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陪伴者”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HTC计算机表演赛(简称表演赛)是为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指示,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倡导下由工信部、卫计委、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残联、关工委、儿基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联合主办,高新技术企业威盛电子携手HTC共同赞助,并由威盛电子承办的全国公益性赛事活动。从1990年第一届赛事开始,表演赛已经走过了25年,25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教师、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推动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实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表演赛的茁壮成长,所惠及的师生也越来越多。25年的历程,是开拓,是创新,也是沉淀,在一次次挑战中我们展露笑颜,在一次次历练中我们风雨同舟,在一次次感动中我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我们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衷,用照片定格着精彩的瞬间,用文字激荡着澎湃的心潮。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六期专栏里,您将有机会与我们有更加亲密的接触,参与表演赛的诸位老师们会将他们最真实的见闻和最严谨的思考见诸笔端,同时也真诚期待您加入到我们表演赛的行列中来。
  还记得那是在一次为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HTC计算机表演赛举办20周年庆典活动的筹备研讨会上,我了解到了威盛中国芯 HTC成长数字营项目(简称成长数字营)。成长数字营是随着表演赛的深入发展在各地建立的公益教育基地,与表演赛相辅相成,都旨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在研讨会中,我与表演赛全国组委会的朋友交流了我两年后要实施的烛光行支教活动的计划和想法,而这与表演赛全国组委会希望在各成长数字营分站推行教育扶贫-科普进校园公益活动的理念不谋而合。
  2012年,我策划多年的烛光行自驾支教活动,因自己的退休得闲终于成行了,而我受表演赛全国组委会委托,在各成长数字营分站开展的实地支教也正式拉开帷幕。回顾两年多来的历程,在五个阶段,自驾约3万公里的出行中,我在全国23个地区的60多所学校上课200余节,惠及15000多名学生。烛光行项目能够如此成功开展,不仅得益于家人和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更得益于像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HTC计算机表演赛全国组委会这样一些志同道合的有公益情节组织的帮助。
  我到过成长数字营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甘肃、四川等各省市的数字营分站学校,在这些学校开展过机器人科普课、网页制作课、网络信息搜索和表演赛的参赛指导课等课程,并且应许多当地相关教育机构及教师的邀请参与了题为“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的专题交流活动。
  在交流中,我谈到表演赛赛事内容一直秉承着为全国儿童青少年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初衷,比赛设置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赛事项目既体现了普及教育的基础性,也体现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先进性。与以往那些以比赛为目的的赛事相比,以教育为目的的表演赛对参赛的师生而言更具有凝聚力;与以往那些以商业为目的的赛事相比,以公益为目的的表演赛更受师生欢迎;与以往那些为了升学加分的赛事相比,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的的表演赛更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与以往那些跟着高考指挥棒走的赛事相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表演赛推出的创新课程和项目更受师生青睐。
  在与各地教师的接触中,我有很多感动,也生发了很多想法,我结合当地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教师们自身的想法,从自己几年来伴随表演赛一路走过的经历出发,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事实证明,教师们是可以在指导学生参加表演赛的过程中找到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的契机的。
  为了推动和引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表演赛赛事项目与成长数字营推出的系列创新教材一一对应。创新教材的推出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异彩纷呈的信息技术学习机会,也为以成长数字营为基地的教师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在这种表演赛赛事项目与成长数字营创新教材相辅相成的作用下,全国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起来了,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全国一大批热爱科学技术的优秀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起来了。
  在烛光行活动开展期间,不管到过的学校是不是成长数字营分站的学校,表演赛全国组委会都会委托我送上邀请专家或一线教师编写的创新教材,他们还委托我在去过的地区或数字营所在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交流活动,希望为偏远地区的学校带去尽可能多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新理念,以推动当地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每次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都会为老师们送上组委会带去的一句话:“带领孩子来参赛吧,让你们的学生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竞技舞台!”
  近年来,得益于威盛电子、HTC高科技企业的赞助和支持,表演赛在创新和突破的路上走得更远了。表演赛组委会为我们搭建了两个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公益大舞台,25年来,在这样的舞台上,他们致力于让信息技术教育惠及全国儿童青少年的公益事业;在这样的舞台上,他们一直陪伴着孩子们在欢乐中成长;在这样的舞台上,他们一直陪伴着一代代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这样的舞台上,他们一直在陪伴中推动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舞台上,他们一直在陪伴中引领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
自2008年第3期开始,《信息技术教育》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作为该杂志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央电化教育馆的成员,我感到由衷高兴。我认为,更名的蕴意,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也蕴意着自2000年提出的“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建设”,在我国得到充分发展和肯定。  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推进,自2000年起已历经八年。有幸作为一名直接参与者和亲历者,八年路程
“热力环流”翻转课堂教学是笔者作为上海圆创教育“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实践研究”项目专家团队成员,于2015年9月24日在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参加“示范引领与教学研讨”地理同题异构,并按照当地学校教学进度执教的公开教学活动,教学时间为40分钟。  在这次公开教学活动中,笔者努力贯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理念和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导学一体”理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策略调整,始终坚持以学生
浙江省新高考实施“7选3”模式后,技术成为其中的一门选考科目。“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选考的考试内容,难度和广度有所提升,解析、枚举、排序、查找、递归等经典算法变成教学重点。同行们在教学研讨时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在学习这些经典算法时,如何让学生真正有效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形成科学稳定的知识逻辑结构?是留白程序填空还是让学生自己独立编程?如何通过这些经典算法培养学
●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课本第28、29页例1和例2以及32页练习八的第1~3题。这是学生在分数乘法基础上首次对分数除法运算进行学习探究,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根据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由整数除法过渡到分数除法,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从分数除以整数入手,根据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例1采用整数与分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关注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日本政府在这方面也不遗余力,最近几年日本备受关注的就是探索人手一台移动终端的学习方式,其中最为有名的是2010年至2013年的“未来学校推进事业”(简称“未来学校”)项目,项目包括实现人手一台终端的移动学习环境建设和验证一对一(one-to-one)信息化教育模式,以该项目为依托日本政府还提出在2013年实现每个中小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
摘要:信息技术作业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作业管理,不仅是衡量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动态、过程管理的重要桥梁。如何创新信息技术作业管理范式,提高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学科正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论证传统作业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电子档案袋这一作业评价与管理工具,构建了电子档案袋这一新型作业管理范式,以期促进信息技术作业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档案袋;作业
“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让它变得简单。但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你去做。因为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这是已故苹果前CEO乔布斯——这位引领移动信息时代的传奇人物给我们留下的饱含其价值观的至理名言。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乔布斯将一个崭新的移动互联时代带到了人们面前,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自然也不能停留在书本阶段,众多的数字化软、硬件被引入课堂,丰富了学
教师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可以方便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但是,专题网站一旦小百科全书似地简单呈现知识,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扼杀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这种没有为学生留出思维空间的网站设计模式必须加以改进。我们通过实践,从三个方面优化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为学生留出探究的空间  例如,关于《雾凇》专题网站的设计,一般情况下会有这样几块内容:①呈现精美的雾凇图片
2011年,我正式担任重庆市渝中区中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在2011年至2012年学年期间,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些调研,在不同的学校,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访谈。从访谈中发现,学生喜欢的软件从高到低排为:编程34%、动画30%、PS23%、办公软件8%、其他5%。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目前的课程不满,认为内容在小学基本都学过,没有多大的意义。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也是如此,教材的内容过于广泛,什么内容都在教,但
信息技术教师面对的是一门“随时”更新的课程,无论是课程的理念、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教师虽然在学校身兼多职,但仍是一个最富有激情、最有担当的教师群体。在课程发展中,我们不是第一天面对课程姓什么的问题,最早它姓“计”、姓“技”,后来又姓“信”,甚至在新技术狂热发展的时代又不得不认为它是姓“新”的。  我们并不十分在意名称的更换,更在意招牌是不是货真价实。本来,这店里曾经只有一种专供货物——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