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扩招,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急剧下滑,目前,在校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学生多为中考的落榜者。他们不仅知识储备薄弱,行为习惯不佳,而且心理承受力差,组织纪律观念也淡薄。同时,大多数中职学生缺乏社会关爱,没有经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性格偏激,逆反心理强,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将以人为本的育人的理念贯穿在整个班主任工作之中,实行人性化教育和管理,积极倡导人文关怀的精神。
一、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精神的几点思考
1、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是关怀学生的工作
中职学生接受教育主要是接受教师,特别是接受班主任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情感的熏陶。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安全,设法减轻学生负担,积极引导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一切都在于排除学校教育中的非人性化因素。中职学生的身心是比较脆弱敏感,因此我们不能用简单粗放的方法来管理学生,不能一味地强迫学生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做到差别对待,对症下药。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学校一切规章制度的落实,不能靠简单粗放的手段来奏效的。即便奏效,那也只能是假象。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不错,一旦离校,以前的一些不良习惯又开始浮现出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缺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学生的贴心人。有些问题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冷遇,他一旦摘掉了“紧箍咒”,便会发泄心中的不满,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来。所以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心底里把你当做知心朋友,敞开自己的心扉,要循循善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来,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规范行为,完善自我。所以,班主任的人性化关怀是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基础。
2、中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呼唤人文关怀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实际上是人性关怀的学生观。中职学生不仅是具有“主动性”,同时也具有“未完成性”。这种“未完成性”,首先表现为心理不成熟。他们中的情感因素往往多于理智因素,他们中的一些人来学校的目的不甚明确,被动地接受教育。其次,由于他们文化基础差,在学习时比较费力,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次,就是中职学生心理非常脆弱。他们见惯了“冷脸”,听惯了训斥,总是希望自己的行为表现得到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种心理环境就为班主任人性化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舞台,从而可以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
3、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文关怀教育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没有人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今天的中职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质量。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班主任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和主力军。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只有通过人性化的关怀和教育才能在班级营造一个平等、民主、自律、宽容、诚信、合作的和谐环境。
二、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精神的尝试
1、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无论是敬还是畏,其中都存在一个“远”。或者敬而远之,或者畏而远之。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不愿意主动接近老师的。而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怀,首先要求必须主动地走进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要理性地接触学生,真诚地为学生着想,做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近几年,我每接受一个新班,第一要务就是尽可能地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把我当着是他们贴心的朋友。尽量抽出时间,到比较陌生的学生家庭走走看看,拉拉家常,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上学路上,遇到学生就主动地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这虽然是有意走近学生,却无形中增强了老师的亲和力,融洽了师生关系。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多接近学生,跟学生多沟通交流,那样你将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和信赖。
2、关注特殊学生
所谓特殊学生,就是那些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大多性格孤僻,心理自卑,爱独来独往,甚至自暴自弃。同时,也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冷落和轻视。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在教育他们时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重在动之以情。
3、尊重学生差异
目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班级管理也呈现出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很必要的,但严格不能是一刀切。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性格、心理、意志等方面的差异巨大,如果不顾差异,一味地对学生统一要求、统一行为、不仅是不可能的,且往往使班主任工作陷于尴尬境地。当学生违背了班级的统一规定,经多次教育无效时。班主任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放弃教育和管理。由严格要求变为放任自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在管理时要依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管理。
4、言教不如身教
晨读的时间到了,我走进教室,见教室前面一摊垃圾,便拿着扫帚和撮箕,将垃圾扫尽,亲自送到垃圾池里。当我再走进教室时,全班的学生都望着,有一个组的学生都低着头,今天早晨就是该组学生负责打扫卫生。从大家的眼中,似乎都等待老师的查询、批评。“读书吧”!我发话后,大家相视了一下,教室里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扫罢的垃圾无人倒,无非是相互推诿。追究一下原因和责任未必不可,但没有必要。老师自己做一做就可以了。因为老师的行为与学生已有的行为形成反差,更能产生条件反射效果,引起学生的内疚和反省。实际上,在中职生中,知与行相分离的现象是经常存在的,知道不该做的事却要做,知道该做的事却不做,更有知错认错屡犯的现象。尤其是学生对该做的事而不做或不认真做时,老师应尽量避免语言批评,亲自做一做。这本身不仅是体现了身教,也是另一种批评方式,体现了一种教育策略,用“糖衣裹着的良药”更容易让人接受。
现代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对学生的一种温暖,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新的理念。让人性关怀教育像阳光雨露似地洒向每一个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使班主任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一、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精神的几点思考
1、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是关怀学生的工作
中职学生接受教育主要是接受教师,特别是接受班主任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情感的熏陶。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安全,设法减轻学生负担,积极引导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一切都在于排除学校教育中的非人性化因素。中职学生的身心是比较脆弱敏感,因此我们不能用简单粗放的方法来管理学生,不能一味地强迫学生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做到差别对待,对症下药。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学校一切规章制度的落实,不能靠简单粗放的手段来奏效的。即便奏效,那也只能是假象。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不错,一旦离校,以前的一些不良习惯又开始浮现出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缺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学生的贴心人。有些问题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冷遇,他一旦摘掉了“紧箍咒”,便会发泄心中的不满,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来。所以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在心底里把你当做知心朋友,敞开自己的心扉,要循循善诱,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来,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规范行为,完善自我。所以,班主任的人性化关怀是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基础。
2、中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呼唤人文关怀教育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实际上是人性关怀的学生观。中职学生不仅是具有“主动性”,同时也具有“未完成性”。这种“未完成性”,首先表现为心理不成熟。他们中的情感因素往往多于理智因素,他们中的一些人来学校的目的不甚明确,被动地接受教育。其次,由于他们文化基础差,在学习时比较费力,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次,就是中职学生心理非常脆弱。他们见惯了“冷脸”,听惯了训斥,总是希望自己的行为表现得到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种心理环境就为班主任人性化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舞台,从而可以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
3、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文关怀教育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没有人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今天的中职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质量。学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班主任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者和主力军。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只有通过人性化的关怀和教育才能在班级营造一个平等、民主、自律、宽容、诚信、合作的和谐环境。
二、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精神的尝试
1、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
学生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无论是敬还是畏,其中都存在一个“远”。或者敬而远之,或者畏而远之。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不愿意主动接近老师的。而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怀,首先要求必须主动地走进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班主任,要理性地接触学生,真诚地为学生着想,做学生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近几年,我每接受一个新班,第一要务就是尽可能地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把我当着是他们贴心的朋友。尽量抽出时间,到比较陌生的学生家庭走走看看,拉拉家常,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上学路上,遇到学生就主动地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这虽然是有意走近学生,却无形中增强了老师的亲和力,融洽了师生关系。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多接近学生,跟学生多沟通交流,那样你将会得到学生的认同和信赖。
2、关注特殊学生
所谓特殊学生,就是那些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大多性格孤僻,心理自卑,爱独来独往,甚至自暴自弃。同时,也常常受到同学们的冷落和轻视。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在教育他们时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重在动之以情。
3、尊重学生差异
目前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一刀切的班级授课制,这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班级管理也呈现出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很必要的,但严格不能是一刀切。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性格、心理、意志等方面的差异巨大,如果不顾差异,一味地对学生统一要求、统一行为、不仅是不可能的,且往往使班主任工作陷于尴尬境地。当学生违背了班级的统一规定,经多次教育无效时。班主任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放弃教育和管理。由严格要求变为放任自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在管理时要依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管理。
4、言教不如身教
晨读的时间到了,我走进教室,见教室前面一摊垃圾,便拿着扫帚和撮箕,将垃圾扫尽,亲自送到垃圾池里。当我再走进教室时,全班的学生都望着,有一个组的学生都低着头,今天早晨就是该组学生负责打扫卫生。从大家的眼中,似乎都等待老师的查询、批评。“读书吧”!我发话后,大家相视了一下,教室里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扫罢的垃圾无人倒,无非是相互推诿。追究一下原因和责任未必不可,但没有必要。老师自己做一做就可以了。因为老师的行为与学生已有的行为形成反差,更能产生条件反射效果,引起学生的内疚和反省。实际上,在中职生中,知与行相分离的现象是经常存在的,知道不该做的事却要做,知道该做的事却不做,更有知错认错屡犯的现象。尤其是学生对该做的事而不做或不认真做时,老师应尽量避免语言批评,亲自做一做。这本身不仅是体现了身教,也是另一种批评方式,体现了一种教育策略,用“糖衣裹着的良药”更容易让人接受。
现代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对学生的一种温暖,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新的理念。让人性关怀教育像阳光雨露似地洒向每一个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使班主任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