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论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网络与信息化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然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受学校重视程度、教育模式、学生素养、教师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推动教育内容、形式、模式革新,构建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其他文献
“明师”一词,出自《韩非子·五蠹》:“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意为:“熟悉学术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为高明的老师就会得到名望和荣誉”。按照我的理解,“明”者,明白、贤明、高明、明亮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须知道,“授业”须明法,“解惑”要通理。通俗来讲,“明师”,就是有理想、有思想、有学识、有情怀、有责任的好教师。概而论之,“明师”应具备四个鲜明特征——明德。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德者,师之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思政模式下,各专业课程需要发挥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建立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培养政治信仰坚定、道德情操高尚的优秀人才。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专业课教师是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角色作用,与思想政治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对课程思政成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为此,要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塑造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使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阐述了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迫切要求,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与任务。
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是思想政治学科培育核心素养、提高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议题、情境、任务、活动为其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从这四个要素入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富有思维含量的议题、创设复杂的不良结构的情境,精选有深度和挑战的问题、设计形式多样的序列化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思维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UBD设计是从结果出发逆向设计课程的一种思维方式。“理解”是设计的关键,当我们把获取知识当成方法而不是终点时,长远看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相互激荡,学生更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政治认同”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中国通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大胆尝试UBD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实现“政治认知”“政治信仰”“政治践行”的高度统一,从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一体化指向有效教学,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和评有机整合。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理论性强,学生参与度低,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构建。
借力《娱乐至死》作者的理性思考,对快乐学习提出三点反思:一是过于关注学习手段,淡化了对学习本质的思考;二是过于强调感官体验,忽略了内心思考;三是过于强化学习者的满意度,弱化了学习者的精神发育。这正是快乐学习作为教育理想容易被接受而作为教学现实被拒之门外的重要原因。
专题复习是提升中考备考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大单元教学视野,设计《道德与法治》中考专题复习,探索“核心概念统领、思维导图连结、任务情境驱动、问题集群串联”的复习策略,引领学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培养高阶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迫切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而项目化学习正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生动实践。本文基于教学研究实践活动,提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让项目化学习真实发生”这一问题,探索课堂微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提炼与阐述,思考项目化学习对促发深度探究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与价值。
在对话式教学中,追问是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适时的追问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生成丰富的动态资源。本文通过三个有价值的对话教学追问片段,呈现“意料之外”“意料之内”“不知所措”三种类型的追问之策及其价值引领,成就真实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