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男性:尴尬的“黑马”?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iu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购买ED治疗产品的90后会有这么多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90后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一代。然而一些研究数据发现,年轻似乎已经不再是90后们引以为傲的资本。
  2016年10月末发布的、由中国性学会与阿里健康研究院联合制作推出的《中国网上男性性福指数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称,在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以下简称ED)治疗产品的使用人群中,18~25岁的90后男性占比高达30%。
  90后成网上购药主力
  阿里健康研究院通过对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在天猫医药馆平台潜在订购ED治疗产品的人群的分析发现,90后已经成为ED产品搜索和使用率最高的人群。
  这份覆盖近30万的年轻网购人群的数据显示,18到25岁男性提交ED治疗产品搜索意愿占所有用户的30%,超过同样爱好网购的26~30岁男性5个百分点;而31~35岁和36~40岁男性对ED产品的需求量则分别占比15%和10%。
  使用ED治疗产品在大家印象中应该是中老年男性的专利,为什么90后成为网购ED产品的“黑马”?
  阿里健康天猫事业部医药健康运营专家梁素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一现象固然与此年龄层系网购主力军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在提示:ED的发病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
  “18~25岁男性之所以会占整体线上提交ED用药需求的30%,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分人本身就热爱网购;但反过来我们也看到,整个天猫药馆用户需求最集中的药物是中成药里的健脾益肾类产品,虽然这类药物的用户年龄群分布十分广泛,但其中18~25岁和26~30岁男性用户占比依然很高。”梁素娟说。
  可能是心理问题所致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成年男人的年龄和性福指数呈反比,越年轻越不会遇到ED的困扰。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生活节奏加快,90后的学习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大,ED的确开始日益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邓春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年轻男性在多重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ED的困扰。”
  ED总体上可以分为心理性和器质性两类,其中50%的ED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性问题。在邓春华看来,年轻男性发生ED主要是心理原因所致。
  “为什么购买ED治疗产品的90后会有这么多?一方面他们是网购的主要用户,另外也由于年轻人的思想更加开放,更有勇气追求自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主任医师张志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虽然这个数据只能说明一些现象,不能视为科学依据,但在男科门诊就医的ED患者中,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的确占到了不小比例。
  “ED总体来说是一个和年龄呈正相关的疾病,但是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前几年中国男科医生和外国男科医生总有一个争议存在,我们认为ED是可治愈的,而外国医生认为是不可治愈的。后来大家发现,中国ED患者大多是40岁以下甚至是更年轻的男性,而国外则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张志超说。
  在他看来,虽然中国人的性观念越来越开放,但大家对“性福”知识的了解程度远远落后于思想开放程度,“国外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触两性知识的相关教育,而中国就连很多成年人都还没有这方面认知积累,很多人都是靠本能去摸索解决”。
  “正确的两性知识积累不足、不知道如何正确启动性爱,会让年轻人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几次尝试不成功后,则有可能导致心理性ED。”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医师李铮说。
  务必先咨询再用药
  除购药人群日趋年轻化外,《蓝皮书》还指出,从购买行为分析,先作咨询再选择提交需求的ED治疗产品人群占比仅为 4%,而直接提交需求不予咨询的占比为96%。
  《蓝皮书》还称,从提交需求时间来看,性福话题依旧是高个人隐私话题,比如,80%人群选择移动端和夜间或空闲时间来进行咨询或者购买。
  张志超对这一现象表示担忧,“正是出于对个人隐私的高度重视,很多人都会选择不事先向医生咨询而自行购买ED治疗产品,但这很可能会使大部分90后男性得不到规范的治疗。”
  他建议,90后男性患者面对ED困扰时,应该积极就医,采取规范治疗;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可以积极借助互联网平台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
  “虽然现在年轻人ED大多属于心理性问题,但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查查他们的血液代谢指标就会发现,有一些反映血管弹性的指标已经出现预警。”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中心主任姜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姜辉说,临床发现,一些年轻ED男性已经开始出现心血管或代谢性疾病前兆。“男性的生殖器阴茎是全身血管最丰富的组织,由于这里血管较细、很容易堵塞,所以血管老化较早表现在性功能上。而心脑血管较粗,代偿机制较强,只有堵塞相当严重时才能被发现。可以说,性功能是男性健康的风向标。”
  他建议,虽然年轻人的ED多数是心理性问题,但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早就医咨询。
其他文献
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主体形态”,成为2014年最为关注的城市话题。  2014年12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和《瞭望东方周刊》等联合承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这份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主持完成,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五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
自马航MH370航班失联至今,搜寻工作一波三折,多国、多部门联合搜寻多日未果。伴随“失联”迷雾的,是人们对民航安全的更高期待。  仅从飞行员和飞机技术上看,民航还能够更安全一些吗?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天有超过800万人乘坐飞机出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2014年1月9日发表声明,2013年全球范围内航空事故发生率在过去十年内创新低,大型商用飞机事故死亡人数为224人,而2002年到2012
让“中国心”起飞,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近几年,中国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的步伐正日益加快。  自上世纪开始,美国便把航空发动机列为仅次于核武器的第二大军事敏感技术。当中国希望建造自己的大型客机时,却发现没有一颗可用的“中国心”——中国几乎所有民航飞机发动机都依赖进口,军用发动机则以“仿研 引进”为主,自主研制的型号较少。  作为后发国家,过去,中国的航空发动机长期以跟踪仿研为主。然而,被称为“工业之花
艺术节是城市人对诗意生活的集体追求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艺术节层出不穷,并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国也不逊色。上海国际艺术节、乌镇戏剧节、曹禺戏剧节……各种艺术活动与中国城市交融,共同参与中国新城市精神与气质的养成过程。  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人陈圣来曾为这个“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际艺术节服务了13年。最近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陈圣来说,艺术节就是“要用
2007年5月31日,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南泉水源厂的工作人员在太湖流域取水口附近打捞蓝藻  谈起8年前那场震惊全国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生产运营处处长胡侃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无锡自来水因突如其来的蓝藻污染,全城供水中断,居民涌向超市将所有能喝的水抢购一空,场面蔚为壮观。  水,成了无锡人心里的一道阴影。  就在“蓝藻污染事件”爆发的前一年,无锡选址长江岸边、日供水40万吨的备用
通过工具触达用户,通过内容延长时长,让用户能够更迅速、更精准地拿到想要的内容,这就是核心  就在一年前,移动工具开发商猎豹移动(以下简称猎豹)还在海外狂飙突进,如今,它却正在放慢脚步。  猎豹201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营收为10.467亿元,同比增长18.1%,但海外营收只有5.60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是53.6%,较一季度的56.8%下降了3.2个百分点。  和2015年第四季度相比,
3月24日,美国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对外宣布,由于携带致癌基因,她已将卵巢和输卵管切除。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而进行的相关预防切除手术。作为人体的健康密码,基因检测不仅能分析出罹患癌症的几率,还可以借此预防许多先天性疾病。  近日,中国的研究者们首次发现了一个中国人先天性唇腭裂的易感位点。这是清华大学医学院联合博奥生物集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和广
彼时的水井,可说是“城市的眼”  在潮州城中,最常见的是老街、老巷、老宅、青石板……这些饱经沧桑的东西,不断提醒着路过的人,这儿曾经有过的历史。  在老街老巷或是宅院之间,最不显眼却又可以称之为“眼”的,就是那一口水井了。  每户人家会就近打一口井  潮州有大海、江河、湖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饮水资源。在这座小城没有自来水之前,人们的生活用水除了泉水外,大多依靠水井,且民宅中自家都基本
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  自唐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起,就不断有阿拉伯、波斯穆斯林沿着海陆丝绸之路东抵中国传教、经商、做官。他们中不少人在中国各地定居下来,与后来从中亚、西亚、西南亚大量东来在中国定居的各族穆斯林,成为回族的先民。  这些迁徙者不仅以自身践行丝绸之路,还与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最终形成回族。没有丝绸之路就形成不了回回民族,回回民族与丝绸之路有密切关系。  这个形成过程显示了
葡萄牙谚语说:你只拥有5个真正的朋友,其余只是风景。  现在是测验时间:打开自己的微信联系人名单,从头开始看,你是否能清楚地说出上面每个人的名字,以及上一次与其联系的时间与话题。  这个测试很容易让人得出沮丧的结论:时常联系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固定朋友。  这种测试结论会营造出一种“相识遍天下,知交无几人”的氛围,并让人在心里默默将朋友分成三类:全天候朋友,功能性朋友,以及传说中的“其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