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中学语文学习的环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d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学语文学习的环境,是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地处农村的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以来,农村中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差、错别字多、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农村中学语文学习的环境,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效果比较明显。
  1、优化语文的教学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①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文章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②学校构建语文学习的硬件条件。学校硬件条件不仅是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就语文学科教学来看,基本的教学硬件条件有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等,构建这些硬件条件是非常必要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现实的可能。
  2、优化课堂教学的环境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①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属对、涵咏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③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④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外部环境
  这也是新课标多次强调的。在构成语文素养的诸要素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因素。说到底,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来,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语文能力,能读会写,善于吸收和表达,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①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分初中、高中两组,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放。辅导教师以我校语文教师为主体,高年级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外校名师、专家、作家为补充。学生凭文学社会员证听课,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每学期,分年级,由该年级教师担任辅导教师,该年级有文学专长的学生按照组稿----审稿----定稿的流程编辑一期刊物。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编辑一本学生作文集。
  ②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成立“校园之声”文艺广播站,播音员从各年级学生中产生,分工负责,具体到人。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早读后用15分钟时间播放录音。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散文、小小说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③加入校园局域网络,建设学生个人博客网页。利用学校微机教室,在宽带网络上建设自己的免费博客网页,每周选择自己的至少2篇习作或感言上传,实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登录辅导教师博客网页获取对相应指导。当然可以通过校园局域网络获取语文学习资源。
  ④开展其他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
  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例如可以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可以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依托省级课题研究,探索出适合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既符合农村中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农村中学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摸索,浅谈了作者的看法与做法。即: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结合本地实际与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正在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学习方式。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信息时代的要
摘要 :“现实表明,人们在知识/信息时代所必需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技能,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甚至是更为基本的3R(读、写、算——reading、writing、arithmetic)技能。“信息化教室”学习环境在哪些教学点和学习点上能够和《思想品德》课进行结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
新课改对高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和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本文以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为例,深入分析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
生命拔节之时,只有饱饮美的琼浆,才能开出真正灿烂的花朵,而语文课恰恰集中地表现美,我在教学中便以美育为中介,使德、智、体、劳等教育也融中一堂堂课中,一篇篇文章中,一次次的课外活动中。  第一,优雅的仪容风度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注重外部体态行为和内在气质意蕴相结合:以扎实的基本功使教学活动本身成为美一大方合体的装束。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流畅而标准的课堂用语(普通话),精心安排的课堂结构,有张有弛的课堂
课堂听讲是学生学习最为重要的环节。事实上,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部分是花在课堂上。所以,课堂上是否获得较多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学生的成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点,我们一贯坚定地要求学生务必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听讲,切勿分神。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经常听到学生抱怨他们的注意力,诉说他们如何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心不在焉。其实,每一个学生都身患着这样的毛病,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己。课堂注意力过分不集中,无疑将会给学业
现在的学生普遍视作文为“虎”,作文之困难不乏困惑住了孩子,更是家长的烦心事。为什么写作如此之难呢?究其原因:作文的高标准、严要求把他们给难住了;问题的严要求把学生给吓住了,在学生写作实践之前,老师就讲了许多有关作文的“专业”知识,也讲了许多作文的“禁令”,所以,孩子在作文时左右为难,不敢放开手脚。更有甚者,评价语言冷漠:文章不生动,选材不典型等,挫伤了孩子写作的激情,缺乏激励,使学生丧失写作的信心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热潮,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通过作业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必须对现行作业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作业具有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文化的特征。 
摘要: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阐述了如何多角度挖掘现有阅读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认知思维能力  关键词:教材;阅读;认知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部,2003)。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而目前中学英语阅读训练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教材,如果教师能
【摘 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态状况的相关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征。为此,要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价值观 对策分析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现象和特定事件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价值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需紧抓三个重点:其一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活动;其二是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其三是实现知识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充分融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活动 生命教育 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育活动,其所针对的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需通过语文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对自然生命的认识,加强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关于认识生命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