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i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创造首先就要学会创新,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新的成果,才有新的创造发明,例如,我们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航空航天技术,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成就呢 ?那就是这些专家,学者敢大胆尝试,善于创新,能推陈出新,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创新和创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做为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创新。那们物理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关于创新思维的激发
  1,是学生认识创新的意义,树立创新的意识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只要我今天完成作业,把教师所教的弄清楚就行了,从来不去想这个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即使老师没讲清楚,甚至错了,也不能提出质疑,不相信自己,也就抑制了自己思维,更不敢去创新。其实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做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 ,,可以让学生利用废旧的物品做小实验,做实验器材,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树立创新意识。
  2,发扬民主,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友爱的关系,老师应鼓励学生超前思维,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挑战自己。例如鼓励学生课前先把公式,定理推导出来,对例题先自己分析,解答,学会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质疑,教师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在思考,也可让学生进行讨论,组织学生无拘无束的开放式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其学生的潜能,营造白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萌发独到的见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就会萌发创新意识,从而就有创造能力。
  3,教学活动应富有探索性,而且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在备课时,要创设与课教材有关的内容,在引入新课时,可以是介绍小实验,,可以播放有趣的录象资料等,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带着兴趣去学习,思考,教师进行引导。例如,在讲“压力和压强”时,先介绍学生熟知的例子,再播放如啄木鸟的嘴巴为什么很尖细,沙漠之舟的骆驼为什么脚掌很粗大?让学生先观察观赏,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然后引发思考,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考虑,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比较?让学是自己猜想,设计实验,讨论,最后交流,教师总结,这样经常培他们的能力,学生就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了。再比如我们讲《浮力》时,可以让学学生先播放录象,为什么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呢?让学生从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受到了平衡力吗?为什么船也会下沉呢?让学生也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那些物体会漂浮,那些物体会下沉,等等,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自己就会提出一些问题,也就会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自己也就溶入到课堂知识中了,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很好的,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1,在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会想象和联想
  在物理学习中,有些内容很抽象,例如:讲磁场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建立一个模型,这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把看不到,摸不着的磁场想象成空间的线,教师在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演示磁场的模型,磁感线,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想象力,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再比如:讲电磁波时,先让学生联想水波的形成,再引导学生把电磁波比做水波,这样的联想和类比,学生自然就很容易接受电磁波了。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学生就会利用前面的知识解决后面的问题,能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了,学生也就会用同样的思维去解决其他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
  2,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考虑问题,同时鼓励求异
  科学家,发明家,在研制每一个新产品之前,都要从多方面进行多次实验,考虑各种性能,才能把它推向市场。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全面考虑问题,特别是一题多解,在把条件变化,让学生触类旁通,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新颖的见解,有灵活的思维,以后就能独立思考问题,对学生素质本身也是一种提高。
  3,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 的多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强化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是培养实验技能和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多讨论,多思考,把原来一教师演示为主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实验为主体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在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自己做实验,然后学生讨论,教师最后总结。例如:在“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中,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电路设计等进行讨论,实验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或是引导学生 怎样去做,对实验中表现不同于其他人的方法予以肯定和鼓励,强化独创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维习惯,学生还有可能在实验中有新的发现,有新的收获,这就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的目的。
  4,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创造
  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能了解我们身边的物理,例如学习了电学之后,可以让学生走进社区,首先观察一下电度表,想办法检查电度表是否准确,看看家里的线路有没有需要更换的,能不能利用费旧的物品做一个简单教具。家里的灯不亮了,能不能检查出原因,能否用费旧的东西做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从而树立环保的意识,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会树立创新发明的观念。
  上面是我对物理创新教育的一些看法,我想通过我们教师的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也会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也希望他们都能成为发明者,创造者,为我们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联合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伴随企业重组的是企业核心业务板块可能横跨异地,在文化理念、宣传口径、对外信息交流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企业的重组不仅是生产、人员等有形资产的重新配置,更是对制度框架、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挑战与变革,势必伴随大量的文化碰撞和磨合,需要依靠整合统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规范和引导,实现文化、资本、管理方式的平稳对接与融合,而信息化作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语言激情创设情境    教育家陶先知先生曾说过:“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科学学习必须探究为核心。如何在茫茫的科学海洋中,使学生尽情地遨游,快乐地到达科学王国的彼岸呢?关键在于以探究导航,才不会使科学之船迷失方向。  一、培养探究欲望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使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己有的知识上学习新的知识,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更好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应从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幸福并没有伴随物质目标的实现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得也抱怨。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都信人民币吗?我们除了幸福,什么都没有,可是,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觉得到的。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
当今,教育的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那么怎样在中学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又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溶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
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学生有三怕,‘古文 作文 周树人’”。不难看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尤其是在古文学习中的状态。这种现象和一直以来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教师只向学生讲解翻译,学生只管记忆翻译和背诵名篇,没有互动,没有激情,形成了“少、差、慢、费”的现状(少,课堂容量少;差,教学效果差;慢,学生形成积累慢;费,课堂教学费时费力)。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文阅读和教学在学生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学生以为学语文“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其内容知识包罗万象,不知从何入手。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说和写。所以,解决了读、说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一、读一读  “不要一头扎在课本内”读报刊、看小说、听诗歌、看话剧、分析范文等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热爱之情,才会不由自主的去学习、去研究、去体验、去创造,让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融洽情感 提高兴趣 创设氛围 不断积累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无数科学家成功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看
【摘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学科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初中生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与《历史与社会》学科整合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学科整合    1、引言    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