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新闻教育家”专文论述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天我读到张昆教授新著《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版),这是一本经年少见的关于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的系统、全面并多有创新的理论专著。它的公开出版,可以说是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研究的突破。
  在哲学社会科学中,新闻传播学科及其教育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近四十年来,发展、壮大、成熟之快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与改革开放及社会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需求有关系,也同智能、网络、视听科技快速发展直接相关。在诸多挑战中,新闻传播教育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曾产出了大量的关于新闻传播教育及其改革的研究成果,其关注的方向大约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新闻传播教育自身的三大块:教学、科研及教师队伍,讨论多偏重于如何提质及改革问题;另一类是科技及传播形态发展变化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的挑战,其中专书也有,但更多的是论文及各种专题研究报告,而张昆教授的《新闻传播教育导论》则是以新闻传播教育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融合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并以新闻传播教育使命作为核心主旨,涉及新闻传播教育方方面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崭新而全面、系统的理论架构,拟定出许多新颖的概念、范畴,并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阐释,从而,大大深化并拓展了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其应用与学术价值是重大的。
  近四十年来,作者一直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并担任学院主要领导,还兼任了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多类组织的负责人,参与了国家关于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教学、学科评估、课题审议、教学改革及重大问题的专家咨询研讨等,这些丰富的实践体验,为他建立一个全新的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的理论体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充分条件。一般说来,我们在针对一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时,须考虑建立一个能足以展开充分论证、阐释的体系构架,大约一般也是遵循着从问题的本质、特征及几个相关联的重大问题而展开的逻辑,正是因为作者有丰富的实践积累和问题意识,他大胆地突破了这个老套路,直面现实,抓住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遵循新闻传播教育自身规律,而展开充分的理论阐述,建构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问题研究的别样范式,使其具有了可贵的创新意义和启迪作用。比如说,他大胆地把教师问题纳入教学这一重大问题中去,又将教学问题进行细分,形成如下几个关联更紧密,内在逻辑更强的重大问题:教师与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事务等,这既突显了教学的内在联系,又有极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体系的创新是《新闻传播教育导论》重要特色之一。
  《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体系建构和概念范畴的拟定上,而且还表现在他能依据实践,大胆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观点,让人深思回味,耳目一新。比如说,作者提出了“新闻教育家”,并专章进行论述,新意迭出,从而导引人们深思:一个学院办得好不好,与院长的学识、战略思维、开放包容、责任担当、管理艺术及人格魅力有着怎样的关系;再比如说,学科建设也纳入新闻传播教育体系中,并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论述,颇有现实针对性和启发、指导意义。过往在一个新闻传播学院中,可以说无人不重视学科建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被虚化了,大部分精力着意于指标、数据的导向中,而在《新聞传播教育导论》中,作者采取了个案分析、中外比较的方法,对学科建设的意义、内容、路径等都作了精辟的理论阐述。再比如说,院系文化建设及人们平常不太注意的学生事务问题,《新闻传播教育导论》中,也都有充分的论述。诸如此类,都充分展示出《新闻传播教育导论》一书的特色和创新亮点。
  我与张昆是多年的同事和朋友。1983年,我受当时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教授委托负责筹办新闻系。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师资短缺,新闻传播专业不仅没有博士,连硕士也很稀少。于是我们从当时应届毕业的历史系、哲学系、中文系、经济系提前选留了六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包括张昆、强月新、姚曦、周光明、冉华、吴尚之。除吴尚之后来到北京高就外,当年的五位青年都成了当今的知名学者。他们对武汉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98年,我卸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就是由张昆接任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第二任院长。后来张昆应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的邀约,调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从新闻传播教育导论》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担当。作者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充分展现出他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无比热爱新闻传播教育工作,以做一个人民教师为荣,披肝沥胆,兢兢业业,近四十年如一日,职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朝气勃勃,乐此不疲,更为可贵的是,他能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在实践中思索,在思索中实践,笔耕不辍,研究不止,这本《新闻传播教育导论》亦可佐证。相信这本《新闻传播教育导论》的出版,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研究、对于当下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和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作者系原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创院院长,曾任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其他文献
《博览群书》编辑部:  陈独秀原配夫人和第二个夫人,是安徽霍邱县的一对高氏姐妹,在她们流传甚广的五个名字中,竟然有四个是子虚乌有的,这对《新青年》主编陈独秀而言,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反讽。陈独秀原配夫人,通常认为正名叫“高晓岚”,乳名“大众”,第二个夫人高君曼“又名君梅”,乳名“小众”,在这些名字中,只有“高君曼”一个名字是真实的。早在1925年,陈独秀与原配夫人高氏的第二子陈乔年,亲笔填写《旅莫中
就在去年的12月14日,AutoBot公司在北京的京东智能奶茶馆召开了AutoBot Eye行车记录仪的发布会,对于见惯了同类产品黑黢黢外壳的人们,这款行车记录仪或许能一扫普通行车记录仪的颜值窘境。接下来,就跟随笔者一起来具体看看这款行车记录仪中的“颜值担当”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吧!  外观“美腻”,配置也不错  我们先来看看AutoBot Eye的外观,它的立方体机身边长仅4cm,采用全铝合金打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已开设若干年,相关的课程指导文件却仍然是2000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的发展既需要有科学的指导方针,也需要有具体可行的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发生变化,这给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困惑。  本期专题,我们约请了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专家和江苏、湖南、浙江等地的信息技术教研员
【摘要】这几年,根据实践显示,在小学英语教学期间,大多数小学英语老师把学习英语的重点放在了单词、语句和英语写作的教学上面,学生词汇量掌握较少,写作时,语句表达不通顺。这对小学生以后学习英语非常的不利。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有部分专家、学者提出了文本再构的教育模式,想要通过教育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期待感,让学生的英语成绩能够有所上升。文本再构教学模式拥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具有的优势,本文就要对文
电视盒子,捞过界的妥协产物  2012年,在智能电视概念被电视机厂商炒了好几年之后,电视盒子开始大规模出现在市场上。一般来讲,电视机生命周期很长,少则三五年,多则上十年。这样的长周期完全无法保证智能电视产品的用户体验,硬件性能和软件平台,都没有施展空间。这时候,电视盒子以一个电视机外设的方式横空出世,在普通电视和智能电视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因此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然而,在随后电视盒子的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方式未能真正给学生主体性及个性发展创设空间,以至于学生视语文学习为“重任”,导致学生学习欲望的减退,甚至泯灭。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近期无意间获得了一本书《拂去尘沙》,系《光明日报》新疆记者站站长王瑟所著。本想泛泛浏览一下,没想到第一眼开始就被深深吸引。一天的时间,一口气通读之后,仍然兴致浓浓,感觉品尝不足。这是一本有关考古的书,回头又细嚼,它好像又不仅仅只写了考古的内容。  大家知道,考古是在寻找丢失的过去,印证历史的真实,再现昔日的场景,给当代及后人以清晰的远古。  但是有多少考古的成就被封存于书柜的典籍中,被闲置在研究者
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本周五收盘价一上周五收盘价)/上周五收盘价。  最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本周最高价一上周五收盘价)/上周五收盘价。  大盘表现采用沪深300指数在相应计量周期内的变动幅度来计量,超越大盘指机构或所推荐股票的收益率高于同期大盘表现的值。  编辑日记  本周上证指数量价齐升,日K线实现六连阳,目前阶段性反弹已经拉开序幕,但对后市反弹空间不宜过于期待。创业板指数放量突破。创出
信息化领导力是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校管理带有信息化时代标志的重要体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洞察力,二是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管理力,三是对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指导力。    一、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洞察力    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洞察力是指对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把握能力和科学预见能力,以及领导学校遵循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学校教育信息
校园网的安全稳定与所用技术是分不开的,由于ASP技术入门门槛不高,所以校园网一般都是用ASP技术来架构的。由于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致使一部分程序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网站数据被修改、删除等现象。笔者在对学校网站两年多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这样的问题,其中大部分为SQL注入。    一、SQL注入原理    SQL攻击的根源在于,程序命令和用户数据之间没有做到泾渭分明。这使得攻击者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