画展。2001年9月自新西兰跨南太平洋马德克和汤加两大海沟,历时28天到达斐济首都苏瓦港。2003年3月自驾帆船从大连启航,途经青岛、连云港、上海、温州、宁波、福州、廈门、台北、深圳、香港、海口、三亚、西沙、南沙等海域,经55昼夜实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