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内容的综合性、设计的创新性、操作的实践性等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要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创新的沃土,还需要广大教师艰苦的努力。本文主要讨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创新素质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创新能力是以新的观念、方法和技术更好地解决人类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能力,目的是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创新的影子,比如一个新的创意、观念、产品等。
创新能力人皆有之。每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不是上天注定、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提高。在当代,国内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长期的创新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素质。如果学校教育没有自觉地抓好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教育就不能落到实处。以下几点是我认为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1.强烈的自信心和内在动机。充分的自信心、坚定的信念及内在动机是创新的前提。
2.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使我们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或现象,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产生更多新的设想和创意。
3.独立的思维精神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既要求思维的独立性,又要求思维的辩证性,即思维的全面性和灵活性。这样的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4.动手实践能力。任何假设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被论证,任何美好的创意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实践也使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完善。
5.冒险精神和承受挫折能力。任何创新都是“标新立异”的,都会面对种种非议、风险和失败。具有创新素质的人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理想,并能不断地从失败中发现问题,探索前进之路。
6.坚强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实现创新都要经历艰难险阻。面对种种困难,只有坚毅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创新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让落后的学生有信心、让没有想法的学生有想法、让不敢发表观点的学生敢说话,让每个学生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新的沃土,是几十年来我在教学中常常思索的问题。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1.创设情境搭建空间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首先要有内容让学生观察,有空间让学生想象,有吸引力让学生创造。
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使教师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只要本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宗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案例1:设计个人名片
请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Word制作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人名片。具体要求:
(1)页面大小为90mm×55mm,页面方向为横向。
(2)名片为双面,中、英文各一面。
(3)要素包括标志、持有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鼓励畅想未来职业)。
(4)设计有创意,版面布局合理,画面色彩谐调。
这是我在教学中应用多年的教学情境之一。将文字处理的教学,巧妙地设计到制作个人名片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从观察名片的特点及作用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片。多年来,这个案例一直深受学生喜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名片作品。
情境的创设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是要开放,且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细心去观察。其次是应划定范围,确定主题,让学生深入观察。名片源于生活,但仅限于名片这个范围。所以情境空间的搭建要把发挥学生想象、尊重学生爱好、张扬学生个性作为主要目标。案例中名片的规格、所含要素是规定的,但名片样式、标志、轮廓的设计,文字和未来职业的选择,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等则为学生的创造留下了宽广的空间。此外,名片的个性化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案例2:程序设计 第一课的作业
请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应用课堂所学,设计你的第一个VB程序。具体要求:
(1)内容积极向上。
(2)要运用所学按钮、标签、图像框等控件及相关属性。
(3)要运用赋值语句。
(4)界面设计完整、美观、实用。
(5)把窗体调整到适当大小并固定。
(6)有结果按钮,并可以正常结束。
算法与程序设计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常见的程序设计练习都是规定了界面和功能的固定任务,且内容多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关。试想,有多少学生对这样的任务感兴趣?学生又如何在这些被条条框框约束着的环境里发挥想象力?
学生有没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看他能否发现可以应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关键。以“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作为所有程序设计作业的开头,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兴趣的、能够应用课堂所学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架构一个自由开放的观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这种开放的主题,加上“具体要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既应用了所学,又可以大胆创意。学生每次课设计一个程序。从最初的模仿范例,到最后完全的自我构思、自行设计,学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逐步创新的历练。像“mini水果店”、“哆啦A梦小问答”、“花儿吐芬芳”、“龟兔赛跑”、“小丸子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创新素质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创新能力是以新的观念、方法和技术更好地解决人类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能力,目的是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活质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创新的影子,比如一个新的创意、观念、产品等。
创新能力人皆有之。每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不是上天注定、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提高。在当代,国内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但长期的创新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创新素质。如果学校教育没有自觉地抓好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教育就不能落到实处。以下几点是我认为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1.强烈的自信心和内在动机。充分的自信心、坚定的信念及内在动机是创新的前提。
2.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使我们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或现象,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产生更多新的设想和创意。
3.独立的思维精神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既要求思维的独立性,又要求思维的辩证性,即思维的全面性和灵活性。这样的思维是创新的源泉。
4.动手实践能力。任何假设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被论证,任何美好的创意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实践也使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完善。
5.冒险精神和承受挫折能力。任何创新都是“标新立异”的,都会面对种种非议、风险和失败。具有创新素质的人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理想,并能不断地从失败中发现问题,探索前进之路。
6.坚强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实现创新都要经历艰难险阻。面对种种困难,只有坚毅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创新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让落后的学生有信心、让没有想法的学生有想法、让不敢发表观点的学生敢说话,让每个学生体验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新的沃土,是几十年来我在教学中常常思索的问题。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1.创设情境搭建空间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首先要有内容让学生观察,有空间让学生想象,有吸引力让学生创造。
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使教师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只要本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宗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信息技术,就可以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案例1:设计个人名片
请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Word制作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人名片。具体要求:
(1)页面大小为90mm×55mm,页面方向为横向。
(2)名片为双面,中、英文各一面。
(3)要素包括标志、持有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鼓励畅想未来职业)。
(4)设计有创意,版面布局合理,画面色彩谐调。
这是我在教学中应用多年的教学情境之一。将文字处理的教学,巧妙地设计到制作个人名片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从观察名片的特点及作用入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片。多年来,这个案例一直深受学生喜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名片作品。
情境的创设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是要开放,且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细心去观察。其次是应划定范围,确定主题,让学生深入观察。名片源于生活,但仅限于名片这个范围。所以情境空间的搭建要把发挥学生想象、尊重学生爱好、张扬学生个性作为主要目标。案例中名片的规格、所含要素是规定的,但名片样式、标志、轮廓的设计,文字和未来职业的选择,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等则为学生的创造留下了宽广的空间。此外,名片的个性化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案例2:程序设计 第一课的作业
请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应用课堂所学,设计你的第一个VB程序。具体要求:
(1)内容积极向上。
(2)要运用所学按钮、标签、图像框等控件及相关属性。
(3)要运用赋值语句。
(4)界面设计完整、美观、实用。
(5)把窗体调整到适当大小并固定。
(6)有结果按钮,并可以正常结束。
算法与程序设计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常见的程序设计练习都是规定了界面和功能的固定任务,且内容多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关。试想,有多少学生对这样的任务感兴趣?学生又如何在这些被条条框框约束着的环境里发挥想象力?
学生有没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就是看他能否发现可以应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正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关键。以“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作为所有程序设计作业的开头,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兴趣的、能够应用课堂所学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架构一个自由开放的观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这种开放的主题,加上“具体要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既应用了所学,又可以大胆创意。学生每次课设计一个程序。从最初的模仿范例,到最后完全的自我构思、自行设计,学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逐步创新的历练。像“mini水果店”、“哆啦A梦小问答”、“花儿吐芬芳”、“龟兔赛跑”、“小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