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校时间减下来了,但学生的课业负担却以另一种形式转嫁到学生身上。那么,作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之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支点”在哪里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最终还应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实现由“时间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才是根治“课上不足课下补”的良药。
【关键词】减轻课业负担 ;高效课堂
2009年4月24日,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各地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目标: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回归教育原点,实施素质教育。一个时期以来,老师、学生、家长也确实感受到了“规范”带来的“新政”之风,人们开始习惯不上早晚自习,学会享受双休日,不再担心节假日还要到学校上课、补课等等。
在校时间减下来了,那么,学生的课业负担真的轻了吗?笔者曾因工作关系走访过不少学校,看到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明显存在“硬伤”:从学校层面看,不少学校提出了“三不一提高” (办学行为不违规、教学目标不降低、学生管理不放松、教学成绩要提高)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压缩音体美微机教学课时,为应试学科腾出更多的授课时间;另一方面降低对这些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考查指标,甚至取消考试,而对应试学科则达到了“堂检周测月考”地步。从教师方面看,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被压缩,许多教师把提高教学成绩的目光移向课外,大量布置家庭作业,甚至陷入了题海战术;社会层面看,在印刷技术空前提高的今天,大量印发习题的现象有增无减,许多家长为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还经常与学生一起到书店等购置了这样或那样辅助资料,这也是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课业负担。
究其原因,当前,学生的学习成绩依然是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优劣的主要指标,学校、教师必然要迎合社会、家长的需要,对学生分数过分重视,这是根本原因。另外,部分教师没有端正思想,没有把提高教学成绩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而是放在课下作业和在大量训练题上,同时,部分教师课堂授课水平不高,课前备课不精,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等,课堂教学时间使用不合理,也导致学生应当当堂掌握的知识被推到家庭作业上。此外,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大量存在,也因造成学生书面作业负担加重而屡屡为人们所诟病。
可见,在 “规范” 刚性的约束下,学生在校时间是短了,但课业负担却没能真正减下来,它以另一种更加隐蔽的形式重新转嫁到了学生身上。那么,作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之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支点”在哪里呢?我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近20年,一直工作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以我对教学内部规律认识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最终还应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实现由“时间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才是根治“课上不足课下补”的良药。
近几年,江苏的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东庐中学“学案”教学法、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开放式”课堂,以及以“做好常规就是奇迹”的溧阳市后六初级中学等名校,他们成功的突破点都在放在优质高效课堂的打造,引领教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这些都是成功的例证。近几年,我校积极推广了潍坊市倡导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以“三讲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不讲;讲重点、难点、易错点,讲规律,讲方法。)为原则,以学生自主和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以实施有效反馈为保障,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当前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如:教师讲授时间过多、假问题充斥课堂、讲练分离、当堂反馈不能落实等焦点问题),实现了85%的学生当堂学会85%的学习内容的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负担。
其次,教师要备课上下功夫,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所讲内容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做到课堂上实现“堂堂清”,不拖欠,课后能精心设计一些拓展性、巩固性作业。学生学习东西得到及时巩固,学习成绩得以提高,课业负担也就自然减轻。否则,难免会出现目标信手定、指导任意讲、练习随便设、讲评毫无目的的散漫随意现象。从去年开始,我校以“提高教师对學科命题的针对性”为活动目标开展了“三题一树”(三题:中考题、单元质量检测题、标练习题;一树:学科单元知识树)校本活动,就很有借鉴意义。我认为:如果说教师在备课时钻研好教材和课标要求是抓住教学的“本”,那么研究各科的“考试说明”及课改试题的命题导向就是抓住教学的“根”。教师抓住了教学内容的“根本”,学生课业负担不也就会自然地减下来了吗?
再次,学校要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这也是当务之急。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制定和完善音体美微机和实验教学等课程的的校本评价制度,遏制教育质量被简化为教学质量的不良趋势。同时,要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以闲暇时间,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前提,单调、重复的学校生活只会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近读《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减轻负担学生才会有幸福感》一文中这样说:“我们至少要保证孩子有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参加自己喜爱的科学、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使他们享受学校的幸福生活。”深以为然。
另外,学校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简单、重复性作业。我认为,可以备课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在办公室设立各学科老师留作业的黑板或表格,说明学生作业内容及大体需要的时间,每天由备课组长或年级主任审查监督并进行相应统筹安排。这样做既强化了老师“减负”的意识,又给各学科老师落实减负措施留下相互自调的余地和空间。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也认识到,要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应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练强内功的途径,一是学习,二是实践,三是反思。学教育教学理论,多听课,多评课、议课,学他人的成功经验,这种“短平快”式的学习,省时高效。教师素质高了,必然能在教学中自然、自觉渗透新教学理念,学生课业负担就一定能减下来。
【关键词】减轻课业负担 ;高效课堂
2009年4月24日,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各地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目标: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回归教育原点,实施素质教育。一个时期以来,老师、学生、家长也确实感受到了“规范”带来的“新政”之风,人们开始习惯不上早晚自习,学会享受双休日,不再担心节假日还要到学校上课、补课等等。
在校时间减下来了,那么,学生的课业负担真的轻了吗?笔者曾因工作关系走访过不少学校,看到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明显存在“硬伤”:从学校层面看,不少学校提出了“三不一提高” (办学行为不违规、教学目标不降低、学生管理不放松、教学成绩要提高)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压缩音体美微机教学课时,为应试学科腾出更多的授课时间;另一方面降低对这些学科的教学要求和考查指标,甚至取消考试,而对应试学科则达到了“堂检周测月考”地步。从教师方面看,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被压缩,许多教师把提高教学成绩的目光移向课外,大量布置家庭作业,甚至陷入了题海战术;社会层面看,在印刷技术空前提高的今天,大量印发习题的现象有增无减,许多家长为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还经常与学生一起到书店等购置了这样或那样辅助资料,这也是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课业负担。
究其原因,当前,学生的学习成绩依然是评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优劣的主要指标,学校、教师必然要迎合社会、家长的需要,对学生分数过分重视,这是根本原因。另外,部分教师没有端正思想,没有把提高教学成绩的着力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而是放在课下作业和在大量训练题上,同时,部分教师课堂授课水平不高,课前备课不精,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等,课堂教学时间使用不合理,也导致学生应当当堂掌握的知识被推到家庭作业上。此外,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大量存在,也因造成学生书面作业负担加重而屡屡为人们所诟病。
可见,在 “规范” 刚性的约束下,学生在校时间是短了,但课业负担却没能真正减下来,它以另一种更加隐蔽的形式重新转嫁到了学生身上。那么,作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之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支点”在哪里呢?我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近20年,一直工作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以我对教学内部规律认识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最终还应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实现由“时间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才是根治“课上不足课下补”的良药。
近几年,江苏的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东庐中学“学案”教学法、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开放式”课堂,以及以“做好常规就是奇迹”的溧阳市后六初级中学等名校,他们成功的突破点都在放在优质高效课堂的打造,引领教师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这些都是成功的例证。近几年,我校积极推广了潍坊市倡导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以“三讲三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仍不会的不讲;讲重点、难点、易错点,讲规律,讲方法。)为原则,以学生自主和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以实施有效反馈为保障,很大程度上破解了当前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如:教师讲授时间过多、假问题充斥课堂、讲练分离、当堂反馈不能落实等焦点问题),实现了85%的学生当堂学会85%的学习内容的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负担。
其次,教师要备课上下功夫,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所讲内容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做到课堂上实现“堂堂清”,不拖欠,课后能精心设计一些拓展性、巩固性作业。学生学习东西得到及时巩固,学习成绩得以提高,课业负担也就自然减轻。否则,难免会出现目标信手定、指导任意讲、练习随便设、讲评毫无目的的散漫随意现象。从去年开始,我校以“提高教师对學科命题的针对性”为活动目标开展了“三题一树”(三题:中考题、单元质量检测题、标练习题;一树:学科单元知识树)校本活动,就很有借鉴意义。我认为:如果说教师在备课时钻研好教材和课标要求是抓住教学的“本”,那么研究各科的“考试说明”及课改试题的命题导向就是抓住教学的“根”。教师抓住了教学内容的“根本”,学生课业负担不也就会自然地减下来了吗?
再次,学校要树立正确育人观和质量观,这也是当务之急。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的前提下,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制定和完善音体美微机和实验教学等课程的的校本评价制度,遏制教育质量被简化为教学质量的不良趋势。同时,要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以闲暇时间,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前提,单调、重复的学校生活只会抹杀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近读《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减轻负担学生才会有幸福感》一文中这样说:“我们至少要保证孩子有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参加自己喜爱的科学、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使他们享受学校的幸福生活。”深以为然。
另外,学校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简单、重复性作业。我认为,可以备课组或年级组为单位,在办公室设立各学科老师留作业的黑板或表格,说明学生作业内容及大体需要的时间,每天由备课组长或年级主任审查监督并进行相应统筹安排。这样做既强化了老师“减负”的意识,又给各学科老师落实减负措施留下相互自调的余地和空间。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也认识到,要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应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练强内功的途径,一是学习,二是实践,三是反思。学教育教学理论,多听课,多评课、议课,学他人的成功经验,这种“短平快”式的学习,省时高效。教师素质高了,必然能在教学中自然、自觉渗透新教学理念,学生课业负担就一定能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