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场所。要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必须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与认知水平,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为例,教师应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知识内在逻辑,设计适合学生“做中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入手,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问题设计;任务驱动;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凭空形成,也不能只靠灌输形成。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在落实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反映有限的学时、高度浓缩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根本无法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有效地学?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真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为例,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根据课程标准将教材内容与相关资料整合,构建知识内在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要求如下: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此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课程标准中内容最多的一课。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三个子目。结合探究与拓展,本课内容大体分为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二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三是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教师可以“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为主线,以“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为视角,以“中国特色”为核心,对本课知识进行重组;按照先实践后理论、先中国后国际的顺序,把教材学习拓展部分内容前置,让学生先开展社会调查,从身边的衣食住行变化入手,感受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到国际影响力,以小见大,从身边的细微处见证伟大的变迁,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以核心素养统领,设计适合学生“做中学”的学习目标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表明: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图1)
  如何把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行动,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适合做中学的学习目标,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为例,具体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能见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相关资料,并按照时序、内容进行分类;能够区分史料的类型及不同类型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对改革开放的成就进行互证,形成丰富的解释,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其二,通过导学案的引领,能够从教材中提取相关信息,并对课标要求进行自我整合,自主构建第29课的知识体系。
  其三,能够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形成合理的解释。
  其四,结合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先进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其五,通过中西对比,认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材料与视频,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培养为民族复兴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情怀。
  三、问题引领,任务驱动,设计适合学生“做中学”的学习过程
  仍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为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逐步落实核心素养。
  (一)课前准备阶段的问题设计与任务驱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生需要课前完成的问题。
   开展社会调查,对改革开放后身边的家庭和社区进行多方面了解,围绕收入水平、衣食住行、医疗保障、文化教育、通信手段等主题,搜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料。用PPT或实物等形式,进行说明。
  来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改革开放40年来个人、家庭、社区和普兰店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细微处见证伟大的变迁,切实体会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历史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学生的温情与对国家的敬意会油然而生。
   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思考,如果讲述这40年中国的变迁,站在国家的角度你还会选取哪些事例或数据?教材三个子目想从哪些角度落实课标要求?每个子目又选取了哪些素材?三个子目间有何内在联系?自己阅读教材,构建第29课的知识体系。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资料处处可见,问题层层递进,使得学生的认识也层层推进,最终引导学生领会教材的意图。这样的设计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交流、建构形成各具特色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从个人生活到社会变化到国家变迁,学生能够像历史学家那样搜集、整理、说明、解读材料。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不仅能读懂教材知识,还能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二)课堂实操阶段的问题设计与任务驱动
  1.自学检测
  设计能检测学生预习效果的问题,通过生生、师生互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早晚喝菜粥,中午啃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D.缝纫机缝住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以下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的是( )
  ①“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②“复兴号”高铁动车
  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④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对非洲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文明互鉴的友好关系;中国同欧洲、美洲等的关系也展开新的画卷。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 )
  A.贯彻结盟外交的方针
  B.扩大社会主义影响力
  C.注重扩大同世界其他国家利益交汇点
  D.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下列思想出现的先后順序是(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③④
  这四道题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对应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四个部分,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选派每组基础薄弱的同学在白板上进行演示。完成后小组讨论,自行修正,学生能完成的任务自己完成。如有疑难,教师辅助,这一过程也是教师下一步“以学定教”的基础。教师把筛选好的学生建构的具有典型性的知识体系用PPT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自行比较,向同伴学习,教师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点拨、引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2.能力提升
  通过习题设计与任务分配,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能力。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图示,按时序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了哪些问题,做出了什么贡献。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此设计能够让学生按照时间的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学生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合理的解释,认识理论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时空观念。同时,学生还能够从中深刻体会“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的道理。
   教师搜集的下列图片,是否能作为教材的补充材料?请说明理由。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杰出教育家翦伯赞说:“史料的搜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有认识史料的能力。特别是文艺作品中所含的史料,有时只是描了一条灰暗不明的阴影,我们需要从那些阴影中寻找反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选用史料。史料有多种类型,图片是重要的史料。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学生在研读图片的过程中,要判断图片的价值,通过对图片解读,能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3.合作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养成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材料一: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未来全球GDP比重变化趋势(图略)(说明:图中全球GDP为34个OECD成员国的GDP与非OECD成员国的20国集团成员国的GDP总和)——朱云汉《高思在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荷兰经济学家麦迪逊对未来世界经济的估算,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具体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组内交流,之后教师抽测两组展示,其余小组负责评分并说出依据,最后将教师答案与学生答案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教师点拨者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其中最具学科本质和特点的,就是学生如何运用材料去研究历史问题。因为探究历史问题靠得是对有价值的史料进行分析,用实证的方式,以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来说明对问题的看法”。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和资源的丰富性,如何取舍也考量学生与教师史料选择的水平与能力。
  针对有些唱衰中国的言论,本题选取了荷兰经济学家麦迪逊对未来世界经济的估算图(材料二),同时播放自1960年至2016年全球GDP动态数据排行榜,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崛起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为什么中国人能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里,实现了“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崛起?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通过追问,再度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我们有幸,一次见证历史,历史有幸,一次次亲历伟大。我们能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实现了“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崛起,这简直就是奇迹。不仅如此,它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范围的工业化,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能以这种速度,在那么大的规模与地理范围内进行快速工业化。这是史无前例、空前绝后的。中国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消灭贫困运动,有3亿多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超越联合国所界定的贫困线。这么辉煌的成就,我们是怎么做到的?這样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油然而生,促使学生理性分析奇迹背后的原因,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质疑反馈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学生能否提出问题,是否具备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习内容和自学检测的习题,目的是让学生主动质疑,在学生都不能解疑时,教师方可予以提示和引导,之后是教师的反向质疑。
  在反思质疑环节,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预判,对预设的问题要有充足准备。这一环节,重在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思维训练,使学生积累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提升广泛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思质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三)课后作业阶段的问题设计与任务驱动
  在课后作业阶段,教师要准确把握学业质量水平,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着眼点,注重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辉煌70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宣传板报创意说明。(具体要求:评选上的小组作品在走廊展板展出)
  核心素养的落地,必须有教学模式改革做支撑,这一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转变已经习惯的管理方式 、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固化的思维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素养立意;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以生为本,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发挥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的作用;要胸中有标(课准意识),胸中有本(教材意识),目中有人(学生意识),心中有数(差异意识),手中有法(方法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中心,“走”到学生中间,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及时解答学生的质疑反馈,回应学生的要求。教师还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涵养情怀,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历史学科素养进入常态课堂。
  参考文献:
  [1]翦伯赞.史料与史料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朱云汉.高思在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叶小兵.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2017(12).
  [4]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赵静)
其他文献
“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长度单位,建立了长度单位的表象经历、体验了“采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的探究过程。从知识系统层面而言,“面积单位”的学习是学生从一维空间和二维空间走向三维空间的重要一环。与长度、面积、体积相关联的知识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但他们是同一类纵向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知
期刊
摘要:面对新启用的统编历史教材的诸多变化,初中历史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可采用两课整合的方式确定学习主题。整合后的课程分别从师生角度出发,同课异构,对比中凸显了教师授课“明晰线索、寻找抓手”的设计特点和学生主讲“同伴引领、穿越时空、学生爱听”的优势。教师进行历史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时,应在充分考量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从学生视角出发,在创设情境、资源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精心设计贴近学生体验
期刊
当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已完成一轮。期间,语文教师一边参加关于新教材的各级培训,一边在教学实践中感知、研究、挖掘其区别于过去教材的“新”特点,应该说大部分教师对于我们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新”在何处,都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如何利用“新”特点,打造“新”课堂,让教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以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植树的牧羊人》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单元的视野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各地中小学纷纷延迟春季开学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鼓励各地尽可能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支持。为避免给教师和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两个坚持”: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将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停课不停学”是一种广义的学习方式,其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单纯意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育人目标。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知,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绥中县秋子沟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是一所富有山村特色的九年一贯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探究报告册。教师可以报告册为载体,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记录学生智能发展的轨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果展示平台。探究报告册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多元潜能。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
期刊
摘要:对于校本化的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避免教学的无目的性。美术教师不仅要对校本课程建设有高度的敏感性,还要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时下,美术教师可以在抗“疫”中提取生动的教育素材,以战“疫”为主题,以美术创作为载体,以校本化学习为方式,构建战“疫”探究性课程。  关键词:校本化学习;美术创作;战“疫”;课程设计  今年1月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着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严峻阻击战。战“疫”中涌现出的一幕
期刊
摘要: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绘制防疫海报,普及防疫知识”综合实践线上项目式学习活动。此线上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意在引导学生掌握防疫知识,了解抗击疫情中的英雄人物,绘制防疫海报,传递抗击疫情正能量。综合实践线上项目式学习活动分为确定项目主题、整理项目资源、制定项目计划、设置项目评价方案、实施项目过程、展示学习成果六个部分。线上项目式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多种能力,更是
期刊
为参加观摩课比赛,我与同事选取了北师版《义务教育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进行磨课,最后确定通过从“激发冲突,引发数对必要性——抽象写法”“明确数对简洁性——巩固练习”“了解数对生活化”三个环节授课。比赛时,赢得了不少掌声。  近一年来,随着对数学深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核心素养等理念的深度理解,我回顾一年前教学的“确定位置”一课时发现,学生虽然可以从生活中抽象出方格图,达到了该
期刊
欢迎订阅2021年《辽宁教育》(上、下半月)  《辽宁教育》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入选期刊,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资助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本刊由辽宁教育学院(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管、辽宁爱德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辽宁教育杂志社出版,辽宁教育编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