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xj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教育者必须对新课标的课程理念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理解,注意区分新旧课标,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认知。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主要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一个阶段性的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提供实质性的指导。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所谓的新课标,是指在课程改革过程总,从课程理念到目标,再到结构,最好到课程评价都有翻天覆地变化,能够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明快的时代气息,还有全新的价值观念。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历史是感兴趣的,但是在课堂上却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兴味索然。这不仅与教材有关,同时还与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着息息相关。
  一、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材的分析
  新课程改革,是实质性的一次变革,尤其是高中历史教材,其内容与框架的变动就非常之巨大。不但摒弃了旧教材中以偏概全,还摒弃了教条主义的旧唯物史观。但是,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实施,大多数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理念和课程观念的转变上,忽略了对新史学观念的吸取与建立,仍然使用旧史学观念作为教学基础,导致课堂教学过于呆板。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除了从教材入手,教师教学方面也同样要解决新史学观缺失这个问题。如果教师自己缺失新史学观,阻碍的不仅仅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的步伐,更重要的是会对学生高考历史产生不良影响。高考,作为高校与中学的衔接点,高校命题人会将一些新课改中的研究思路和成果纳入考试试题中。比如我们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一些比较新的知识点已经融入了新史观,例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摒弃了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使他们真正学会运用正确的历史观点去解决和分析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并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保持浓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对学生加以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他们自身的能力和智力。新课改下,教师不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指导者。
  三、对高中历史课程理念改革的领会
  课程改革不管是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结构来看,都具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对历史学习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过程,教育者必须针对这个特点进行教学方案调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历史是要先通过感知历史,再到积累历史知识,最后到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3]。因此,感知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历史上的人物,发生的事件等,通过感知来了解具体史实。从中掌握历史知识,更加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使自身的情感以及价值观受到一定的熏陶。但是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感知阶段,这一阶段得不到重视,学生对史实缺乏感知,因此下一阶段的深入理解便无从谈起。如何重视史实的学习呢?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史实教学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其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生动活泼的历史现象。第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因为只有形象的历史细节,生动的历史故事才能给学生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种典型的,现货的历史细节可以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有效的加强记忆。
  四、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历史教学中,构成其主要教学框架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是教学目标,第二是理论支撑,第三是操作程序,第四是操作方法。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已经难以满足当前课程的教学需求,在教学实践过程,教育者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切入 。尽管很多教师都受到新课程培训,但是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没有完全形成。一些传统的“以本为本”的思维定势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转变的。这导致了很多教育者带着之前累积的经验,对新课程的一知半解的状态便走进了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便会凸显出来,还有一些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也接踵而至。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方面入手,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和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培养
  新课改的教学标准是以新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的,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局限于知识获取,而是让他们通过学习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新课改下,必须摒弃之前为学习而学习的陈旧观念。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也要与时俱进。
  六、结语
  在新课标教学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历史教师要紧密联系课程和教学目标,跳脱出原来的思维定势,要深入的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勤于思考。同时要注重发掘学生潜在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探讨历史问题。同时,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够高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苏秀蓉.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 学园,2014 (15).
  [2] 胡常海.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 教学研
  究, 2010 (5).
  [3] 彭晓凤.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分析[J].中学课
  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27).
其他文献
摘要:时代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也在随着新课程改革而不断地发展与提高。本文主要围绕探析化归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而展开,并且提出了提升化归思想这一概念,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化归能力并且能够指导以后的生活、学习等,以此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贡献一些微薄之力。  关键词:应用探析;化归思想;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目的探讨2006~2008年我院尿路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2006~2008年我院对40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400例患者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约占非淋菌性尿道
【阅读关键词 答题 回归课本】  从考场走出,总有同学抱怨试题太难,似乎从未见过,课本上没有,课堂上老师也未教。其实,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能在课本上找到依据,或者干脆说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这就是老师常说的那句话:“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我们安排了三篇文章,专门讲解这个问题。请大家仔细研读。  不少同学认为,语文考试考到课本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平时不重视课本,备考抛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