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有效地设计练习题,做到精炼、巧练,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练习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二、练习要切中重点,巧妙突破难点、疑点。
三、练习设计要兼顾趣味性。
四、练习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科学有效的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练习题的设计,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精准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造性地合理有效地设计练习题,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 练习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技能,而且可以使儿童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帮妈妈买东西,本周的零用钱怎么花最合理等实践活动。又如,学习了《找规律》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学生的回答灵动而又富有生活情趣,有的说妈妈项链上的珠子是按一颗椭圆,一颗圆的规律穿起来的;有的说我穿的毛衣上的图案是按一行红色,一行黄色的规律排列的;还有的说我的小雨伞上的图案是按一片红色,一片黄色,一片绿色的规律排列起来的……
这样设计,生活化且有情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孩子们领略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都能乐此不废地完成任务。
2 练习要切中重点,巧妙突破难点、疑点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这是学生在数数中的难点,为了有效突破这个难点,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你能找到下面每个整十数的“邻居”吗?试试看,你一定能行!
( )、 20 、 ( ) ( )、 30、 ( )
( )、 40 、 ( ) ( )、 50、 ( )
( )、 60 、 ( ) ( )、 70 、 ( )
( )、 80 、 ( ) ( )、 90 、 ( )
通过这个题目抓住了学生在遇到“拐弯数”时的盲区,重点训练,有效突破,实现了练习效果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为了有效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
“巧”点小数点!
这个练习题的设计,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练在了点子上,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练习题,是我在一次评优课上的设计,这也成为了课堂上的亮点之一,收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
3 练习设计要兼顾趣味性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以下习题:
1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2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4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5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此题的设计,巧妙的将新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约美,加深了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的理解,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练习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如果能够注重练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掌握知识,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会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上《平均数》评优课时,在课快要结束时,我灵机一动,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这节课,大家对老师的表现还满意吗?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表现给老师打一个分数吧!满分为100分哦!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给老师打出了一个分数:100、99、98、99、100、98、100、99……我故意面露难色,以谁的分数为准呢?学生联系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很快想到可以求出全班同学所打分数的平均分。这一练习题的设计,不仅把本节课又推向了一个高潮,也使同学们很好的体验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创造性的设计练习题,做到精练,巧练,不仅会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练习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二、练习要切中重点,巧妙突破难点、疑点。
三、练习设计要兼顾趣味性。
四、练习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科学有效的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练习题的设计,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精准的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造性地合理有效地设计练习题,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 练习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技能,而且可以使儿童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机。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帮妈妈买东西,本周的零用钱怎么花最合理等实践活动。又如,学习了《找规律》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学生的回答灵动而又富有生活情趣,有的说妈妈项链上的珠子是按一颗椭圆,一颗圆的规律穿起来的;有的说我穿的毛衣上的图案是按一行红色,一行黄色的规律排列的;还有的说我的小雨伞上的图案是按一片红色,一片黄色,一片绿色的规律排列起来的……
这样设计,生活化且有情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孩子们领略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都能乐此不废地完成任务。
2 练习要切中重点,巧妙突破难点、疑点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这是学生在数数中的难点,为了有效突破这个难点,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你能找到下面每个整十数的“邻居”吗?试试看,你一定能行!
( )、 20 、 ( ) ( )、 30、 ( )
( )、 40 、 ( ) ( )、 50、 ( )
( )、 60 、 ( ) ( )、 70 、 ( )
( )、 80 、 ( ) ( )、 90 、 ( )
通过这个题目抓住了学生在遇到“拐弯数”时的盲区,重点训练,有效突破,实现了练习效果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为了有效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
“巧”点小数点!
这个练习题的设计,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练在了点子上,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练习题,是我在一次评优课上的设计,这也成为了课堂上的亮点之一,收到了听课教师的好评。
3 练习设计要兼顾趣味性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以下习题:
1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2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4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5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此题的设计,巧妙的将新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简约美,加深了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的理解,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练习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如果能够注重练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掌握知识,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会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上《平均数》评优课时,在课快要结束时,我灵机一动,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这节课,大家对老师的表现还满意吗?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表现给老师打一个分数吧!满分为100分哦!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给老师打出了一个分数:100、99、98、99、100、98、100、99……我故意面露难色,以谁的分数为准呢?学生联系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很快想到可以求出全班同学所打分数的平均分。这一练习题的设计,不仅把本节课又推向了一个高潮,也使同学们很好的体验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创造性的设计练习题,做到精练,巧练,不仅会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