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来源 :时代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院校始终面向区域经济市场需求,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别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遵循以学生自主能力为导向的学习、行动导向的学习、整体化的学习、自我管理式的学习等原则。
  关键词:职业院校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Fengyu
  Abstract: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lways been facing the need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market and continuously carried out in-dept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By constructing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it from two aspects of guiding ideology and basic principles, and highlights that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ability oriented learning, action oriented learning, integrated learning, self-management learning and so on.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
  1 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其首要特征就是职业性,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实践。然而,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模式多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以及“黑板上种庄稼”,忽视了如何有效的传授职业知识与技能。本文通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职业实践导向课程,进而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指导思想
  步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技能人才不仅需要技术适应性,更要积极参与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是培养综合专业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往的学科课程与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已经不能达到实现目标的条件,因为学科课程系统地、机械地根据知识理解社会、技术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仅仅把人的学习理解为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对工作世界的完整性、专业知识与工作的联系的认识不足,不能够实现学习能力的转移;传统技能培训課程对业务技能的培训是孤立的,因为缺乏以综合方式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综合任务和程序。工作过程的知识和背景意识很难获得,这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解决复杂的职业问题是社会的活动(如职业)与环境相结合的过程,人类世界的职业学习通常以完成综合工作过程的综合任务的形式进行,即工作与学习课程的整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是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不是“学科”的系统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能够全面地发展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综合课程的专业开发过程的指导思想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1]。
  2.1 以设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指导思想
  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经济、技术和人文环境的需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本着对工作能力的提高和未来设计技术工作世界的能力为出发点。从适应技术进步、社会进步、产品质量和公司创新等方面考虑,职业教育不仅是职业训练所涉及的一个“工具”,它的内容不仅涉及到专业活动,而且涉及到的是“技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核心内容和和谐社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教育过程是一个涉及技术和服务、内容的社会的过程。学习者独立于专业实践在线学习任务“问题解决策略”,并尝试解决和评估问题。
  2.2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综合职业问题的能力。对于从事类似职业的人来说,这是一项必要的技能。它是个人在职业、社会和私人环境中的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即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综合职业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满足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3 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模式发展
  工作-学习课程的整合不仅仅是传授事实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尽可能多的)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工作。专业课程是从特定的工作领域转变而来的一个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建设已成为深化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领域具有代表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在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和未来的工作世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与学科课程相比,学习领域课程的目标是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不仅要获得实际知识和岗位技能,而且要“如何工作”,而不是如何操作;课程的实施是在与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的,与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课程实施者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组成一支教师队伍[2]。   3 基本原则
  引入和推广理实一体化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综合课程的顺利实施,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而有效的职业学习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提高职业学习的有效性。综合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3]。
  3.1 以学生自主能力为导向的学习
  综合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部专业能力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其中指导原则是让学生们开诚布公地理解、思考和工作。在适当的自控和合作学习环境中设计解决方案(形式和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从教师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使用单调的形式(如解释)和简单的教学媒体(如面板)来控制和掌握教学过程的所有阶段。教师片面的信息输出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控制。由于缺乏自觉的学习情境,缺乏充分的信息反馈和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不好,难以实现发展方法和社会技能的教育目标。在综合研究中心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直接指导学生,无论他们对所确定的学习目标的研究如何,他们都在追求研究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指导“独立研究”。作为一个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检查是职业训练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的专业能力需要独立的规划、实施和评价。间接要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保证工作质量。发展专业和关键能力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还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独立反思和记忆或系统加工。此时,学生的活动也占主导地位,教师主要监督和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老师应该做到:任何老师和任何学生都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人,但能做到其中这一点,例如一个人的在错误中学习正确的教训,认为学生是理性的、自由的,甚至是自我否定的能力;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在收到答案之后;学生们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完全由老师指导;让学生制定自己的评估标准,并审查研究结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学生关系,即不再是教师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而是具有一般社会和社会属性的角色之间的沟通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制度的从属,而是一种精神和谐的关系。能够得到真实、接受、理解和理解的经验,以构建和谐、活跃、动态的研究参数,以学生为中心的辅导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理论也能把握研究的目的,但基本条件是学生必须了解这一目标的事实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成就意识,这些因素大都限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2 行动导向的学习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重要的目标是以实际解决综合能力问题,不仅是传授单一科学知识与个人技能。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成为必然的选择。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而且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目的是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基础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式,学生可以在采取行动前预测可能的行动结果,并通过有意识和有目的的计划行动影响行动的结果。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中,“完整的行动模式”、计划的执行和评价反馈是根据外部授权完成某项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的替代方案。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要的知识,并通过各种丢失的辅助部分(如学习材料)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4]。行动导向教学强调“思维”与“行动”的统一。每个完整的行动过程(工作过程)的出发点是“理性审判行动”,终点是“行动目标与行动结果的比较”。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不注重知识的系统化,而注重“案例”、“发现”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理论上,“行动导向”和“知识导向”的教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3.3 整体化的学习
  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提供了职业教育,还提供了非专业的学习机会,主要包括社会、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学习过程,特别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通过学习发展技能,其中有基本工作技能、社会学习和沟通,通过基本的合作和溝通技巧,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更好地反映和理解和参与社会活动,开发情感和道德的学习-发展情绪智力。要实现综合学习,必须从三个方面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包括学习目标的主要内容、解决中间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目标。社会交往学习目标和认知道德学习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是针对行业的工作领域,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指导。研究内容是从企业实践中产生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学习与工作任务”。教学设计遵循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认知发展与职业认同建立相结合、科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按照专业能力发展规律,遵循技术和社会规范,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融入学习是学生对未来问题和个性的支持。制度化学习方案由学生自己或以团体的形式组织。根据他们的专业做法,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新的成果。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实现职业上的成熟。
  3.4 自我管理式的学习
  自我管理学习包括个体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自主学习是指没有直接帮助的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学生学习过程。独立的研究或钻研可根据工作单位(教材),一个学习任务来完成,其目标是促进工作和独立个性的发展。自学的好处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意愿。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适应现实的可能性[5]。个体自主学习需要具备学习资源中心等基本条件。在此,系统学习包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传统的印刷文本技术、图表模型技术、视听媒体技术、甚至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实践中,个体自主学习被普遍认为是对传统教学的支持和补充,而不是替代。小组学习是没有老师的帮助与指导通过学生自主的分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人独立的学习,需要更高的学习水平。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更加提高自我管理的研究职能。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图1显示了相同的任务和不同的小组教学过程。
  4 结论
  面对社会工业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的教育者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加快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和院校情况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非常关键的。在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
  课题编号:ND208104,项目名称:基于学习者行为和需求的高职在线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类型: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基金项目:《基于学习者行为和需求的高职在线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XJK20BZY010)。
  参考文献:
  [1]张建国.论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48-53.
  [2]张和云.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车发动机课程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1(14):249-250.
  [3]史向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5):68-69.
  [4]陈磊.理实一体化课程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05):56-61.
  [5]李显贵.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考[J].汽车实用技术,2019(08):237-238.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在技工院校发展过程中,教师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十分关键。因此,如若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工匠之师”,无论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多么先进,也没有办法使得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切实提升。有效提升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工匠培养和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辨析,探究出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摘 要: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根据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结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教学改革工作实践,论述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和方法。已建设理论教材、微课视频、实操录像、3D仿真资源、动画资源、题库等立体化教材资源。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法与观念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产生有认知兴趣、高效互动的课堂
期刊
摘 要:为了培养电动汽车行业合格的新工科人才,适应对电动汽车人才的需求升级,在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工程教育理念下融合电动车竞赛,通过分析工程教育模式、汽车行业人才需要方向和电动汽车竞赛特点,对电动汽车技术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体系、评价机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符合OBE工程教育理念及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奔驰项目班,在《钳工》课程教学中,创新的使用制作奔驰星徽车标作为教学载体,综合运用各种钳工加工工艺和技术,在制作工件的过程中,完成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并通过在项目班的成功实践,验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终反哺专业建设,实现项目班的开设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项目班 钳工 车标 课程实践  Practice of "Fitter" Course in Auto In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给出的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铅酸电池在恒定电流强度下 的放电过程用时间与电压之间的函数关系来描述,采用傅里叶拟合法和线性拟合法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 电压 剩余放电时间 傅里叶拟合 线性拟合 放电模型  Research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Remaining Discharge Time of Lead-acid
期刊
摘 要: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为载体,以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建设为核心,进行高职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涵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教学团队、第二课堂等要素的 “五位一体”《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分析研究在各个环节下的“工匠精神”课程教学育人,实现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目前远程教育以其空间和时间的便捷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然而在理工类远程教育课程中,由于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复杂,立体度高,使用传统的二维素材学习往往导致学习者接受、理解较为困难,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利用基于移动设备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三维实景融入到抽象的二维素材中,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使学习者能够更充分地掌握学习内容。本文就增
期刊
摘 要:随着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不断推进,许多大学都在进行一流课程和资源库的建设。本文以集中实践课程汽车构造认知实习课程为例,采用产教融合的方式对课程资源库进行建设,而后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完善,体现本科教育“两性一度”的要求,给其他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 线下 一流课程 汽车构造认知实习  Offline First-class Curriculum Desi
期刊
摘 要:中職学生难教、难管众所周知,如何让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是中职教师永恒的话题,有趣、有效、有用的“三有”课堂打造为中职教育助力加油,本文对“三有”课堂运用到《汽车运用与维修》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作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三有”课堂 汽车运用与维修 实践与运用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Three-Haves" Classroom in the C
期刊
摘 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也是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佛山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依托,构建了深度产教融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促进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助力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产教融合 新能源汽车技术 课程体系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Energy Vehicle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