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之美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有着独特的色彩审美和色彩象征,其中影响中国色彩美学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延续至今“五色论”,即青、白、红、黑、黄五色,五色论影响了古代审美情趣、服装首饰、漆器、书法绘画,是中国色彩观的本源。除了五色观道家对古代色彩美学也影响颇深,道家将黑推上了崇高地位,之后墨色的出现更影响了水墨画的产生和发展,水墨画发展到后来还衍生出青花瓷,这些都是中国美术区别于西方美术的标识也是中国美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五色论;色彩美学;墨色;五行论
  古代色彩美学的形成
  古代色彩美学始于《易经》中的五行,易经提出阴阳说和五行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之后出现了与阴阳五行相对应的“五色学说”。中国的“五色学说”萌芽于殷商时期,根据“五行论”和“阴阳说”形成了与之对应的“五色观”的色彩理论,奠定了中国的色彩美学观念的形成。何谓“五色”?即:青、白、红、黑、黄五色,传统五色把红、黄、青、白、黑色定为正色,又各以五行的各行作为一正色的代表,他们分别是:土黄、金白、木青、火赤、水墨,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五色已经成为广泛的审美标准,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几千年对色彩的赋予“意义”。商周时期奴隶制等级制度严明,色彩被当作的等级制度的辅助,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后来的儒家思想继承了色彩的“阶级色彩”,儒家色彩美学思想常把色彩之美与“仁”和“德”融合为一体,儒家重礼,极力维护等级制度,色彩在这个阶段被定义为“明贵贱,辩等级”的工具。除了儒家对色彩观念有影响之外,道家也对色彩观念有很大的影响。道家认為黑色是高居于一切的颜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推崇黑色的同时又否定“五色”追求无色为美,老子一直以来主张淡泊的思想,表现在色彩上就是“五色而五色成焉”。道家的服饰多以黑色为主,老子曰:“玄之又玄,从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道家把黑作为众色之首,并把黑色作为道家的象征色,他们认为“阴阳高于万物,而黑白高于五色”,道家将黑白推崇到了很高的地位,道家的审美对后拉爱的中国绘画有了很深的影响,以至于中国绘画中的墨色山水画在全世界艺术形式中独树一帜,这也是老子色彩观影响后世所留下的瑰宝。无论是“五色说”,还是老子崇尚的黑色,都是中国色彩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影响了古代各个朝代的审美观,也影响了中国的色彩美学,第中国色彩观形成的的重要因素。
  色彩在古代的“意义”
  中国古代社会“身份”是有颜色的,不同的“色”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地位,色彩体现了伦理纲常、尊卑等级。黄色,皇帝御用的颜色,被皇帝垄断。为什么皇帝垄断黄色?因为黄色是太阳的颜色,而古代的皇帝就是百姓的太阳,明朝更是禁止臣民用黄色,包括正黄色和偏黄色都禁止民用。黄色代表着尊贵,是权力的象征,例如我么耳熟能详的黄马褂就是权力的象征。朱色又称红色是达官贵人的专权,是古代权贵、金钱的象征,也是身份的象征。杜甫在诗中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子啊古代只有达官贵人才可以用朱红色的大门,不但老百姓不能用,低级官员也不能用,唐朝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和亲王的官袍是紫色,五品以上是朱色,可见红色在古代的地位。这就是“大红大紫”用来形容发迹的人的原因。大红大紫的鲜亮色彩被中高级官员垄断了,给下级官员剩下的就是一般的色彩了。唐朝规定五品六品的低级官员只能穿绿色,八品九品是青色;明朝规定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基本打了个颠倒。但无论青色还是绿色,都是并不鲜亮的色彩。大红大紫不仅仅是高管们的地位身份的象征在后宫也是嫔妃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清代只有皇后才可用明黄色,正红色,皇贵妃可用正紫色,紫红色,各宫主位用宝蓝色,三品以上可穿红色,且红色必须为偏色,如橙红、海棠红等,可见红色在古代的地位。官员和权贵垄断了色彩艳丽的颜色,留给百姓的基本都是最黯淡的颜色,所以白色衣服以本色为主,因为染色在古代技术成本都过高所以老北行消费不起奢侈的颜色主要以麻布或白布为主,所以老百姓也叫“白衣”。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色彩
  古代色彩中红色代表吉祥,黄色代表尊贵,白色代表平民,而青色和黑色在美术和艺术品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中国画水墨画和山水画为主,所谓青绿山水也是以青色和绿色为主的山水画,而水墨画以黑白为主,水墨画的精髓在于运用“墨色”,墨粉五色即焦、浓、灰、淡、清,运用墨色的浓与淡在加上一两个单色的点缀就能幻化出整幅水墨画,而黑白体系正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精华。青花瓷的出现是将水墨画运用到瓷器中,青花瓷也是用单色绘画,它用毛笔直接把图样画在瓷器上烧成后洁白光洁的瓷器上面透出青色水墨画般的艺术形象十分富有艺术魅力。青花瓷以蓝白为主,在元代迅速发展,青色在颜色性质上有沉静冷清的色彩感受,画在白瓷上面既能破除纯白的单调,又能如水墨画一般给人沉静和思考。
  漆器上的除了运用青色,黑色也是中国古代漆器中不可或缺的颜色。汉代漆器尚黑,这与道家的“玄学”分不开这种尚“黑”的色彩观从上周时代一直沿用到汉代,从马王堆出土的漆器看,多以黑色为地,器上或以朱漆绘样,或以多色彩会纹样,黑漆为底显得古朴敦厚。
  结语
  古代色彩美学无论是服饰上还是漆器尚亦或者是绘画书法上都是在世界历史中独树一帜的,这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古代君主重黄色,所以黄色自古以来都是帝王,尊贵的象征。红色在历史上是“吉祥”的颜色,延至今日中华民族依旧把红色看作是美好的颜色,放眼看去,中国的国旗,中国的建筑以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都是红色的代表。青色作为中国风的颜色,引领了水墨山水画,也衍生出青花瓷,是“中国风”的代表。黑白两色一直是“玄学”和道家所推崇的,沿用至今少了色彩意义,更多了一份精神意义,是道家的核心所在。无论是青、白、红、黄、黑哪种颜色的 象征意义都是“五色说”继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词汇,这又是个最复杂的词汇,简单到人人都能领会,复杂到无人能定义。有人把它认作救赎万物的救世主,有人把它视为潘多拉盒子里的磨盒。的确,一代雄主征服四方靠的是它,无耻之辈投机钻营为的是它;有人奋斗一生,临终脑子里还是它;有人沿街乞讨,不断满足的又是他。  它,就是欲望。  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常新的命题。它与生俱来,却不随人而去。几千年来留在人性论坛的最高处,与金杖玉玺,刀枪剑戟辩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网络群体极化理论的提出过程,其与群体极化理论的发展关系,就现有的三大网络群体极化模型进行了分析比照,详细评述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了这些特性产生的内在机理,并结合现有参考文献,给出了合理化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群体极化;网络群体极化;社会认同  一、理论提出  (一)群体极化理论  1.群体极化理论的概念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做出比其成员最初倾向更极端的决策的倾向,即群体
期刊
摘 要:社会性别理论,关注社会中的男女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平等问题,是女权主义的重要研究成果。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父权制历史,虽然女性社会地位和男性地位逐渐趋于平等,但性别歧视、性别盲视、性别意识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目前,西方国家已将社会性别理论应用于公共管理,并取得良好成效。我国有必要研究公共管理中社会性别理论的应用,解决公共管理中存在的社会性别问题,提高公共管理成效。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性别理论
期刊
摘 要:结合大客户服务管理的现状,从背景、问题、定位、路径选择等方面对大客户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从服务理念、服务流程、服务手段、服务支撑、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服务导向、智能引领的大客户管理模式的路径图。  关键词:转变观念; 创新手段;提升支撑;队伍建设  服务导向、智能引领就是以大客户服务为导向,融合互联网思维、方法、技术,以大数据应用为驱动,围绕服务业务流程,打造一支前端触角敏锐,后端高度协
期刊
摘 要:在成长过程中,高中生该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的期待,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这实际上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不简单的成长课题。在对这个课题进行分析时,总会涉及到与个体分离或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本文主要对高中生在与同学、老师、父母交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矛盾以及成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引导高中生处理他人的期待以及积极化解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使得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自
期刊
摘 要: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当中,是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另一种表现。民俗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依靠民间美术的发展,所以,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重视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是地域民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关键词:民间美术;旅游纪念品;重要意义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民间美术也在
期刊
摘 要:缅甸漆器制造是古老名城蒲甘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据史料记载,漆器制作起源于12至13世纪的蒲甘,自此之后,蒲甘便成为缅甸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漆器发源地,大多数学者都对“漆艺来自中国”的说法颇为赞同,缅甸也有故事传说漆器是从“东方大国”带来的,蒲甘的漆器精美绝伦,“东南亚漆器之乡”的美称是毋庸置疑的。  关键词:缅甸漆器;制漆流程;文明标志;工艺礼品;精美绝伦  缅甸是东南亚地区发现最早的漆器遗址的
期刊
摘 要:丝绸之路是敦煌文化的诞生地,它天生就具备了很多国际化的禀赋文明,见证了人类历史的文明沟通,进步。我国文明史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凝结了民族厚重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的敦煌艺术遗产起源发展于四世纪到十四世纪。不同的文化组成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国家。现代服装设计对敦煌文化的运用也体现了我国文化发展多样化的特点,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扮演着框架结构般的角色。  关键词:敦煌文化;现代服
期刊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1899-1972)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最初发表于1926 年1 月、2 月号的《文艺时代》上,经过岁月的沉淀,打开书卷,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川端式”东方美学的魅力,激发起我们深深的共鸣。《伊豆的舞女》以轻灵纯美的文笔,描写作为高中生的“我”因为生活艰辛与心灵苦痛,独自前往伊豆半岛散心,旅途中结识了一群巡回艺人并与艺人们结下了亲密的友谊的故事,其中他对舞女熏子的感
期刊
摘 要: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习近平同志领导的新时代,国家富强离不开文化强大,文化强大需要新时代出版媒体有文化担当,否则文化犹如脱缰野马,乱象丛生。然而时下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媒体只为追求经济利益,缺少文化责任感,忽视公共利益和文化关怀,何谈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张元济先生是中国现代出版先驱,身上最闪亮的出版精神是文化担当精神。在内忧外患的近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张元济先生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