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日,我从网络上偶尔得知一则新闻: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的一位研究生被室友投毒至死。我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在想:现在的大学生,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究竟是怎么了?他们拥有着别人羡慕的美好未来,聪明和智慧,但对于生命个体的爱与尊重--这场人生的考试,他们却成为了失败者,败得是一塌糊涂,彻彻底底。"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苦苦地思考着。一次,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专家的一场报告时,我心中的疑问被解开了。他认为,现在的学生不缺少知识和能力,但他们最匮乏的爱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是啊,我们的孩子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个个高分低能,心胸偏激狭隘,小则对父母亲人,大则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他们缺少爱,甚至不会去爱,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爱的能力。一味的索取,而不懂得奉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畸形人生态度......这一切的一切,使得我们的孩子们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在亲人呵护下的他们,又怎能经受住大自然狂风暴雨的洗礼与考验呢?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反思,重新定位,探索出一条科学、正确、全面的培养社会接班人的教育之路来。
有了这一思想定位,我们前行的路就变得光明、开阔了。仔细想来,我一直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开展我的教育活动,在我的眼里,学生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但从长远看,我的一些教育活动并没有真正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这一终极教育目标。自己只单纯地追求工作的圆满完成,学生的乖巧听话,而忽视了教育的最根本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不仅要具备人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外,还有与人沟通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锻炼形成的。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并且把它做实做好。
提起"法律""法制"这些词语,我们都不陌生,因为它与太多的遗憾和痛苦纠缠在一起,让我们倍感沉重。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幼稚地认为它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其实不然,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的存在。教育法、食品法、交通法、未成年人伤害......没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难以想象我们的生活会成什么样。因此,知法守法,做合格的公民是每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法懂法,以身作则,教师做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教师,要认真学好教育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增强自身的法律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法制教育的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给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二、加强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
古代的《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人人也都知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漫步我们的校园,由学生设计的普法标语随处可见,教楼上、走廊里、操场中......孰不知,这些都出自学生之手,学校的普法标语征集令刚一发出,就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学习、搜集相关法律,随后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大家共同商讨、设计出本小组的普法标语,经过评议,挑选优秀作品选送到学校,学校再在统一布置张贴。这一学习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获取法律知识的同时,又将学习的所得外显出来,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发展和提升。生硬冰冷的法律条文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变得有趣可爱。闲暇之余,同学们驻足凝视,念念有语,评头论足,好不快活!12月4日是全国法律宣传日,学校提前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给全体学生讲法律的重要,红领巾广播站也会播发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法律知识。学校每个学期结束时,总会邀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给学生们讲交通安全、如何防坏人、防火、防盗和食品安全等话题,意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快乐地度过假期。有了这些举措,学生充分地了解法律常识,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为积极争做知法守法小公民奠定基础。
三、立足课堂,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
一直以来,我把普法宣传做为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我是《今日说法》的忠实观众,有时我会将看后所感与学生分享,从他人的惨痛教训中学生体会到了法律公正与尊严,知道了如何做人与做事。我还动员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着眼,发现生活中自己不文明、或看到的一些违法现象。学生检讨出自己某次闯了红灯;和同学大打出手,险些受伤;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坑害百姓等等。从发现、交流中,学生明白了:法律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人人要遵守规则,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在讲授口语交际《请不要这样做》,学生从浅显的文本中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个口号喊得容易,做起来难。之后,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进行义务劳动。他们或擦墙,或给小树小花浇水,或捡拾地上的废弃物......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我还倡导学生将环保进行到底:回家上网查找环境保护的资料,也可以和父母一起考察自己身边的环境状况,做出分析。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学校走向社会,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更加兴致盎然,学起来津津有味。狠抓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承担责任。
四、家校联手,巩固深化普法教育的成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积极和家长取得教育孩子的共识。家长会、发送温馨短信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契机。积极开展争先活动,动员学生,让他们人人争当"法律小卫士",小手拉大手,让法律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
总之,经过我的不断摸索,学生基本上树立了知法守法的观念。我相信,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为我们的孩子们打造出一片明净、湛蓝的法制天空!
有了这一思想定位,我们前行的路就变得光明、开阔了。仔细想来,我一直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开展我的教育活动,在我的眼里,学生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但从长远看,我的一些教育活动并没有真正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这一终极教育目标。自己只单纯地追求工作的圆满完成,学生的乖巧听话,而忽视了教育的最根本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们不仅要具备人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外,还有与人沟通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锻炼形成的。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理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并且把它做实做好。
提起"法律""法制"这些词语,我们都不陌生,因为它与太多的遗憾和痛苦纠缠在一起,让我们倍感沉重。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幼稚地认为它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其实不然,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的存在。教育法、食品法、交通法、未成年人伤害......没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难以想象我们的生活会成什么样。因此,知法守法,做合格的公民是每一个社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法懂法,以身作则,教师做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教师,要认真学好教育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增强自身的法律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法制教育的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给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二、加强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
古代的《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人人也都知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漫步我们的校园,由学生设计的普法标语随处可见,教楼上、走廊里、操场中......孰不知,这些都出自学生之手,学校的普法标语征集令刚一发出,就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学习、搜集相关法律,随后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大家共同商讨、设计出本小组的普法标语,经过评议,挑选优秀作品选送到学校,学校再在统一布置张贴。这一学习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获取法律知识的同时,又将学习的所得外显出来,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发展和提升。生硬冰冷的法律条文在同学们的奇思妙想中变得有趣可爱。闲暇之余,同学们驻足凝视,念念有语,评头论足,好不快活!12月4日是全国法律宣传日,学校提前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给全体学生讲法律的重要,红领巾广播站也会播发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法律知识。学校每个学期结束时,总会邀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给学生们讲交通安全、如何防坏人、防火、防盗和食品安全等话题,意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快乐地度过假期。有了这些举措,学生充分地了解法律常识,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为积极争做知法守法小公民奠定基础。
三、立足课堂,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
一直以来,我把普法宣传做为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利用晨会、班会、队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我是《今日说法》的忠实观众,有时我会将看后所感与学生分享,从他人的惨痛教训中学生体会到了法律公正与尊严,知道了如何做人与做事。我还动员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着眼,发现生活中自己不文明、或看到的一些违法现象。学生检讨出自己某次闯了红灯;和同学大打出手,险些受伤;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坑害百姓等等。从发现、交流中,学生明白了:法律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人人要遵守规则,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在讲授口语交际《请不要这样做》,学生从浅显的文本中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个口号喊得容易,做起来难。之后,我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进行义务劳动。他们或擦墙,或给小树小花浇水,或捡拾地上的废弃物......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我还倡导学生将环保进行到底:回家上网查找环境保护的资料,也可以和父母一起考察自己身边的环境状况,做出分析。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学校走向社会,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更加兴致盎然,学起来津津有味。狠抓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遵守规则,学会了承担责任。
四、家校联手,巩固深化普法教育的成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积极和家长取得教育孩子的共识。家长会、发送温馨短信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契机。积极开展争先活动,动员学生,让他们人人争当"法律小卫士",小手拉大手,让法律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
总之,经过我的不断摸索,学生基本上树立了知法守法的观念。我相信,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为我们的孩子们打造出一片明净、湛蓝的法制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