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新调 韵味别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对分数单位、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其内容以两次初步认识分数为基础。尽管这是一节典型的老课,对于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理论,如何上出不同的效果,需要不断思考与实践。
  一、质疑,学生的学习起点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玩一个“头脑风暴”的游戏。(屏幕显示数字“1”)你想到什么?
  生: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花园,一个班级……
  师:我由“1”想到了4个人,为什么呢?因为4个人能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是一个整体。现在我们看到“1”,想到的内容就更多了。(引导学生由“1”可以想到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师(出示1/4):你们对1/4这样的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的分数是……(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对不妥的地方进行修正,尽量让学生的发言不出现重复的内容。在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师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为进一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
  ……
  思考:在设计本节课时,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又要注意学生原有的逻辑起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同时了解简单分数的表示方法。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我首先设计从一个“1”想到什么开始质疑,从而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变了传统概念教学“复习——引新”的程式化教学模式。这样既能明确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确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起跑”与拓展。
  二、互动,促进学生的理解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每个图片所呈现的意思,对图片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进行表示,同时说一说每个分数都各自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那么其中的3份应该用3/4表示,那3/4还能代表什么意思呢?请每个同学个性化表示3/4。
  生1: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生2: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生3:折一折,涂一涂。
  ……
  师:请每组派一位代表把作品展示到黑板上,然后汇报交流。
  师(点拨引导):这些都能用3/4表示,都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师(小结):自然数“1”可以代表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或由多个物体构成的一个整体,一般情况下将其称为单位“1”。也就是说,分数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的。
  ……
  思考: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数学概念,它也是数学知识的基本构成元素。数学概念既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也是所有问题处理的出发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如画一画、涂一涂、折一折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课堂上,学生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分数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毕竟是少数学生,那些不会准确表达的学生不一定是对分数概念的不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中的分数与生活中的分数适时沟通,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自学,注重对文本的阅读
  师:分数的相关知识与概念,大家已经了解很多了,现在来看一看教科书上是怎么说的。(生看书、摘读,然后组内交流)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分数就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形成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请你说出图片(略)中四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
  思考:教师应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将课本作为自学的载体,高度重视对课本的阅读。如阅读中,学生易将分数概念中的“的数”两个字丢掉,导致理解上欠缺,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一些关键的词或句子进行仔细的阅读与品味,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思,并适当进行反问。如:将其用其他词语表示可以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与疑点,要尽量读出其中蕴藏的内容,提炼出相关的数学观点、思想与方法等。此外,教师应列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课内外阅读,加深学生对课本的认识,深化他们对分数概念及单位的理解,培养其丰富想象力的同时,促进其思维不断“加速”。
  综上所述,新课程提倡教师不要死教教材,而应该活用教材,真正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设计的真正意义所在,然后根据自身水平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对教材呈现的例子进行重组和加工,使之贴近和适应自己的教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时间和学生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要打造小学数学简约课堂,以提高课堂效率。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为例,从“核心目标”“核心问题”“核心素养”三个层面就简约课堂的构建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约课堂;核心目标;核心问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79-02  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
[摘要]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课程。以“周长是多少”实践活动课为例,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安排了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四个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图形变化与周长间的联系,学会用自己的方法猜测、估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几何直观,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实践活动;周长;拼一拼;量一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教材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等精心编写的。教师要站在编者角度研读教材,吃透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剖析例题,仔细研究练习题,将研读教材引向深入,从而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  [关键词]编者角度;教材研读;运算定律;编者意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11-03  教材是以文本形式构成的教学内容的载体,它以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正从以往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转向如今关注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技能与思想等方面。对一次全国性观摩活动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依托网络教室,抓住面积的本质,引领学生进行了“摆、量、估、议”四个层次的活动教学。  [关键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本质;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准设计,从复习开始,让学生成为探索者、思想者,进而自觉地融入学习情境中;温故复习、引发冲突、观照设计,让学生在多方互动中获得更大的学习自由,增强学习参与感,使得整个学习活动更充实。  [关键词]思考;复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0-0083-02  学生往往对程式化的知识感到乏味。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课外作业,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模式中,导致學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教师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去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以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让学生从“要我完成作业”向“我要完成作业”转变。  [关键词]免作业卡;梯度作业;数学周记;数学小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要]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笔算第一课时为例,针对两次实践与反思,从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四点建议:问题情境的选择、算法多样化到优化、算法与算理相随、学生调研的价值。  [关键词]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笔算;算法多样化;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31-03  算理和算法多样化、数感等已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现代教育学指出:通过学习者的主动构建而进行的接受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因此,学生的学习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机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对有效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关注从学生角度去思考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做
[摘 要]微课作为现代科技化产物,对当代教育影响重大。将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起来,可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进一步探析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三角形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小学数学单元整理与复习是新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上好整理与复习课,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的教学,复习课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把复习课上成了简单的练习课,搞题海战术,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