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萨达姆90分钟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8525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新西兰的一位高中生因与女孩约会,违反校规,被校方勒令退学。无事可做的他,在父亲的介绍下,进入当地一家名叫《南岛时报》的报纸工作。
  58年后,这位“不合格的高中生”彼得·阿内特一脸笑意。此时他已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战地记者、普利策奖得主。
  5月14日,汕头大学,早上8点还差一刻,戴着一副黑色墨镜,抱着一大堆书,阿内特不急不忙地在校同里穿梭,哒哒的脚步声充满活力。
  “这里的校园太漂亮了,就像一幅中国山水画!”1个月前刚刚加盟汕大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任访问教授的他挥舞双手,一边说话,一边赶路。一堂seminar课和一群年轻的中国孩子在等着他。
  此前50年里,他奔跑在全球硝烟弥漫的战场,从1960年代越南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有冲突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有战争的地方,就有阿内特的报道。
  
  惟一直播海湾战争的西方记者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先生,就是当年惟一留在伊拉克直播海湾战争、独家采访过萨达姆和本·拉登的CNN战地记者。
  阿内特刚刚从巴格达回来。半年前,他孤身一人在战火纷飞的巴格达采访,没有音响师、摄影师,自己一个人带着DV和女儿送的数码相机。
  
  1997年3月,阿内特通过本·拉登在伦敦的办事处,在东阿富汗恐怖分子严密控制的贾拉拉巴德的一个山头上见到了满脸胡须的本·拉登。阿内特被蒙上眼睛,带到本·拉登跟前。本·拉登甚至带着一把AK47“那一天的每个细节我都能想起来。”此时本·拉登已经威胁说,要对西方世界发动全面进攻,只是还没有人注意到他。4年之后“9·11”悲剧发生时,阿内特正在纽约,“我一听到消息,直觉就告诉我一定是本·拉登干的,不会是其他人。”
  
  游过湄公河,进入美联社
  
  阿内特高中退学后进入地方小报《南岛时报》,每周薪水30先令,连房租都付不起。采访部主任每天交给阿内特许多任务,还总是斥责阿内特写得太慢,骂他是一个不能提笔写稿,却还要干记者这一行的笨蛋。
  阿内特进入美联社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
  1960年,阿内特在老挝经营一家小型英语报纸,同时担任美联社的线人。当时老挝发生军事政变,美国支持的亲美政府被推翻。一连几周,叛军切断了老挝同外界的通讯,没有人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湄公河对岸就是泰同,阿内特找到河流较窄的地方,把写好的报道藏在塑料包里,游过湄公河。
  游到对岸后,他被泰国政府官员拦住,他们也不知道老挝发生了什么。阿内特被迫将自己的报道提供给他们,然后飞快赶到邮局,将传真发回美同。接连4天,阿内特都是用这种办法完成报道任务。
  阿内特的勇敢和敬业,终于感动了美联社。他被美联社正式录用了。
  1966年,阿内特因越南战争报道获得普利策国际报道奖。
  阿内特在美联社工作了20年,1981年加盟CNN。在CNN的18年里,除了海湾战争,他还报道了中东、拉美、中亚和非洲等地发生的战争和冲突。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年近七旬的阿内特再次前往伊拉克,被《国家地理》杂志派驻巴格达。因NBC电视网络和MSNBC的工作人员都已撤离巴格达,阿内特还志愿为其报道这场战争。
  因接受伊拉克国家电视台采访,公开批评美国发动的这场“倒萨”战争将会失败,阿内特在全世界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人指责他是“帮助和安慰敌人”,NBC当天发表声明,指责他“接受伊拉克政府控制的电视台的采访是错误行为”。阿内特被解职,并被迫向NBC和美国公众道歉。
  此后,作为一个独市新闻工作者,他先后为英国《镜报》等媒体工作,一直坚守在巴格达。
  
  越战报道触怒五角大楼
  
  早在越南战争期间,阿内特就已经赢得了他作为一名杰出战地记者的声望。
  “越南战争是有史以来得到最多报道的战争。”阿内特说。他在战争开始前就在越南采访,一直呆到战争结束,整整13年。1975年4月的最后一天,西贡失守,阿内特发出了最后一篇报道。
  “阿内特在越南的10年里,没人比他引起(白宫)更多的怨气。”著名记者大卫·哈伯斯坦在2006年末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说,“任何一个记者都无法跟他相比,阿内特是美国战争报道的百科全书,他被同辈誉为最好的战地报道记者。”“他们拥有更多的消息来源,他们更倾向于从越南人的角度,而非美国人的角度,来看问题。”
  1965年8月中旬,阿内特的一则有关“第21供给纵队”的报道,触怒了五角大楼。
  当时,美军发动了在越南的第一次作战行动——“蓝锆石”行动(OperationStarlite),企图占领朱莱(chu Lai)南部的一个半岛,以便扩大作军事基地。那天,所有记者都被骗到北方,跟Lew Walt将军一起去视察。阿内特听说将有一场大规模战争爆发后,就坐飞机到岘港,在一个老朋友的帮助下飞到朱莱,然后和摄影师爬上一架直升机,飞到半岛后,他们看到了团团大火和浓烟。
  着陆后,他们看到丛林里走出一群陆战队士兵和打着绷带的伤员。“那时,没有人知道所谓的第21供给纵队的情况,这支队伍被指派给被围困的作战部队运送急需的食品和弹药。他们在前一晚遭到越共伏击,装甲车受损,20余名士兵被杀。我飞回西贡,当晚就发出了稿件——题目是‘第21供给纵队之死’。”
  报道说这是美军在越战中首次受挫,还说这显示出在越南战场装甲车并不起作用。第二天,海军陆战队司令华莱士·格林将军极力否认此事。他们说第21供给纵队根本不存在,并将“蓝锆石战斗”鼓吹为一场打赢了的战役。
  那年年末,美联社邀请格林将军参加会议。他们放映了阿内特从战场带来的全部幻灯片。将军看了,说,“我得到的是错误的消息,我不知道这回事。”
  阿内特写过许多暴露真相的战地报道,军方在作战行动中试验毒气,陆军战斗部门装备不良、武器不足。这一切让白宫非常恼火,约翰逊总统下令联邦调查局清查他的档案记录,希望能找到什么把柄,最终没能得逞。
  阿内特昔日的越战同行中,如今仍留在新闻一线的越来越少,他们有的成为作家,有的进入学术圈。此次阿内特来中国任教,是受到当年越战同行、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60分钟制片人彼得·赫福德的邀请。他将在汕头大学任教一个学期。他喜欢这罩的平静生活,中国的美食让他赞不绝口。
  
  阿内特的同事和朋友都希望他在中国多呆几年,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他的回答是,“我已经72岁,没几年了,但我是一个战地记者,我要同巴格达去。”
  
  “爸爸你做什么了?他们说你是卖国贼”——对话彼得·阿内特 周 炯 高文欢
  
  我只是说出真相
  
  人物周刊:你采访过很多人,甚至采访了萨达姆、卡斯特罗和本·拉登,哪一次采访给你印象最深?
  阿内特:1991年海湾战争时采访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是最难忘的。战争已经打响了10天,美军正在寻找萨达姆,想要杀死他。他们有雷达追寻他的行踪。采访他的时候我就想,如果美军知道他在这里,他们虽然不会杀我,却一定会杀他。而我就坐在他旁边。
  人物周刊:几个月前萨达姆被判处绞刑。作为曾经采访过他的记者。你怎么看?
  阿内特:这等所谓“邪恶人物”与我们一样,也有个人的喜怒哀乐,一样要吃饭、去洗手间,只不过拉登对他的宗教信仰有一份狂热,而萨达姆则不同,他并不对宗教狂热,却是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但他对客人不失和善有礼。
  人物周刊:2003年。您因接受伊拉克电视台采访,被国家地理频道解职,后来您也出来道歉。您认为自己错了吗?您害怕争议吗?
  阿内特:我自己没有任何问题。2002年,国家地理频道打算让我拍一部3集的专题纪录片,派了3台摄像机跟随我。
  我先去了巴勒斯坦采访阿拉法特,又去了伊拉克,见到了萨达姆的新闻部长萨哈夫,我采访过他很多次。我们计划采访3个伊拉克家庭在战争中的情况。问题是,所有的美国记者都已离开伊拉克。之前,美国媒体花了几十亿大张旗鼓准备实地报道,但是战争一打起来,他们全消失了。这时,国家地理希望我给NBC做报道。我同意了,虽然他们没有付给我一分钱薪水。有了我的报道,MSNBC的收视率10天里涨了3倍。
  接受采访后的第二天,NBC总裁打电话给我,说NBC要发表声明支持我的报道,但担心保守派FOX NEWS和那些右翼媒体评论,要先看看他们的反应。后来,FOX NEWS大肆攻击,说我的评论有问题。NBC又打电话来说,他们压力很大,3小时内收到了将近32000封电子邮件,都是批评我的报道。
  我的评论只是说出真相,在接受采访时,我只说了美国第一阶段的军事计划有问题,低估了伊拉克武装力量的抵抗强度及其决心。我只是真实地报道平民伤亡。第二天,我女儿打来电话,哭着说,爸爸你做什么了,他们说你是卖国贼。这时候,我想到家庭的重要性,我很担心,不想再惹美国生气。
  人物周刊:有一句谚语说,当战争来临。第一个牺牲的是真相。您怎么看?您说过越南战争是报道最多的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呢?
  阿内特:如果战争中你只报道政府的宣传,那没有任何意义。1962年,在西贡美国太平洋军区总司令Hary Felt上将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我问了几个难的问题。上将很生气,他对我说,“阿内特,你为什么不跟我们配合呢?”这就是他们需要的,加入他们,支持美国政策,不要有批评意见。他们认为,“我们是一起的,你为什么要抨击我们啊?”
  今天的反恐战争也很相似,如果媒体批评美国伊拉克政策无效或者愚蠢,布什政府官员就会指责媒体不爱国。
  人物周刊:您是怎么理解媒体的功能的?
  阿内特:我认为,媒体的作用是帮助监督总统、政府的巨大权力。领导人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改变不好的政策吗?在美国,需要媒体和公众一起来进行约束。现在已经有32个候选人宣布参加角逐明年的总统选举。他们是谁?他们要干什么?这就是媒体的作用。
  
  今年10月再去巴格达
  
  人物周刊:您现在还打算回巴格达吗?
  阿内特: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去做战地新闻。去年10月,我还在巴格达,那里到了晚上8点就停电,根本不能出去,出去就没命。我问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人物周刊:为什么选择战地记者这样危险的职业?不怕死亡吗?
  阿内特:(笑)在战争中,谁不怕死呢?驾车行驶在巴格达的公路上,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触雷,也不知道前面一身警服打扮的人是不是真警察,或许前面一个卖鸡蛋的妇女会突然给你来一颗炸弹。
  人物周刊:您做了50年的战地记者。一直安然无恙,您是怎么做到的?
  阿内特:我一直都很幸运。越战中有66个美国记者或者为美国媒体工作的记者遇害,在我所工作的美联社也有4死18伤。我没有受伤,我真的十分幸运。
  人物周刊:你把你的成功都归于运气吗?仅仅是运气吗?
  阿内特:大部分是运气,还有一些是经验。你要熟悉战场上的所有武器,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他手在干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都要仔细观察。去年的伊拉克战争,我和美军一起两个月,我曾驾驶一辆军用车在路上行驶。10辆汽车正在行驶,突然有一辆爆炸,你只是因为幸运才没被击中。
  我可能10月份再去巴格达,我会很小心,我希望我的运气会持续下去。
其他文献
周五下午MSN蹦出一个久未联系的初中同学,问,明天有空吗?答:约了女友下午逛街。又问:那中午呢?答:去爸妈家吃饭。再问:那你周六上午10点半有空吗?我抓狂:你先说你到底要干吗!不是要我听传销课吧你?人家委屈道:哦,不是,我想请你明天10点半来参加我的婚礼。  真不知道是感动还是气绝。哪有婚礼头天下午才邀请别人的?有点不爽:我明天上午实在来不了,等你们蜜月完了再看望你和新娘,下次早点通知我。一想这话
台湾能出一个陈瑞仁检察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劳,它是多少个检察官,多少个法官,多少个律师,不怕牺牲地奋斗的结果    她曾经是台湾新党主席,曾经做过9年“立法委员”、11年法官。她推动和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她见证了台湾法制改革和进步的过程。  她为阻止一条“危险的法案”通过而在“立法院”“打架”,被连人带椅架出立法院。她在“私运美钞案”中,被李登辉太太曾文惠诉诽谤罪,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个月。而今,
贵州台和甘肃台是两个西部的小绵羊,互相摩擦产生热量,互相取暖产生慰藉,多好    人物周刊:电视行业一直是中国传媒产业中受行政制约最紧的阵地,同级电视台要对同级宣传部负责,承担喉舌作用。贵州台和甘肃台突破行政区域的壁垒进行合作,这其中很敏感的一点,如何协调跟两地宣传部之间的关系?  白芳芹:海南旅游卫视的广告是包给私人公司的,但是电视台保留了对《新闻联播》、《地方新闻》的控制,喉舌没有丧失啊。跟意
职业黑暗  独 眼    下午要开设计方案讨论会,昨晚加班时随手勾勾画画,竟然也有令我不由自得的方案——领导催过,表情已是很不耐烦,又想象着我下午开会的时候该怎么拍出方案震惊四座。  4个小时后,之前干完的全不算,领导午饭时灵机一动改了主意。讨论会是开了,刚有起哄的拿出俩混事儿方案,领导就说,“跟你们讨论也是白搭,浪费时间!”就这么这么这么着吧。一切全定了。  做了国际合作项目去澳洲出公差的中层,
我不会说出我的秘密。我曾经从事的工作,秘密是属于国家的,不属于我个人,我无权坦白    如一条“上岸之鱼”    在富阳的72个小时,茅盾文学奖新晋得主麦家的时间分割成了若干小块,分别填充进各式社会活动:市长接见、与当地作家沙龙、招待晚宴、网络视频采访、与中学语文教师座谈、给中学生演讲……小山似的书在他面前堆起,小山似的书被他签完,机械化的动作让他看起来像一个穷于应付抄写功课的小学生。  座谈会结
“秘密”梦幻绽放    SEXY字样的粉色霓虹、艳光四射的蝴蝶翅膀、价值500万美金的梦幻胸衣、令男人们垂涎的性感尤物……所有一切,都在魅惑地闪耀着。    美国当地时间12月3日晚10点,一年一度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内衣秀”(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在迈阿密海滩枫丹白露酒店拉开序幕,当代言该品牌的几位天使降落时,当地温度直线上升,美国流行乐界R
如今,处于危难情境中,只有一种能凝聚集体心理的领导力,那就是“真切领导力”。  真切领导力的样板就在我们身边。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闻玉梅院士、李兰娟院士、张文宏教授,他们以专业的本分、信达雅的语言、剑及履及的行动,向我们展现出了真切领导力的真谛。  簡单地讲,真切领导力就是“大我大德”。“大我”指的是领导者对自己和环境的自知自明、对自我行动的高度自律;“大德”指的是用赤忱的行动展现
8月14日上午,贵阳街的台北地方法院被数十名媒体记者挤得水泄不通。因为,攸关2008年台湾领导人选举格局的马英九特别费案宣判结果即将在此宣布。  10时整,台北地方法院发言人刘寿嵩向在场的新闻记者宣布,马英九特别费案经过一审合议庭宣判,马英九无罪。  虽然来自法院的判决如此明确,但身为当事人的马英九,却没有明显的喜悦之情,他只是平静地宣读了事先准备的声明,淡淡表示“虚耗到此为止,希望因为特别费案造
一个捡垃圾的App【哲理的故事】  杰夫·基施纳是美国的一名技术人员,从2013年开始,他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从城市的垃圾入手,用废弃烟蒂、塑料袋、一次性咖啡杯等垃圾的数据,探索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垃圾指纹”。“垃圾指纹”不但能够准确呈现垃圾问题的源头,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让捡垃圾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基施纳的这个想法,来源于和女儿奥克兰森散步时的灵感。女儿看到小溪边有
关于风中的热潮,最有意思的不是科学还是迷信的无聊争论,倒是应该思考一下,在有更先进理论的今天,人和自然的相处,我们是否比古人做得更好  意大利亚洲新闻社最近报道不少中国官员们热衷传统信仰,以谋求鸿运、仕途或者知晓未来。一些专家表示,此举充分说明,人们越来越感到原来的观念已经无法为他们诠释日常生活了。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中国人相信相面、追崇古代哲学先贤周公的解梦说、信任占星术并沉醉《易经》以通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