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sao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承担的使命与任务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完成,语文教学本身能够达成、需要达成的目标有很多,其中文化传承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文化传承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的根基,也是国家的瑰宝。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中华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其中的優秀传统文化更是与基础教育相渗透、相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青年的思想行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是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在课标中还明确了“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也就是要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
   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格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传承。要让文化传承与课程教育融合,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传承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文化传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作用
   1.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以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先秦、南北朝诗歌为例,其内容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衔接较为融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编排,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朗诵诗歌、背诵古诗的形式来学习古诗以及古诗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古诗的背诵,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的格律美,再通过将朋友之间珍贵友谊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古诗学习的语感,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惜之情。
   2.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身心尚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融合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比如,可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爱国、仁爱、仁义等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必修1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内容的讲解,再将革命先烈舍身取义、浴血奋斗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将优秀的革命历史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实现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3.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通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由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需要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关注国外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国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点,而在学生学习国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对国内外的节日、习俗、娱乐和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枯燥无聊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新课标下文化传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1.基于诗歌朗诵,传承传统文化
   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想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就必须要重视诵读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诵和诵读文章的兴趣,从一遍一遍地诵读中去体会文章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加深学生自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达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渗透相融合的教学目标。
   2.创设教学情境,优化传统文化教学
   高中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在信息化不断普及的当下,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在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或者通过组织学生对话、学生参演的形式来创设文化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新课标中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本文重点探究了“文化传承”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实施策略。整体的探究还是为抛砖引玉,关于实际意义、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还需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付强.《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内涵与特点[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6):48.
   作者简介:矫翠翠(1987—),女,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级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改革浪潮中所衍生的全新教学理念。在高中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以及主体性,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掌握。基于这一前提,主要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合理的教学创新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当前,教学改革已逐渐呈现出稳定状态。在教學改革的环境中,教师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身的教学水平,各学科教师都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从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三个方面探究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策略;教学方法   在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对于一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理科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物理学习比较困难。如果物
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各高中学校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上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将框图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举措。框图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框图法的作用   (一)框图法的应用可以简化化学问
期刊
摘 要:高考是我国教育升学制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項考试,更是广大学子、家长、老师都十分重视的,引领了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新高考强化了学生的选择,提升了高中历史的挑战,也提高了对高中历史老师的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教材背景;高中历史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后,总结了考生的重要科考科目,其中的科考项目由语数外三门组合而成。除了英语可以拥有两次考试的机会,不用区分文科与理科外,
摘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师生协作互动教学策略予以研究,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工作的突破。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别对师生协作互动在学习兴趣激发、知识理解强化和课后训练开展三个方面的应用予以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协作互动;师生   师生协作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配合来完成的互动学习行为。在该行为中,学生与教师处于同等地位,且需要两者相互
摘 要:详细介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PBL模式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精准找出该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如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及时关注教学重点及合理改进教学方案等,从而帮助学生改善地理学习状况。   关键词:PBL模式;高中地理;教学重点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PBL模式的重要性   PBL模式的全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method,该类教学模式多用问
一、教学目标   l.欣赏林黛玉形象,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举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树立深入挖掘和广泛涉猎相结合的语文学习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林黛玉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如何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性格。   三、教学方法   1.体验学习法。课堂上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习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悟、体验,不断升
期刊
摘 要:在新高考选科制度的发布实施中,提出了教育应当更加契合学生个体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承担着立德树人任务的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法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选考是最大的亮点,考试科目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组成,高考录取也变成了“学校 专业”。在新高考改革的“专业导向”模式下,高中学校必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改变过
摘 要:深度学习是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学习能力的要求。对高中物理而言,学生除了要掌握零散性的教材知识,也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各种学习能力,学会对各种物理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批判性地接受教材上的各种理论知识。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是一种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教材知识、深度整理并熟记学习内容的同时,锻炼和培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