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已经被纳入了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然而有别于文化课程,由于体育课程不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因此难以引起各方重视,导致体育课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过于简单、随意,缺乏创新,这也使得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不足。以下就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做几点思考:
  一、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据调查,95%以上的小学生都非常喜歡做一些体育运动,但是却不太喜欢上体育课。探究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发现现阶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规则意识差,课堂纪律难以把控;差异化教学问题突出;专职体育教师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
  二、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水平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形式基本的流程为先热身,活动关节,慢跑几圈,接着是讲解示范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然后进行巩固练习或自由活动,最后老师总结几句就下课了,小学生普遍反映体育课枯燥乏味。
  总结自身教学经验,介绍以下五种体育教学模式:
  1.情景教学法
  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如小学二年级体育课,内容是走和游戏,分为6课时。我把每节课的教学课程都编成一个故事情景:走羊肠小道,五步接龙,动物走,跟着节奏走,顶沙袋走,快乐动物园等。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想象与模仿中掌握动作要领,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还能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2.技能训练法
  如五年级前滚翻教学,由3课时组成,按教学内容难度递增,在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的准备活动之后,重点对前滚翻技术要领进行讲解示范,随后是密集练习,发展前滚翻能力。在练习中一一指导动作规范,最后进行技术动作的巩固练习、总结、放松。通过3课时教学,95%以上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前滚翻动作。
  3.分组练习法
  分组练习法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密度和强度,提高课堂有效性。如六年级的跨越式跳高教学,开始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分成6至8个小组,先用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再让各小组讨论、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有针对性探讨,相互帮助,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学生发表感想,教师进行总结。
  4.趣味游戏法
  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行为特点来看,他们对于体育课的第一印象就是自由、好玩,为此,体育教师应当注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穿插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游戏。如我在水平立定跳远教学中,开始部分设置 “木头人、高人、矮人、小袋鼠开火车”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完成了热身活动;基本部分通过“荷塘里的青蛙”游戏,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得到锻炼,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与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其中,设置模仿兔子跳、青蛙跳,并配上歌谣:“高人、矮人、超人”,在老师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后,让学生配上歌谣做立定跳远练习,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学得不亦乐乎。提高部分让学生做“青蛙过河”的游戏,看看要跳几下能跳过“小河”,学生的竞争意识被充分激发,兴趣高涨。最后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放松身心,整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锻炼,又培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5.音乐融合法
  在体育教学中配合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练习,可以增强练习效果。如开始部分采用韵律操热身;再如跨栏、跳马、跳箱等,设计按音乐节拍做跨栏舞蹈或跳马助跑练习等;在音乐伴奏下,做摆动腿栏侧过栏或“马”前起跳推“马”动作等练习,能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同时克服对障碍物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当学生感到疲倦时,也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钢琴曲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
  (二)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课前准备
  通过体育教研活动,多开展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一节完整的体育课程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场地和器械的作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与能力水平灵活掌控教学环节,保证课堂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三)制定课堂规范,培养良好习惯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户外体育活动的特点是空间大,学生心理的自由度也大,所以建立严格的课堂常规尤为重要。以一二年级为例,我用儿歌的方式编排了一套课堂规则:“集合环节快静齐,不慌不乱听指挥;互帮互助讲礼貌,活动安全记在心;体育器械有序放,积极锻炼身体棒;钻爬跑跳样样行,你来我往争第一” 。每节课前诵读,课中执行,形式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体育课除了要因材施教,还要加强对弱势学生群体的指导 。通过多元化教学,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质情况,为其设定对应的评价标准,分层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高。
  2017年8月,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体育强国梦,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体育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地改进与创新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古田县罗华中心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做好前期工作,抓住课堂的关键环节,整理高效的课后反思,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十分巨大,因此学校和家长必须高度重视语文的学习。而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阅读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变化万千的精彩世界,可以学习古人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可以感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在语文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从低年级起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准确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打好写话基础。  一、“逗”着学生写—培养写话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一旦对写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视写话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标准》指出它是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学活动设计花哨、热闹,但大都停留在一个层次与平面上,看不出活动之间的递进关系。如何改变课堂教学在浅层面打转的现象,把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提高品德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采用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显式算法,对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壳体弹道侵彻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不同入射角及不同初始速度条件下枪弹在复合材料中的速度变化规
对动态力学性能和静态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通过对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法得到的动态储能模量主曲线和材料试验机得到的静态松弛主曲线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课文的文眼,并带领学生解读这些文眼,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并能更好地分清文章的层次与线索,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可是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设计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却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力求面面俱到,造成了学生在课上疲于应付,课堂缺乏生机。教学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