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脉冲雷达导引头联合检测与DOA估计算法

来源 :航空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hu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雷达导引头末制导阶段,低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导致对目标的检测和定位性能恶化.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有限集的联合检测与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算法.该算法在单目标伯努利滤波器框架下,基于点目标扩展函数对经过低门限判决后的数据构建目标观测方程,在天线和视线混合坐标系下建立状态变量描述,求解状态向量微分方程并对其离散化得到离散时间差分方程,经过状态误差分析得到状态转移模型,再经过粒子递归实现联合检测与状态估计.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传统跟踪前检测方法对比,该算法能在低信噪比下提高检测性能和DOA估计精度.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在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金双歧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联合金双歧与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治疗中,联合金双歧与醒脾养儿颗粒可有效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 择40例患者,行变位试验确诊,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分析患者发病时间、受累半规管及治疗效果.结果 突发性聋患者病发后,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间隔时间如下:1周内11例,1周~2周内17例,2周~1个月内8例,1~3个月4例.患者突发性聋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为同侧患耳,后半规管21例,水平半规管16例,同时累及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3例.患者均手法复位成功.结论 突发性聋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28例患者在听力下降
基于鲁棒控制理论,针对弹性体导弹气动伺服弹性问题开展控制系统研究,通过建立导弹刚性弹性耦合全参数不确定性模型,在传统三回路控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μ综合鲁棒控制系统.频域分析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强鲁棒性,足以应对弹性体导弹的强不确定性.时域仿真结果表明,μ综合鲁棒控制系统在保证时域指标的同时,相比于经典PID控制系统,弹体一阶振动幅值约为其10%,衰减时间缩短至约0.5 s,有效抑制了弹体的弹性振动.
目标识别与抗干扰技术已经成为决定精确制导武器性能优劣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复杂对抗场景下红外空空导弹作战特点,分析了其目标识别与抗干扰发展需求,提出了融合传统算法与深度学习的混合智能抗干扰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传统算法在确定场景下的高可靠性优势与深度学习算法在复杂场景下的高维特征提取能力,最大化挖掘了导弹探测的场景信息,对于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算法测试训练的空战数据集,覆盖了典型的空战作战场景.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特征融合条件下,典型场景混合智能抗干扰算法的全程抗干扰概率达到了71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85耳),对药物治疗无效、分泌物粘稠或鼓膜反复穿刺、中耳腔反复用药无效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耳,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3耳,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随访3个月至2年,以评估耳部症状、听力和咽鼓管功能的改善.结果 观察组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耳感染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无人蜂群作战概念近几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本文列举了近几年国外在蜂群作战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目前国外蜂群作战概念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包括群体控制、通用性系统设计、智能化以及人机协作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蜂群作战技术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难点,为国内下一步蜂群作战发展提供思路.
桥梁虽为大型土木工程,但因其结构特点,航空兵攻击桥梁非常困难,在攻击方法上也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突出作战思维和作战规律,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关联度权重进行改进,研究形成符合客观和实战需要的桥梁类目标打击部位选择方法,并通过算例予以举证.该方法可以为战时打击桥梁目标选择决策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参考依据.
不同于基于经验公式、孤立静态的装备效能评估方法,体系化作战效能评估可以从体系化作战任务解析与智能评估方法两个方面分别研究.本文引入标准化的体系作战建模框架和卷积神经网络逐步解构体系化作战活动,进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化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包含作战任务策划、任务建模解析、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指标融合降维、效能等级评定等五个步骤,按照作战目标实现程度对复杂多样的体系化作战任务实施效能评估.
针对体系作战下地空光电对抗装备贡献率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仿真推演的多任务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首先,在对地空光电对抗装备体系组成以及作战方式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地空光电对抗作战模型体系,设计了仿真推演系统架构,开发了一种能够开展红蓝对抗的地空光电对抗仿真推演系统.然后,引入区间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空光电对抗装备体系的多任务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最后,以地空光电对抗系统对抗光电制导武器的防空作战行动为例,通过仿真推演对地空光电对抗系统各装备在不同任务中的体系贡献率进行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
针对多枚导弹协同攻击地面静止目标问题,提出一种非奇异分布式协同末制导律.通过选取预估攻击时间作为一致性变量,将一致性算法与非奇异制导律相结合,避免了小角度假设和指定攻击时间所带来的局限性.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对系统的一致性误差以及前置角给出闭环稳定性证明,从而证明所提出分布式协同制导律的有效性.仿真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制导律在大初始前置角下的脱靶量相比于所对比的分布式制导律小了一个量级,说明了制导性能的有效性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