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问题串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
  什么是问题串呢?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
  问题串的设计决定着学习活动的方向、顺序,也决定着学生思维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问题串设计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及做法,以期与同仁探讨。
  一、要注重问题串设计的情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抛锚式教学模式理论强调:教学首先要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可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科学对象和理性化的科学模型,一旦面对实际问题,则不知所措。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出科学对象和科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呢?
  1.利用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结构存在的冲突,创设矛盾式问题情景
  通过创设矛盾式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探究细胞分化的实质,可有意识地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情景:一个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多个不同细胞,每种细胞中的蛋白质都不相同,请大家分析:①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一个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多个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应该是一样的;②遗传物质一样,根据中心法则,一样的遗传物质最后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也应该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在这里各个细胞中的蛋白质都不相同呢?学生在这种认知冲突的情景中,激发了探究欲望、产生了兴奋点,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适合的问题串加以因势利导了。
  2.要了解学生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问题情景
  人教版生物教材每节开始都会设置一个问题探讨,其问题情景大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例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中,就利用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情节,“复活的恐龙是科学家利用提取出的恐龙的DNA分子培育繁殖而来的。”然后引导提问:利用已滅绝的生物的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多数学生对这部电影都很熟悉,所以一时间大家激情高涨,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生物教具和生物实验,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
  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并不排斥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借助一定的直观分析,化抽象为直观,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生物本质上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产生的现象进行直观教学,对于微观领域或者相对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生物教具,创设直观性问题情景。例如,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行为的变化常常难以把握,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或者用生物教具直接展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就好多了。
  二、要注意问题串设计的梯度性,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同时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1.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问题之间跨度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设计问题难度刚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才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所提问题难度过于接近学生已经达到的知识水平,问题就会过于简单,学生产生不了探究动力;相反,所提问题难度远离最近发展区,问题就会偏难,学生同样也产生不了探究热情。例如,在学习了无籽西瓜培育过程,设问:①培育无籽西瓜的方法是怎样的?②正常雌花未授粉为什么不能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的来源和作用并提出矛盾:③无籽西瓜没有种子,不能产生,为什么能形成果实?教师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为启发点,逐步展现矛盾冲突,启发学生联想知识,以旧带新,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思维品质。
  2.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串,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有个性地发展。那么具体到一个班级中,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解决好这个差异性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掌握层次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根据每组的实际水平设计出梯度不同的问题串。对优等生问题串的梯度可合理加大,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则可更加细致些。在这里我就不再举例说明。
  三、要注意问题串设计的多维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串往往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师生之间的互动按着一定的思路进行下去,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课堂不是表演,课堂更应该是一个充满灵性互动与思维碰撞的场所。不能因为课堂的预设就对学生的质疑和异想天开视而不见,或者故意绕过。课堂不应该是一维性的,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有机生成的。课堂中,几个因素决定了问题串的设计要具有多维性。首先是学生,各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可能不一样,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其次是生命现象本身的原因。生命本来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所以在探索现象背后的实质与原因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教师在课前教学问题串的设计时,要注意设计的多维性。
  四、设计问题串时还要注意
  1.“问题串”设计要体现计划性
  计划性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对问题的内容结构、提出问题的时机以及被提问的对象作先前的准备。课堂提问的随机性越小,就越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与监控,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问题中得到应有的收获。
  2.“问题串”设计要目的明确
  问题串中的每一个问题的目的性都很明确,问什么,要求学生答什么,都要有明确的指向。首先教师要自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语言含糊,词不达意,模棱两可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茫然,搞不清题意。太复杂、两个以上的问题放在一句中同时提问,会使学生抓不住大意,各个人回答的针对性、侧重点就可能不同,产生无休止的讨论,浪费课堂大量的宝贵时间。
  3.“问题串”设计要体现启发性
  设计恰到好处的教学问题可以诱发学生深思,使学生很快进入思维状态中。教学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并真正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教师要善于从各种教学资源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直观教具、文字材料、图表、实物或模型、实验、生活生产实际均是教师提炼问题的良好素材。
  4.“问题串”设计要要适合学生的学情
  问题串的设计必须准确定位,只有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为基础,贴切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才能有效地促进新知识的同化,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难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受到难堪,有挫折感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过于简单的问题又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串,这样才有利于引导学生思维,消化教材,提高能力。
  5.“问题串”设计要不能有强烈的暗示
  问题串中的问题本身不能有强烈的、明显的暗示性。问题的暗示性会影响学生积动脑,容易使学生养成从众心理,进而失去问题串的作用。
  总之,问题串教学有它自身的特有价值和意义,在设计和运用过程中不可只追求表面现象,而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古城中学)
其他文献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个人投资者的储蓄替代品种、企业的优秀现金管理工具,逐渐得到部分投资者的认可.但是货币市场基金并非毫无风险,投资者在选择和评估货币市场基金时不能只看
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评价工作现状的研究,以湖北某平原地貌项目为例,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析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展开项目方案设计合理性的评价研究.结果
2019年6月18日包头工匠学院“工匠素质再提升”培训班暨包头市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及开班仪式在我院成功举办.rn来自全市各企事业单位获得大国工匠、北疆工匠、包头工匠称
期刊
1.(安徽合肥市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n鸟和巢rn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
2013年2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京津同城化、京津冀一体化。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明显受益的是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和天津中间的固
“我的孩子只会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也不容易融入集体.”如今的父母大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孤独成了这些孩子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他们没有兄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开拓创新、不断壮大的命脉和源动力。企业文化要通过经营思路和生产理念渗透到具体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落实到企业的发展战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三级课程”的试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农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却不尽如人意。本文试从学校、教师和社会等角度出发,对农村高中校本课程
目的:分析女性性病门诊患者HPVDNA分型的检测。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门诊部在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300例女性性病患者HPV DNA分型检测资料实施分析,均采取荧光定量聚
随着当今物流专业的兴起和发展,学生对物流管理的专业技能越来越重视.在高职高专院校,探究如何能够培育出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