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初探

来源 :教学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突出的难点。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费时费力的现象。那么应用题教学到底难在哪里呢?我认为主要难在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上。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能力是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指导学生看懂题,分析题、处理题,训练他们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活地应变能力呢?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一教学重点,我采取了一读、二找、三画、四解、五说、六变、七编、八总的方法,设计安排了感知表述——自我学习——初步练习——教师讲解四步教学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6-02
  一读。即指导学生读题。读题是审题、解题的前题。通过读题,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找出题的关键词语,弄清题意、掌握数学语言的特点,体会其逻辑性和严密性,为增强解题能力奠定基础。
  二找。指导学生找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这个过程实质上是提炼和概括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明确题型,寻找解题思路的准备过程,应力求让学生把条件找准、找全。
  三画。在读和找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题中的关键词语,画出解题思路图、线段图或示意图。通过画图进一步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及所求问题的关系。
  四解。即指导学生列出算式,正确地解题。这个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寻找和确定解题的方法。
  五说。即说理,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步骤,既让学生知其然,又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懂弄通。
  六变。即一题多变。主要是变条件,变题型、变解法。一個题可能有几种解法,教学中,应力求让学生开动脑筋,从不同船角度寻找问题的答案,寻找更加科学、简便的办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变创新意识。变题型就是变换题目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题目的各种形态,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某一类题的特点。变条件就是变换题日的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一题多变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变”中思考,在“变”中“分辨”,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七编。即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可采取看实物编题,看图片编题。看线段图编题,看算式编题等多种形式。通过编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八总。即总结。在学完一类应用题或一个单元之后.指导
  学生将应用题分类,归纳出各类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总结是学习的深化和提高,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重要手段。采用八步数学法进行应用题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应用题教学由“枯燥”为“有趣”使学生由“厌学”变“乐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感知表述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对这些具体形象进行综合性的感知,然后要求学生把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集中而又有系统的表述,提高学生对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例如:小学低年级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四(一)班同学去植树,男生25人,女生19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几人?教学这道应用题之前,我先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每人摆两堆小圆片,一堆5个,一堆7个,然后提问:要把这两堆圆片分成4个小堆,并且每堆一样多,你们会分吗?怎么分?动手试试看吧。学生对这类活动很感兴趣,当学生把这两堆圆片合在一起再进行均分时,教师及时提问:为什么要把原来的两堆圆片合起来呢?具体的学具操作,能把求平均数的算理简单明了地反映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使其积极主动地把诸多感性材料“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自我学习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中、差生的自学能力,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成绩低下,究其原因,一是基础差,反应慢,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思考,怎么去自学课本。因此,教学中要特别鼓励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理解,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过程,也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当大家急于列出算式进行具体的计算解答,急于获得自学的“劳动成果”时,及时组织学生解答题目,把题目算完后,再让学生打开书本阅读教材,进行自我对照和订正。通过自学,学生能体验到独立解题后成功的喜悦。
  三、初步练习
  练习阶段是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新知识,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过程。此时可挑选好、中、差三类学生上讲台去扮演,同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之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讲解、讨论和订正,主要讲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对不同的讲解方法要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正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四、教师讲解
  通过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辅导和纠正。首先,要对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的学习成效给予充分的肯定。其次,要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给予辅导和纠正,对易错、易混、易忘的问题给以指点和强调,对尚未出现又极易发生的错误引起警觉,防患于未然。
  总之,要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把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认知网络。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采用Kamada的“改良二袖套法”成功建立Wistar→SD大鼠组合原位肝移植模型,联合转染目的基因CTLA4-Ig和IDO,观察该联合基因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并探讨其相关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其对小学科学已经有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小学科学建设中去,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小学科学的资源最优化[1]。可以说,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呈现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新型方式,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改革。但是,这种整合是需要有效的、科学的,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整合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是教师们应该注意和需要帮助其开发和维持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美术的教学是实现改教学目标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创新能力;教学原则;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162-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中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
1.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大多数心脑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深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
摘要:语文课程是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语文这门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一统。基于它这一显要地位和学科位置,身为语文教师的我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的发展动态,洞察课堂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科学探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
摘要:基础教育教学目标重大的改变,其对学生的素质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对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更多的是要求其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处理能力,其更追求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互动也越来越多,教育能否培养具有良好英语口语应用技能的学生,对于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人才交流互动等,都有着积极意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与朗读能力?怎样才能让这种兴趣与能力持续发展?我们采用了评价的方法。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是摆脱教学低效率的有效办法。新课标中明确地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如何加强平日诵读的评价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全球范围内是发病率排第五位的癌症。由于其在手术后存在潜在的转移和复发,尽管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越来越先进,但是肝细胞癌病人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