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在远程教育理工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时代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1988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远程教育以其空间和时间的便捷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然而在理工类远程教育课程中,由于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复杂,立体度高,使用传统的二维素材学习往往导致学习者接受、理解较为困难,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利用基于移动设备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三维实景融入到抽象的二维素材中,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使学习者能够更充分地掌握学习内容。本文就增强现实技术如何应用于远程教育《机械设计制造》课程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远程教育 机械设计制造 增强现实技术 移动设备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 of Distance Education
  Luan Tingting Yu Chao Yang Jiaqi
  Abstract:At present, distance education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due to its space and time convenience. However, in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tance education courses, as the content is often more abstract and complex,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ity is high, the use of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for learning often leads to difficulties for learners to accept and understand, resulting in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other problems. With the use of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based on mobile devices, three-dimensional real scene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abstract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so that the teaching content can be vividly displayed in front of learners, which help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interest of learners, and enables learners to morefully grasp the learning content. This article specifically elaborates how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distance education of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course.
  Key words:distance education,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mobile devices
  1 引言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于1990年由Tom Caudell首次提出的,是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对真实环境中的信息进行三维注册,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叠加应用到真实世界,利用传感技术和显示设备将虚拟信息和真实世界统一在一个画面或空间内,从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增强,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1]。1997年Azuma等研究人员认为AR应该包含3个准则: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注册[2]。到目前,随着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AR技术已经逐步具备了从研究为主转向实际应用的条件,在游戏、旅游、文化、教育、军事、工业等领域都开始逐步崭露头角。由于增强显示技术的三维性、交互性和趣味性,能够解决教育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因此该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关于AR技术在教育方面的研究如下:国内方面,刘鑫对AR技术在机械制图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于勇等人研究了AR技术在工程图教学方面的应用,并基于Unity 3D制作出齿轮泵的三维模型实现交互。国外方面,Shelton和Hedley使用AR技术演示九大行星的教学实验、Kauf-mann将其用于空间几何教学、Dnser与Homeker在儿童寓言故事中引入AR实现互动与合作学习等。Billing Hurst,Poupyrev利用AR将图书内容呈现为动画形式[3]。
  2 增强现实技术在远程教育理工类课程中的需求性分析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完善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在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远程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更多想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人们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和途径[4]。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受限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在时间充裕时在线学习,灵活性大大加强;而智能移动设备的出现和进化,则进一步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了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的机会。
  在远程教育中,理工类课程往往是难度相对较高的课程。不同于一些人文课程,运动、生活相关课程,理工类课程往往距离生活较远,无法机器学习者学习的共鸣;同时,理工类课程对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内容往往相对抽象,这为一些基础不牢固、专业不对口的学习者带来了诸多学习困难。以《机械设计制造》课程为例,课程中的知识点,如液压传动装置、齿輪传动装置、电机减速器等等,都是相对复杂的三维立体机构,而采用传统的二维素材和平面图片进行远程学习,相对来说非常晦涩难懂。另外,部件间的配合、传动、连接细致入微,一般的课程资源难以细致表述,这就会造成学习者一知半解,不够深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若能够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到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当中,实现虚拟信息的叠加,虚实结合,可以将机构及部件的3D虚拟效果覆盖在图像上,使学习者对机构及部件的整体效果一目了然;同时学习者还可以对模型进行实时交互,360°旋转,随意“拆装”,从而从各个角度观看机械模型中各部件的工作原理、详细构造、配合情况等,一目了然;同时教学效果也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对整体课程效果和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3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机械设计制造》课程的开发与实现
  整体的开发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通过调研和咨询,确认当前远程教育《机械设计制造》课程中空间构造相对复杂,学习者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作为通过AR技术交互来改进的对象。二是建模工作,先利用Solidworks以真实的机构或零件尺寸建立其三维模型,然后利用3D Max软件对三维模型制作动画效果,接下来基于Unity 3D开发引擎,将模型导入进行编程开发,并生成移动端的可执行程序。三是将可执行程序移植至移动设备中进行调试,以充分验证其可靠性。最后,使用者通过移动设备登录可执行程序,扫描AR知识点,就会出现三维模型,并能够进行实时交互。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机械设计制造》课程的开发流程如下:
  3.1 《机械设计制造》课程AR技术交互知识点选取
  为切实增强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机械设计制造》课程中,选取交互知识点的原则和方法如下:
  (1)利用当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取得满意效果的,不必进行AR技术交互;
  (2)远程教育教师反馈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讲解通透的、学习者普遍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是计划作为AR技术交互的目标对象;
  (3)从目标对象中挑选出适合进行建模,编程,通过AR技术展示能够体现良好效果的知识点,是最终选取作为AR技术交互的知识点。
  3.2 AR技术交互知识点的建模
  AR技术交互知识点的建模主要包括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
  三维建模主要利用的工具是Solidworks。Solidworks是一款功能十分強大,界面友好,零件库十分丰富的绘图软件,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图纸制作及阅览,绘制三维模型步骤简单,可随意翻转、拆分,交互性强。在本次研究中,利用该软件完成AR交互对象,即一些机构、部件的三维图编辑。
  完成三维图编辑之后,将图片文件导入到3D Max中进行动画设计。3D Max软件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动画制作软件,并且能够识别Solidworks制作好的三维图文件,形成无缝衔接。在本次研究中,利用该软件完成机构、零件间的各种配合、动作、分解等动画的渲染和生成。
  3.3 编程并生成可执行程序
  三维建模和动画生成完毕之后,接下来需要通过编程开发,生成基于移动设备的可执行程序,这一工作通过Unity 3D来完成。Unity 3D可以轻松地完成游戏制作、可视化等工作,并且生成的程序可以在Windows、Mac、Iphone和Android等环境下运行,能够满足不同远程学习人群的需要。在本次研究中,将动画素材导入Unity 3D,通过场景布置、脚本添加及打印包装等操作,生成基于Android的可执行程序APK文件,并植入到移动设备中。
  3.4 可执行程序调试及运行
  检验成果满足要求,需要达成以下几个条件:
  (1)应用程序在移动设备中兼容性良好,运行稳定。
  (2)应用程序中AR模型能够按照预设正常展现,与实景的配合叠加精确。
  (3)AR模型的实时交互性良好,无卡顿或识别失败现象。
  (4)叠加AR技术的课程资源,能够如预期一样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通过不断调试-运行-再调试-再运行,不断完善以上几点,最终满足上述条件,使基于AR技术的可执行程序能够有效改善《机械设计制造》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4 结束语
  本文旨在针对《机械设计制造》这一远程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交互的方式,为课程素材增加视觉体验和学习效果。通过AR技术,可以将虚拟的三维机构、零件叠加到平面素材,并为学习者提供实时交互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增强现实技术在远程教育的《机械设计制造》课程,乃至于理工类课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课题项目:沈阳开放大学2021年校本科研规划课题:《AR技术在远程教育理工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课程为例》,课题编号:SYKDXB2021-5-03。
  参考文献:
  [1]潘旭东,孙晓磊.基于AR技术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辅助系统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0):139-142.
  [2]Nincareana D.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The Potential for Educatio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13,103:657-664.
  [3]刘丽兰,陈恩来.增强现实技术在《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8):177-180.
  [4]赵庆.如何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J].文教资料,2018(33):103-104.
其他文献
摘 要:地方应用型高校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各类实用型人才,面对汽车行业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推广导致了汽车行业人才略显不足,使得汽车类专业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开设较为普遍,并且其开设率有增长的趋势,但是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存在掌握知识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较差、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通过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汽车类专业的特点,总结其实验教学和中存在的不足,发现及时有效地
期刊
摘 要: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定期组织召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指导学生的具体行动,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本文就新的教育环境下,主题班会课如何更好渗透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给出一些薄见。  关键词:主题班会 德育教育 建议  A Brief Talk on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期刊
雇主替代责任制度体现了社会最基本的公平正义及现代民法保护弱者的思想,在现代侵权法责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侵权责任法对雇主替代责任制度虽有所规定,但尚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司法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雇主替代责任制度的归责原则、类型、责任的承担以及分担机制等进行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通过法理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以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为基础,从四个方面对我国雇主替代责任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文章通过对外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所确立的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摘 要: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在此趋势下,汽车行业也在不断的升级改造,将汽车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出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新模式。汽车行业的剧烈变动,必将带动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全方位调整。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教育实际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系统性阐述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式,希望能够为职业教育奉献
期刊
摘 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在技工院校发展过程中,教师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十分关键。因此,如若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工匠之师”,无论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多么先进,也没有办法使得教育教学质量获得切实提升。有效提升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工匠培养和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内涵的辨析,探究出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摘 要: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根据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结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教学改革工作实践,论述了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和方法。已建设理论教材、微课视频、实操录像、3D仿真资源、动画资源、题库等立体化教材资源。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方法与观念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式,真正产生有认知兴趣、高效互动的课堂
期刊
摘 要:为了培养电动汽车行业合格的新工科人才,适应对电动汽车人才的需求升级,在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工程教育理念下融合电动车竞赛,通过分析工程教育模式、汽车行业人才需要方向和电动汽车竞赛特点,对电动汽车技术课程分别从教学内容体系、评价机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符合OBE工程教育理念及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奔驰项目班,在《钳工》课程教学中,创新的使用制作奔驰星徽车标作为教学载体,综合运用各种钳工加工工艺和技术,在制作工件的过程中,完成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并通过在项目班的成功实践,验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终反哺专业建设,实现项目班的开设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项目班 钳工 车标 课程实践  Practice of "Fitter" Course in Auto In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给出的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铅酸电池在恒定电流强度下 的放电过程用时间与电压之间的函数关系来描述,采用傅里叶拟合法和线性拟合法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 电压 剩余放电时间 傅里叶拟合 线性拟合 放电模型  Research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Remaining Discharge Time of Lead-acid
期刊
摘 要: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为载体,以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建设为核心,进行高职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涵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教学团队、第二课堂等要素的 “五位一体”《工业机器人技术》 “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体系,分析研究在各个环节下的“工匠精神”课程教学育人,实现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课程育人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