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物理实验教学;探究活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的物理知识多数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形成物理概念,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事实表明,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规律和原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1 设法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他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应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物理实验真实直观,形象生动,易于激起学生兴趣。对于学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人只要有了兴趣,他就会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 善于用新的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实践
新课标提出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不管是学生实验,随堂小实验,探究小实验等,学生应处于绝对自主地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其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提升。教师应该是学生实验的指导者、协作者,学生才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
同时工作中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让生活物理的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比如浮力教学是难点,同学们对于阿基米德原理其应用觉得特别难于掌握,难于理解。针对此,我让他们他们回家后自制一些相应的简单教具,来辅助知识学习,提起兴趣,这其中有溢水杯,透明盛液筒,简易小弹簧称,一些小石子小铁块等等。没想到有一个同学最做的很特别,他用一只普通的塑料饮料瓶子,剪下一部分,然后又另剪取了一个小缺口,同时用另一块再剪一个小漏斗形状,再附加一段固态胶加以密封,保证了一滴水也不会外渗或沿外壁流出来。形状极其漂亮,可以说美观又实用。他的动手能力带动了大家学习的激情,有了这份动力做支持,他们对浮力学习觉得好多了。
3 让学生自已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主动,启发诱导过多,这样也不好,容易约束学生的思维,实验过程尽量让学生去完成。从猜想,到设计,到实验过程,到最终得出结论,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猜想、多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提出实验过程的分工与协作,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师不可包办,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领悟。
教材中也有多处设计实验的内容,例如: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时,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然后小组讨论有两种方法,最后全班交流,确定一种最好的测量方法;又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等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些实验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4 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很多的,或者说途径很多。集大家方法与见解,多方探讨科学探究实施的方法也是新课改要求。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例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湿度等。让学生合作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这样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总之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如果真正把实验教学进行下去,让物理实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中进步与成长,这将是教育的最大收获。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物理实验教学;探究活动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的物理知识多数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形成物理概念,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事实表明,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规律和原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落实《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1 设法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他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应鼓励学生自己亲手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物理实验真实直观,形象生动,易于激起学生兴趣。对于学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人只要有了兴趣,他就会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 善于用新的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实践
新课标提出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不管是学生实验,随堂小实验,探究小实验等,学生应处于绝对自主地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其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提升。教师应该是学生实验的指导者、协作者,学生才是实验的主体。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
同时工作中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让生活物理的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比如浮力教学是难点,同学们对于阿基米德原理其应用觉得特别难于掌握,难于理解。针对此,我让他们他们回家后自制一些相应的简单教具,来辅助知识学习,提起兴趣,这其中有溢水杯,透明盛液筒,简易小弹簧称,一些小石子小铁块等等。没想到有一个同学最做的很特别,他用一只普通的塑料饮料瓶子,剪下一部分,然后又另剪取了一个小缺口,同时用另一块再剪一个小漏斗形状,再附加一段固态胶加以密封,保证了一滴水也不会外渗或沿外壁流出来。形状极其漂亮,可以说美观又实用。他的动手能力带动了大家学习的激情,有了这份动力做支持,他们对浮力学习觉得好多了。
3 让学生自已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主动,启发诱导过多,这样也不好,容易约束学生的思维,实验过程尽量让学生去完成。从猜想,到设计,到实验过程,到最终得出结论,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猜想、多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提出实验过程的分工与协作,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教师不可包办,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领悟。
教材中也有多处设计实验的内容,例如: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时,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然后小组讨论有两种方法,最后全班交流,确定一种最好的测量方法;又如: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等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些实验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4 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很多的,或者说途径很多。集大家方法与见解,多方探讨科学探究实施的方法也是新课改要求。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例如: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湿度等。让学生合作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这样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总之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如果真正把实验教学进行下去,让物理实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中进步与成长,这将是教育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