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蹦床练习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结合当前蹦床练习的现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对比法,影响蹦床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因素、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蹦床自我效能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成敗经验、替代性经验、身体素质、学习方法与情绪等,对成绩的影响非常显著,通过提高练习者的自我效能,能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蹦床技术练习的效果,提出改善方法与有效措施。
  关键词:自我效能;蹦床练习;对策
  引言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具有在从事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达到指定操作做出表现目的的能力判断。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体育工作者逐渐对此增加了认识和了解,并引入体育领域进行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体育训练展开的。然而,从目前研究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宏观理论方面的探讨,很少采用结合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尤其是蹦床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大都缺少通过实验手段来获得实验数据的有力支持。本研究对在蹦床练习中影响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因素、指标进行研究,通过实验的方式,对应用自我效能理论的。训练与传统训练做比较,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数理统计法,并以福州市体校蹦床运动员30人做为研究对象,为运动员更好的学习蹦床技术动作另辟蹊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福州市体校蹦床运动员30人做为研究对象进行自我效能实验,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
  (2)研究方法
  ①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体育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训练及相关文献资料,从而获得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材料,对论文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② 实验法
  针对福州市体校蹦床运动员练习实验群体中的自我效能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自我效能的评价,并对影响自我效能的原因进行实验分析。
  ③ 数理统计、对比法
  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行自我效能的评定,并将蹦床练习实验群体的自我效能水平与进行自我效能水平之前进行对比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自我效能感的特征维度
  ① 水平维度
  自我效能感在水平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认为自己所能完成的指向特定目标行为的难易程度,人们在这一维度上的差别导致不同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
  ② 强度维度
  自我效能感在强度上的变化,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实现特定目标行为的确信程度。弱的自我效能感容易受不相符的经验影响而被否定强的自我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导致自我怀疑,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最后胜利,从而面对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努力。
  ③ 延展性维度
  自我效能感的延展性(或广度),是指在某个领域内的自我效能感之强弱,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其他相近或不同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有的人只在很狭窄的领域内判断自己是有效能的,另一些人则在很广泛的活动及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2)运动员自我效能评定统计
  为了验证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蹦床练习技术和训练效果的影响,并为在实验中获得较高的实验效度,在教学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练习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实验前一学进行前测。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进行自我效能和进行自我效能后在垂直跳技术练习中86分以上存在差异,并且在成绩上提升了13%,成绩在75-85分的也存在差异,并且成绩提高者占到了23%。一周类空翻技术和两周类空翻技术86分以上练习者成绩分别提高10%和21%,76-85分的两项技术成绩提高分别为17%和29%,成绩对研究对象的诸多心理表现进行自我效能的评定,评定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在蹦床的垂直跳一周类空翻和两周类空翻技术练习中,自我效能差的蹦床练习者通常存在厌倦、灰心、沮丧,缺乏信心等心理现象,在长时间的蹦床练习的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怯懦、犹豫、练习情绪不高,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练习,或是对失败和自身不良情绪状态采取消极的态度。相反自我效能好的学生在蹦床练习中通常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的意志力和心理负荷的承受能力也较高。因此看来,自我效能作为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手段,在蹦床练习中有待提高。
  (3)自我效能对蹦床练习的影响
  根据自我效能的评定结果,结合练习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表3)除3名运动员的自我效能与实际成绩略有差异外,(造成这3名运动员存在差异的原因,本文不对其进行研究)93%以上的运动员自我效能水平与蹦床成绩是一致的。自我效能水平高的运动员,在蹦床学习中轻松、愉快积极、勇敢,兴趣较高,成绩较好。自我效能水平差的运动员,在蹦床学习中不会多做努力,好的成绩无从取得,失败体验增多,自我效能更趋低落,因而蹦床成绩差。所以良好的自我效能,能很好的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运动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较高。
  (4)影响蹦床自我效能水平的因素
  调查显示,影响运动员蹦床练习自我效能水平的因素主要有6种(见表4)其中,运动能力与专项身体素质占到62%,行为的成败经验占到了91.1%,榜样的作用占87.7%,鼓励性的积极评价占72.2%,正确的蹦床练习方法占68.9%,情绪和生理状态占到了68.9%。
  ① 运动能力与专项身体素质
  表4中,有62%的运动员在蹦床练习中受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福州市体校蹦床运动员专项运动水平还高,但由于技术难度不同,所以对身体素质要求不同,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遇到自身的弱点时,就可能产生恐惧或逃避练习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两周类空翻技术练习所表现出来的练习的自信心和热情都会下降,相应地就可能出现动作质量下降或者不能完成动作的问题,影响技术练习的效果。   身体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动作的基础。蹦床动作中练习对灵敏柔韧、协调、上肢力量等素质要求高,增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使运动员在任务面前相信自己,更是圆满完成动作的前提条件。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可使运动员加自信,学习信心也会因此增强,掌握动作的速度也会加快,练习的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② 行为的成败经验
  表4中,有91.1%的运动员认为在蹦床练习中受到成败经验的影响。依照班杜拉的效能理论,成功的经验能提高自我效能,多次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成败经验主要来自于个体在亲身实践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在训练中影响成败经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蹦床练习任务的难度。有的运动员选择的任务难度过高,致使自己不能完成动作,或者任务难度选择的过低,即使成功也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自我效能,倘若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第二,保护与帮助。保护帮助是蹦床训练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它的运用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同,但都要求注意位置、部位、时机、用力的恰当,这也是训练的重要部分。
  ③ 榜样作用
  表4中,有87.8%的运动员认为蹦床成绩受到榜样作用的影响。榜样作用在蹦床练习中包括教练的示范和运动员的示范。有的蹦床练习结构复杂,有时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所以适时的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蹦床练习中,运动员的示范有两方面的作用。成功的示范有启发和激励的作用;失败的操作在某种程度上会有降低自信心或产生恐惧的作用。运动员的示范对自我效能的提高还是起着积极的作用的,运动员可以从同伴的成败中找到经验或看见自己的影子,这样就可以取其优点,改掉错误,弥补不足。
  ④ 鼓励性的积极评价
  表4中,有72.2%的练习者认为鼓励性的积极评价有利于蹦床练习。在练习中,练习者迫切渴望成功,得到尊重和喜悦,害怕因失败带来的批评和沮丧。而在训练中,教练和运动员难免会对动作不足进行分析和讨论,而语言稍不注意就会挫伤运动员的自尊心,从而降低自我效能。因此,教练在训练中要及时对每个运动员的成功和点滴进步做出肯定和鼓励,使运动员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
  ⑤ 正确的蹦床技术动作练习学习方法
  表4中,有68.9%的运动员存在学习方法不恰当的问题。在蹦床训练中,有时存在教练只为教会动作而训练,忽视了学习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相同的,很多运动员在学习过程中只为了学会动作而学习,不重视教练学习方法的传授,盲目练习,产生失败或不能建立稳定的动作定型。应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运动员提供要选择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式,吸引运动员自觉走上练习中,逐渐培养运动员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① 自我效能水平与蹦床技术练习有明显的一致性,说明提高自我效能对蹦床练习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自我效能水平与练习成绩有93%以上的一致性,说明提高自我效能对练习有积极的影响。
  ②运动员在练习中存在自我效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运动能力与专项身体素质、行为的成败经验榜样作用、鼓励性的积极评价、正确的技术学习方法、情绪和生理狀态。
  ③ 蹦床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练习方法,良好的练习方法有助于蹦床运动员技术动作自动化的形成。
  (2)建议
  ①要根据练习特点,运用提高自我效能的手段,结合运动员素质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进行素质训练,使运动员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提高自我效能,为蹦床技术学习打好基础。
  ② 训练过程中,选择合理、适中的任务难度,广泛采用保护帮助,使运动员建立正确的肌肉感觉,增加成功经验,减少恐惧心理。
  ③ 用示范法训练,注意树立不同技术水平运动员群体的示范,以增强全体运动员练习的自我效能感。
  ④ 对运动员的失败合理地评价、分析,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激励,增加练习机会,使他们始终溶于集体之中,提高自我效能。
  参考文献
  [1]郭本禹.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12-16.
  [2]冯俊彦.体育院校体操专修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9-60.
  [3]赵漪波.2006年全国蹦床冠军赛评述[J].体育科技,2006,(12):9—10
  [4]黄健.青少年蹦床基本技术动作练习方法及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8):78+80.
  (作者单位:贵州省省体操管理中心体操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网络群体极化理论的提出过程,其与群体极化理论的发展关系,就现有的三大网络群体极化模型进行了分析比照,详细评述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这些特性产生的内在机理,并结合现有参考文献,给出了合理化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群体极化;网络群体极化;社会认同  一、理论提出  (一)群体极化理论  1.群体极化理论的概念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做出比其成员最初倾向更极端的决策的倾向,即群体
期刊
摘 要:社会性别理论,关注社会中的男女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问题,是女权主义的重要研究成果。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父权制历史,虽然女性社会地位和男性地位逐渐趋于平等,但性别歧视、性别盲视、性别意识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西方国家已将社会性别理论应用于公共管理,并取得良好成效。我国有必要研究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的应用,解决公共管理中存在的社会性别问题,提高公共管理成效。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性别理论
期刊
摘 要:结合大客户服务管理的现状,从背景、问题、定位、路径选择等方面对大客户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从服务理念、服务流程、服务手段、服务支撑、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服务导向、智能引领的大客户管理模式的路径图。  关键词:转变观念; 创新手段;提升支撑;队伍建设  服务导向、智能引领就是以大客户服务为导向,融合互联网思维、方法、技术,以大数据应用为驱动,围绕服务业务流程,打造一支前端触角敏锐,后端高度协
期刊
摘 要:在成长过程中,高中生该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这实际上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不简单的成长课题。在对这个课题进行分析时,总会涉及到与个体分离或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本文主要对高中生在与同学、老师、父母交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矛盾以及成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引导高中生处理他人的期待以及积极化解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使得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自
期刊
摘 要: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当中,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另一种表现。民俗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靠民间美术的发展,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重视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是地域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关键词:民间美术;旅游纪念品;重要意义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民间美术也在
期刊
摘 要:缅甸漆器制造是古老名城蒲甘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据史料记载,漆器制作起源于12至13世纪的蒲甘,自此之后,蒲甘便成为缅甸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漆器发源地,大多数学者都对“漆艺来自中国”的说法颇为赞同,缅甸也有故事传说漆器是从“东方大国”带来的,蒲甘的漆器精美绝伦,“东南亚漆器之乡”的美称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词:缅甸漆器;制漆流程;文明标志;工艺礼品;精美绝伦  缅甸是东南亚地区发现最早的漆器遗址的
期刊
摘 要:丝绸之路是敦煌文化的诞生地,它天生就具备了很多国际化的禀赋文明,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文明沟通,进步。我国文明史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凝结了民族厚重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的敦煌艺术遗产起源发展于四世纪到十四世纪。不同的文化组成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国家。现代服装设计对敦煌文化的运用也体现了我国文化发展多样化的特点,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扮演着框架结构般的角色。  关键词:敦煌文化;现代服
期刊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1899-1972)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最初发表于1926 年1 月、2 月号的《文艺时代》上,经过岁月的沉淀,打开书卷,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川端式”东方美学的魅力,激发起我们深深的共鸣。《伊豆的舞女》以轻灵纯美的文笔,描写作为高中生的“我”因为生活艰辛与心灵苦痛,独自前往伊豆半岛散心,旅途中结识了一群巡回艺人并与艺人们结下了亲密的友谊的故事,其中他对舞女熏子的感
期刊
摘 要: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习近平同志领导的新时代,国家富强离不开文化强大,文化强大需要新时代出版媒体有文化担当,否则文化犹如脱缰野马,乱象丛生。然而时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媒体只为追求经济利益,缺少文化责任感,忽视公共利益和文化关怀,何谈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张元济先生是中国现代出版先驱,身上最闪亮的出版精神是文化担当精神。在内忧外患的近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张元济先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
期刊
摘 要:中国有着独特的色彩审美和色彩象征,其中影响中国色彩美学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延续至今“五色论”,即青、白、红、黑、黄五色,五色论影响了古代审美情趣、服装首饰、漆器、书法绘画,是中国色彩观的本源。除了五色观道家对古代色彩美学也影响颇深,道家将黑推上了崇高地位,之后墨色的出现更影响了水墨画的产生和发展,水墨画发展到后来还衍生出青花瓷,这些都是中国美术区别于西方美术的标识也是中国美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