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促进教学

来源 :现代教师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ong18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因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作用
   1.1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过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会给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
   1.2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影响学生学习中的归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及客观的评价,引导他们采用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1.3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认为:情绪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情绪能够指导认知过程和影响推理。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沮丧、愤怒的情绪则不利于智力活动。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切的期望和爱护,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情愉悦,对智力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和组织作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获取成功体验的场所。
  2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
   2.1 与学生平等相处。
   教师为学生的长辈,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道德。但正是这种辈份关系,影响着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长辈自居,唯我独尊,不知不觉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划上一道鸿沟,使学生不敢亲近,这与“亲其师,而信其道”严重背离。改变这一不良现象的途径有:与学生交朋友:在课余时间,教师要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和对学习生活的感受等。
   2.2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堂好课,应该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民主的气氛有别于无组织无纪律的吵吵闹闹,它是围绕知识的学习,师生之间展开讨论,质疑问难,把知识学得更广、更活。主要形式有:让学生当老师:有些知识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就可让认为“我”已学会的同学上台当老师,传授他所学到的知识,由其他学生逐步把知识补充完整。除此之外,还可让学生评价同学的作业,包括正误、书写格式、解题方法等。让学生提问题:学生中有仔细的,有粗心的,有爱动脑筋的,有爱满足现状的,通过课堂学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思考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知识互补和复习。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尤其是容易疏忽、混淆的知识点,作为设问的主要内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让“后进生”质疑难:在课堂里,能质疑问难的学生应该并不多,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正是因为他们不懂不肯问,才成了学习上的“后进生”。老师应该特别关照他们,让“后进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解决。
   2.3 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每个学生。
   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气金贵,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较脆弱,个别学生人格也有一定缺陷,本能防卫意识强、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愿望强烈。为此,教师必须: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学生的错误,不管在何种情形下,首先要使自己冷静下来,过于激动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尤其是在课堂上当学生言语中有冒犯教师权威或尊严时,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并非代表软弱,有时比严厉批评更有力量。信任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能真心地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才会真心地相信教师,这样才会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并自觉地去改变自己。
   2.4 建立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信息交流、获取、处理、输出的流动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同步的、互助的、合作的。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单向静听”的教学模式为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放下架子与全体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帮助、友好合作,在真诚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切磋、琢磨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不应再是仅仅从教师的传授中接受知识,而应是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中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其他文献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但是,也有很多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如很多教师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使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少,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期刊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1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和写字,识字是关键,写字是识字的深化与提高,巩固了识字。《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定位了写字教学的要求,简化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要求“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间架结构只须“注意”。小学低年级是写字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写好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将来自身
期刊
【摘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物理实验教学;探究活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的物理知识多数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获
期刊
做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与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德育教育以小学生的真实生活为中心。围绕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引导小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衣、食、住、行习惯,帮助小学生形成人生观与正确价值观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下面就小学教育教学中以衣、食、住、行的有效策略浅谈如下: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生活方面家长
期刊
近年来,我们结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教学实验)在一所小学尝试改进了对语文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我们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评价是与学校对全体教职工评价工作的改进同步进行的。目前,我们对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分若干项目进行(见下面分项介绍),每项均有相应评价标准、等级分值和评价办法。其中,各项等级分依据各项等级考核结果确定。每学期末在《对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总分登记表》上汇总任课教师
期刊
学习是教师一生的任务,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更是我们蜕变的动力与源泉。走进北华大学的校门,就被大学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一次北华行,一生北华情,这次学习之旅在我的人生轨迹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化作一颗美丽的星星,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聆听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教授专家的报告讲座,每一场讲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既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作为一个工
期刊
对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石,在工作中,用火热的爱心感染学生,用宽广的 胸怀容纳学生,用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学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此,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做。   当学生犯错误是,用爱心和宽容做工作,比生硬的打击挖苦要好得多。一次,开学第一天,两个学生吵起来了,原来是往楼上搬桌子,一个着急下,一个赶着上。我了解情况后,首先做了肯定:“你们两个都是为了多干
期刊
【摘要】科学有效地设计练习题,做到精炼、巧练,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练习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二、练习要切中重点,巧妙突破难点、疑点。   三、练习设计要兼顾趣味性。   四、练习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科学有效的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练习题的设计,也体
期刊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韦唯演唱的这首《爱的奉献》,这首歌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今天我有幸走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更感觉到爱心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了。爱心对于我们教育者而言,是指教师热爱学生之心,把学生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学生的成长,即师爱,它至少包括:细心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关心学生;耐心教育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