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为何舍近求远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bin2yh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31日,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南泉水源厂的工作人员在太湖流域取水口附近打捞蓝藻

  谈起8年前那场震惊全国的太湖“蓝藻污染事件”,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生产运营处处长胡侃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无锡自来水因突如其来的蓝藻污染,全城供水中断,居民涌向超市将所有能喝的水抢购一空,场面蔚为壮观。
  水,成了无锡人心里的一道阴影。
  就在“蓝藻污染事件”爆发的前一年,无锡选址长江岸边、日供水40万吨的备用水源地就已开工建设。但这并没能在那场持续多日的供水危机中发挥任何作用。
  今天,无锡不仅建成了日供水量100万吨的长江备用水源地,而且实现了长江、太湖两大水系、三大水源地的互补供水。
  “即使再发生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无锡也能扛过去,8年前的场景不会重演。”无锡当地一位官员信心满满地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夭折的方案
  无锡建设备用水源地的想法,早在“蓝藻污染事件”爆发前就有了。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技术负责人戎伟(化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无锡市某领导就提出要建立备用水源地,但并没有明确思路和要求,“仅仅从供水安全的角度提出这样一个建议。”
  按照当时的想法,无锡需要在长江岸边寻找一个新的备用水源地,以应对不断增加的用水量,缓解太湖供水的压力。“我们希望以此来实现南(太湖)北(长江)供水的相结合,形成一个运行稳定的供水系统。”戎伟说。
  不过,这一想法在当时并未引发关注。2000年前后,太湖水质逐渐变差,无锡水源地的水质也随之恶化。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太湖全年87%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四类水体占71%、五类水体占4%、劣于五类水体占12%。而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太湖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2000年太湖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需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目标显然没有达到。
  因此,无锡想到去长江取水。
  现实问题随之而来。无锡城区坐落在太湖岸边,距离下属县级市江阴的长江沿岸最近距离也有50公里。
  “水源地的建设一般采取的都是就近取水原则,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在全国没有先例。”戎伟说,远距离取水成为长江备用水源地建设的一道坎,“建吧距离太远,不建吧太湖的水质在变差,这成了一个两难的抉择。”
  当然,背后的核心问题还在于资金投入。全程参与备用水源地选址的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副总工程师陆纳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时预估的长江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资金投入在10亿~20亿元,“按照当时无锡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个投资太大了,负担不起。大家一听到这么大的投资,就不再提了。”
  陆纳新认为,无锡当时搁置备用水源地建设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太湖水源的水质条件还算符合要求,“并没有急迫到需要建设备用水源地。”
  此后5年,这个一度被提起的长江备用水源地建设方案,再无人问津。
  去长江找水
  公开资料显示,2000~2005年间,尤其是2003年以后,太湖水质急剧恶化。
  以高锰酸钾为例,太湖水体该物质含量从2003年的4.2mg/L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5.2mg/L左右,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也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轻度营养化增加到中度营养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钱益春在一篇名为《1998~2006年太湖水质变化分析》的文章中称,导致这一污染趋势变化的原因是,2003年后,太湖流域的污染企业增加。
  陆纳新也坦承,跟2000年相比,当时太湖的污染确实已经加重,出现了水质性缺水。
  “经济发展导致的用水量也在增加,可以预见供水会出现缺口,备用水源地已经到了非建不可的程度了。”胡侃说。
  2005年7月,无锡启动了长江备用水源地建设前期调查工作。当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长江沿岸寻找一处合适的水源地。
  戎伟说,选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个是距离、一个是周边环境、一个是水文条件。
  无锡下辖的江阴市长江岸线有40公里左右,且当地水源地也建在那一带,“这就要求选址要有一定的规避性,要与江阴的取水口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规避近距离取水对长江河岸造成的影响。”
  就环境因素而言,陆纳新告诉本刊记者,江阴市区是沿江而建,如果选择靠近市区的位置,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都存在很大难度。在最初拟定的3个备选取水口中,2个都因距离江阴城区较近,管道施工难度大而被排除在外。
  最理想的地方就是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不仅污染风险小,且易于保护。但这对于布满工业区的长江沿岸来说并不容易。
  “大家总觉得长江中下游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但长江本身是流动的,污染物也会随之削减。”戎伟说,从多年的观测数据来看,长江水体一直稳定保持在三类水质,“符合建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最终,无锡将备用水源地选在了位于江阴市上游、西北部的黄丹村。2006年6月,长江备用水源地在经过一年的调查选址后,正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40万吨,当时计划2009年投入运行。
  跨区域工程
2008年3月30日,无锡市民代表、劳模代表和建设者代表在竣工通水典礼现场一起扳动开关,一股股长江水喷涌而出。当日,无锡市“长江供水工程”一期竣工通水,标志着无锡市建立的长江和太湖“双水源”安全供水格局初步形成

  如前所述,长江备用水源地建设的难题在于双线距离太长。胡侃说,整个输水管线的单线长度达到38公里,双线长度76公里,“不仅投资大,而且势必增加整个项目的施工难度。”为了节省投资,输水管道的建设路线采用直线设计,这样带来的问题是管线必须过境常州——因为黄丹村正处于江阴与常州的交界地带。这使得输水管线缩短了10公里,至少节省了1亿元建设资金。
  不过,在胡侃看来,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因土质不好造成的施工缓慢。无锡所在的长三角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冲积平原,土质疏松,土壤承载能力非常有限,“而输水管道恰恰很重,施工地区的土壤无法承重。”胡侃说,如果不采取加固措施,一旦管道下沉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除此之外,整个项目建设还要穿越长江大堤、高速公路、运河等复杂的地形,施工过程中还涉及拆迁安置等一系列问题。”胡侃说,作为一个跨地区的备用水源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
  就在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的一年后,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污染事件,无锡全城出现严重的供水危机。在陆纳新看来,“蓝藻污染事件”恰恰证明建设备用水源地的选择是正确的,也加快了长江备用水源地的建设进程,“当时无锡面临很大压力,如果一期工程当时建好了就能发挥很大作用。”
  在一期工程尚未建成的基础上,无锡市于2007年下半年启动长江备用水源地二期建设工程,将日供水量从40万吨增加到80万吨。该工程建设周期仅一年多,在2008年12月就投入运行。2011年,无锡再次进行长江备用水源地三期建设工程,将日供水能力提高至100万吨,该工程已于2013年初投入运行。
  “一旦太湖水质发生问题,长江水源地能保证无锡城区供水。”胡侃说,无锡城区日用水量平均在100万吨,高峰时也就120万吨,与长江备用水源地设计的能力相符。
  不过,无锡城区目前的供水还主要依靠太湖水源地,长江水源地日供水量在50万吨左右,仅为设计能力的一半。“这样做是为了使太湖和长江的供水达到平衡,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供水安全。”戎伟说。
  胡侃认为,无锡目前已经实现了长江、太湖的双线供水,形成了稳定的供水体系,能够应对突发的水污染事件。
其他文献
近日央视报道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确定北京三条地铁线路将直通河北。其中,6号线通至河北燕郊、大兴线通至河北固安、房山线通至河北涿州。  不过,这一规划究竟何时能正式开工尚不能确定,据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表示,2015年的地铁建设计划中并没有6号线东延、大兴线以及房山线延长项目。尽管如此,公众对这一规划已然表现出十足的兴趣。  在北京地铁外延至河北这一消息上,传统媒体的整体反应趋于常
2016年7月2日,FAST吊装最后几块反射面板  7月3日在贵州平塘架设完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犹如一只瞄向外太空的“超级天眼”。  “超级天眼”可谓超级工程。数千科学家、工程师和建设者们深扎山谷,用近两千个日日夜夜精雕“眼窝”、勾勒“眼底”、密布“神经”、点睛“眼珠”,靠智慧头脑和精湛技艺雕琢出深邃“天眼”。  常规机械设备都无能为力  “在这里,再高的吊车也望尘莫及、再长的臂手也鞭
目前保障房建设速度和力度很大,但保障房制度设计却相对滞后。缺乏权威的立法,仅仅以各种政策性规定难以应对骗保漏洞和巨大的非法利益空间。  保障房种类和形式太多太杂,如北京保障房的形式多达四五种,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以及因重大市政工程、棚户区改造而建的安置房,不同的保障形式有不同的投资主体、建设方式和分配模式。应该考虑统一于公共租赁住房这一主要形式,杜绝涉及产权性质的保障性住房供给
人的欲望有“需要”和“想要”之分。但在孩子眼中,东西都是“想要”的。要让她分清楚“需要”与“想要”,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情境中去讨论。当她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我递给她一个热腾腾的馒头,告诉她:这个就是你现在最需要的东西。等她吃饱了,她说我想要买魔仙棒玩具。我便再告诉她:魔仙棒是你想要的东西,家里已经有相似的东西了,不可以再买了。当然,一次这样的解释完全不起作用,但我会坚持不懈。在一次次的说明之后
截至2016年7月6日,英镑兑美元跌破1.30,创1985年6月以来新低,较英国公投退欧前的高位1.5018下跌约15%。  这燃起了部分投资者“买买买”的斗志,认为此时正是抄底英镑、赴英旅行、抢购奢侈品的好时机,更有甚者想借机抄底英国房产,以期获得更大投资收益。  因为便宜而创造需求?太low  单丹(七分钟理财首席讲师)  英镑大跌,该买吗?  回答之前,我想先问:“为什么想在这时买英镑?买来
为纪念奥运会的举办并传承奥运精神,从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始,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都会由举办国政府发行纪念币,已形成惯例。  里约奥运会亦不例外。巴西中央银行分四批次发行36枚纪念币,包括4枚金币、16枚银币和16枚用于市面流通的普通钱币。  纪念币领衔的一大波奥运题材藏品袭来,你会投资吗?
城市群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的“主体形态”,成为2014年最为关注的城市话题。  2014年12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和《瞭望东方周刊》等联合承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这份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主持完成,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五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
自马航MH370航班失联至今,搜寻工作一波三折,多国、多部门联合搜寻多日未果。伴随“失联”迷雾的,是人们对民航安全的更高期待。  仅从飞行员和飞机技术上看,民航还能够更安全一些吗?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天有超过800万人乘坐飞机出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2014年1月9日发表声明,2013年全球范围内航空事故发生率在过去十年内创新低,大型商用飞机事故死亡人数为224人,而2002年到2012
让“中国心”起飞,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近几年,中国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的步伐正日益加快。  自上世纪开始,美国便把航空发动机列为仅次于核武器的第二大军事敏感技术。当中国希望建造自己的大型客机时,却发现没有一颗可用的“中国心”——中国几乎所有民航飞机发动机都依赖进口,军用发动机则以“仿研 引进”为主,自主研制的型号较少。  作为后发国家,过去,中国的航空发动机长期以跟踪仿研为主。然而,被称为“工业之花
艺术节是城市人对诗意生活的集体追求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艺术节层出不穷,并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国也不逊色。上海国际艺术节、乌镇戏剧节、曹禺戏剧节……各种艺术活动与中国城市交融,共同参与中国新城市精神与气质的养成过程。  上海国际艺术节创办人陈圣来曾为这个“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际艺术节服务了13年。最近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陈圣来说,艺术节就是“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